集流管插孔冲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289391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06 13:26
一种集流管插孔冲压装置,包括压力机,压力机上固定有冲压机构,冲压机构包括冲孔模具,冲孔模具包括上模、下模,上模包括上支撑板、下支撑板,上支撑板上开有凹孔一凹孔二,凹孔二上插接有插接杆,插接杆的顶部固定有限位块,上支撑板与下支撑板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上支撑板的底部固定有一组冲孔片,下支撑板的底面开有上半圆形孔,下支撑板上开有一组通孔,各冲孔片安装在各通孔处,下模的顶面开有与上半圆形孔大小一致并位置匹配的下半圆形孔;冲孔片的底部为用于刺破集流管的尖部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值得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械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集流管插孔冲压成型的集流管插孔冲压装置
技术介绍
集流管是平行流式冷凝器的三大部件之一,其重要的加工方式就是在钢管上面插出一组均布的插孔,用来安装多孔扁管,市面上集流管插孔的常用方式是:把钢管固定在进给组件上,进给组件的侧部安装有冲压组件,所以根据钢管需要插孔的个数和插孔之间的间隔大小,进给组件负责间隔均步进给钢管,冲压组件负责进行冲压,这种方式在对钢管的安装和插孔冲压的效率都比较低,对于大批量生产来说,不能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并且需要的人工多,投入的设备多等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能够快速对集流管进行装夹、冲压的集流管插孔冲压装置,满足了企业对于集流管大批量生产的需求。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集流管插孔冲压装置,包括压力机,压力机包括基座、固定在基座四角的引导柱、及滑动连接在引导柱上的压块,引导柱的顶部固定有能驱动压块上下移动的动力组件,压力机上固定有冲压机构,冲压机构包括冲孔模具,冲孔模具包括固定在压块底面的上模、固定在基座上并位于上模下方的下模,上模包括上支撑板、位于上支撑板正下方的下支撑板,上支撑板上开有截面一大一小并同轴设置的凹孔一和凹孔二,凹孔二上插接有插接杆,插接杆的顶部固定有插接在凹孔二上的限位块,插接杆的底部与下支撑板固定并能使下支撑板上下移动,上支撑板与下支撑板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上支撑板的底部固定有一组沿上支撑板长度方向均布设置的冲孔片,下支撑板的底面开有沿下支撑板长度方向设置的上半圆形孔,下支撑板上开有一组与冲孔片位置大小匹配并与上半圆形孔连通的通孔,各冲孔片安装在各所述通孔处,下模的顶面开有与上半圆形孔大小一致并位置匹配的下半圆形孔;冲孔片的底部为用于刺破集流管的尖状部。使用时,把用于制作集流管的钢管放置在下半圆形孔处,然后手工调整好钢管与上模的位置关系,接着启动压力机上的动力组件,使得压力机上的压块带动上模快速下移,从而使下支撑板上的上半圆形孔压合在钢管上并固定住钢管,由于下支撑板可以上下位移,并且上支撑板与下支撑板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所以在下支撑板压合在钢管处不移动时,上模上的上支撑板还在快速下移,并且使得复位弹簧压缩,所以在各冲孔片在各通孔处下移冲裁钢管的过程中,下支撑板对钢管的压合力更大,从而保证冲孔片在冲裁钢管的过程中,不会发生钢管被冲裁旋转的情况发生,保证了冲裁质量,并且冲孔片的底部为尖状部,所以冲孔片冲裁钢管的阻力小,有利于冲孔片的冲裁,当冲孔片冲裁完毕后,动力组件驱动上支撑板复位,在冲孔片复位的过程中,由于复位弹簧从压缩到舒张的过程,所以在冲孔片从钢管中拔出的过程中时,下支撑板还在被牢牢的压合在钢管上,所以防止冲孔片在从钢管中拔出时,钢管的移动,当冲孔片从钢管中完全拔出后,复位弹簧舒张完毕,并被插接杆向上带走,这样集流管的加工完成,操作方便、使用;这里使用的动力组件可以用液压作为动力源设置,也可以是气缸、电机作为动力源。进一步完善,下模上固定有位于下半圆形孔中心的圆柱杆件,圆柱杆件的表面上开有一组插槽,圆柱杆件上开有沿圆柱杆件长度方向设置的缺口,圆柱杆件左右侧部最外端点之间的距离小于圆柱杆件的直径,缺口上配合有外端面为圆弧面的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圆弧面与圆柱杆件的圆弧面弧度相同且圆弧面中心一致。使用时,把用于制作集流管的钢管套在圆柱杆件处,然后用限位杆插入填充到钢管空腔与缺口之间的空隙处,这样就可以把钢管固定住了(圆柱杆件的直径与钢管内径匹配),这里圆柱杆件左右侧部最外端点之间的距离小于圆柱杆件直径的设置,是因为利用冲孔片在对钢管冲孔的时候,钢管上的材料会受冲切挤压变形,集流管上的挤压部会流到插槽处,这样集流管就不能从圆柱杆件的轴向拔出,所以圆柱杆件左右侧部最外端点之间的距离小于圆柱杆件直径的设置,就可以先把集流管向上抬起一小段距离,使得集流管上的挤压部完全从插槽处脱出,然后就可以人工把集流管从圆柱杆件中取出了。