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轮缓压制动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86432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06 0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后轮缓压制动阀,适用于采用前盘、后毂式车轮制动的各种车辆。本制动阀包括阀体和调整螺栓,阀体上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并设有相互贯通的回油阀芯腔和进油阀芯腔,调整螺栓安装在进油阀芯腔中并通过缓压弹簧与进油阀芯连接,回油阀芯与进油阀芯对接并由保压弹簧固定在回油阀芯腔中,进油口与回油阀芯腔贯通,出油口和空气排放口与进油阀芯腔贯通,阀体的空气排放口中装有放空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后轮先抱死制动带来的不利影响,表明本制动阀不仅满足了制动效能和稳定性的要求,而且工作稳定,故障率低,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机动车辆的制动装置,特别是后轮缓压制动阀,适用于采用前盘、后毂式车轮制动的各种车辆,可替代现有的感载比例前阀。
技术介绍
目前采用前盘、后毂式车轮制动的车辆通常使用感载比例阀来控制和制动车辆后轮。感载比例阀主要由柱塞、阀门、阀座、阀体、杠杆和感载弹簧等组成。其中,阀门与柱塞固定在一起。阀门将感载比例阀内腔分隔为上、下两个腔。下腔与进油口相通,并通过油管和制动主缸出油口相接;上腔与出油口相通,并通过油管和后轮促动管路相接。阀体通过螺钉装在车身支架上,推杆下端钩部与轿车后轴减振器下固定端连接,感载弹簧装在杠杆与调整螺母之间,使感载比例阀与推杆之间的连接为弹性连接。其作用是按比例调节车辆在不同载荷下的后轮制动压力,充分利用附着条件,产生尽可能大的制动力;同时避免行车制动时因后轮先抱死而产生的滑移现象,保证车辆制动的方向稳定性。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装用感载比例阀的车辆的制动距离明显延长,且感载比例阀的损坏频率较高。据统计在用安装了感载比例阀的车辆,平均因感载比例阀损坏而进行的更换,其频率为2只/年。且一但感载比例阀损坏,则会出现后轮无制动而使制动距离延长或后轮先抱死制动使车辆甩尾,严重时甚至会产生调头等现象,从而使发生交通事故的机率提高。经研究,发现故障原因主要是由于差径活塞磨损或卡滞造成的,且一但发生故障基本上无法修复,只能更换新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感载比例阀故障频率高,一但损坏就无法通过调整预以修复的问题,提供后轮缓压制动阀,通过延迟后轮加压时间,使前、后轮的制动同步,降低制动阀的损坏率,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机率。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后轮缓压制动阀包括阀体和调整螺栓,阀体上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并设有相互贯通的回油阀芯腔和进油阀芯腔,调整螺栓安装在进油阀芯腔中并通过缓压弹簧与进油阀芯连接,回油阀芯与进油阀芯对接并由保压弹簧固定在回油阀芯腔中,进油口与回油阀芯腔贯通,出油口和空气排放口与进油阀芯腔贯通,阀体的空气排放口中装有放空阀。所述进油阀芯是设有中心孔的锥形体,中心孔两侧的锥形体上分别是回油阀芯座和缓压弹簧座,回油阀芯座是锥形内圆与回油阀芯配合,缓压弹簧座中固定缓压弹簧。所述回油阀芯的前部是实心锥形体、座于进油阀芯的回油阀芯座中,后部杆体安装保压弹簧,保压弹簧固定在回油阀芯腔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显著效果如下述:本技术的回油阀芯通过保压弹簧压紧在进油阀芯的回油阀芯座上,使回油阀芯与进油阀芯对接,在回油阀芯和进油阀芯的共同作用下控制后轮的制动时间,使车辆的前轮和后轮的制动同步,保证后轮的制动距离与前轮基本相同,起到使前、后车轮同步制动的作用,减少后轮制动时间和强度,进油阀芯是锥形体具有在相同轴向和法向尺寸条件下增大了密封接合表面,磨擦面即不在轴向表面也不在法向表面且磨损后可自行产生新的密封拼接面,降低制动阀的损坏率,提高制动阀的使用寿命。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机率,避免因制动阀损坏出现的后轮无制动使其制动距离延长或后轮先抱死制动使车辆甩尾等事故的发生率,保证车辆的行驶安全。本技术通过锁紧螺母实现调整螺栓与阀体之间相对位置的固定。旋紧调整螺栓可加大缓压弹簧的预紧力,使进油阀芯腔与回油阀芯腔连通给油的时间滞后;反之,则使进油阀芯腔与回油阀芯腔连通给油的时间提前。缓压弹簧的制造参数经计算确定,密封圈实现了调整螺栓与阀体的密封。当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时,整个液压系统在总栗作用下建立起制动油压,且该压力随驾驶员施加在制动踏板上的压力的加大而不断升高。在制动油压刚刚建立时前轮制动器开始产生动作给制动盘施加制动力,此时无法使制动盘停止转动,而供给后轮制动器的油压此时只作用于进油阀芯上,后轮制动器没有油压作用。当油压进一步增大到足以克服缓压弹簧和保压弹簧在回油阀芯腔与进油阀芯腔内建立的保持压力之和,使进油阀芯离开锥形阀座而开启时,油液才能经本制动阀与后轮制动管路进入车轮制动器分栗,使车辆制动器开始产生制动作用。而此时,前轮制动器分栗的制动压力已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也就是说,通过本制动阀的作用,使后轮制动器作用较前轮制动器作用产生了一定时间的滞后。同时,当驾驶员施加在制动踏板上的力不再继续增加,后轮制动管路中的