进一步完善,下模上开有与下半圆形孔横向连通并与下半圆形孔和缺口位置匹配的插接孔,插接孔上插接有限位杆,限位杆的前端面与底面之间为弧度设置,限位杆的后侧固定有支撑架,支撑架上固定有用于驱动限位杆移动的第一气缸。这种设置,可以把钢管直接放置在圆柱杆件处,用阻挡物阻挡住圆柱杆件的末端,接着启动第一气缸,第一气缸驱动限位杆移动贴合在缺口处,在限位杆贴合缺口的过程中,由于摩擦力的作用,使得钢管也会不断跟随限位杆移动的方向运动,从而直到到达圆柱杆件的末端被阻挡物阻挡,这样当限位杆移动好后,钢管也被很好的装夹好了,省去了人工繁琐的装夹过程,并且限位杆的前端面与底面之间为弧度的设置,便于限位杆插接在缺口与钢管空腔之间的空隙处。进一步完善,压力机上固定有一对冲压机构,下模上开有一对插接孔,两插接孔上都插接有限位杆,两限位杆的端部固定有推板,推板通过第一气缸推动,下模的两侧部固定有一对位置与两推板各自匹配的第二气缸。这种设置,可以保证在一台机器上就可以一次完成对两根钢管进行加工成集流管,从而增加了机器的使用率,也增加了生产效率,这里一对第二气缸的设置,可以起到在第一气缸驱动左右两侧的限位杆从各集流管中抽出时,起到抽出受力平衡的目的,防止推板带动限位杆从集流管抽出时受力不平衡,而发生限位杆卡住或弯曲的情况。进一步完善,冲孔模具上固定有用于上模下压限位的限位块,冲孔模具上固定有用于上模校正的导柱导套组件。这种设置,可以利用限位块起到一个下压限位的作用,保证动力组件不会驱动上模下压过大,而造成冲孔模具的损坏的情况,并且导柱导套具有冲压定位的作用,保证了冲压的准确性,提高冲压精度,保证产品的质量。进一步完善,下模上固定有下支撑板限位机构,下支撑板限位机构包括固定在下模上的转动座、转动连接在转动座上的转轴,转轴上固定有转动杆和齿轮,转动杆的顶部固定有与转动杆垂直设置的延伸块,齿轮上啮合有齿条,齿条的端部固定有驱动齿条移动的第三气缸,当转动杆旋转时、延伸块与下支撑板顶面位置匹配。当上模冲裁好钢管时,动力组件先暂时停止驱动上模上移,第三气缸驱动转动杆旋转,使得延伸块压在下支撑板上,这时动力组件驱动上模上移,使得冲孔片从钢管中拔出时,动力组件停止驱动上模上移,再第三气缸驱动延伸块脱离下支撑板并复位,这时动力组件在驱动上模上移;这种设置的好处是,可以进一步保障冲孔片从钢管中拔出的摩擦力小于等于复位弹簧的弹力和延伸块压在下支撑板上的合力,保证冲孔片从钢管冲拔出时的安全,增加冲孔片的使用寿命,增加集流管的成品率。本技术有益的效果是:本技术结构设计巧妙、合理,把钢管套在圆柱杆件上,再利用限位杆对钢管进行装夹限位,再利用冲孔模具的上模对钢管进行插孔冲压,这种方式不仅钢管的插孔质量好,而且效率高,值得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一;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方向立体图二;图3为图1的A-A剖视示意图;图4为图1不带下支撑板限位机构的B-B剖视示意图;图5为图1带下支撑板限位机构的B-B剖视示意图;图6为图3的C区域局部放大图;图7为图4的D区域局部放大图;图8为图4的E区域局部放大图;图9为集流管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钢管在被冲孔模具冲压成集流管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流管插孔冲压装置,包括压力机(1),所述压力机(1)包括基座(1‑1)、固定在基座(1‑1)四角的引导柱(1‑2)、及滑动连接在引导柱(1‑2)上的压块(1‑3),所述引导柱(1‑2)的顶部固定有能驱动压块(1‑3)上下移动的动力组件(1‑4),其特征是:所述压力机(1)上固定有冲压机构(2),所述冲压机构(2)包括冲孔模具(2a),所述冲孔模具(2a)包括固定在压块(1‑3)底面的上模(2a1)、固定在基座(1‑1)上并位于上模(2a1)下方的下模(2a2),所述上模(2a1)包括上支撑板(2a1‑1)、位于上支撑板(2a1‑1)正下方的下支撑板(2a1‑2),所述上支撑板(2a1‑1)上开有截面一大一小并同轴设置的凹孔一(2a1‑1a)和凹孔二(2a1‑1b),所述凹孔二(2a1‑1b)上插接有插接杆(2a1‑3),所述插接杆(2a1‑3)的顶部固定有插接在凹孔二(2a1‑1b)上的限位块(2a1‑4),所述插接杆(2a1‑3)的底部与下支撑板(2a1‑2)固定并能使下支撑板(2a1‑2)上下移动,所述上支撑板(2a1‑1)与下支撑板(2a1‑2)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2a1‑5),所述上支撑板(2a1‑2)的底部固定有一组沿上支撑板(2a1‑1)长度方向均布设置的冲孔片(2a1‑6),所述下支撑板(2a1‑2)的底面开有沿下支撑板(2a1‑2)长度方向设置的上半圆形孔(2a1‑2a),所述下支撑板(2a1‑2)上开有一组与冲孔片(2a1‑6)位置大小匹配并与上半圆形孔(2a1‑2a)连通的通孔(2a1‑2b),各所述冲孔片(2a1‑6)安装在各所述通孔(2a1‑2b)处,所述下模(2a2)的顶面开有与上半圆形孔(2a1‑2a)大小一致并位置匹配的下半圆形孔(2a2‑1);所述冲孔片(2a1‑6)的底部为用于刺破集流管的尖状部(2a1‑6a)。...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伟锋杨炳珍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创新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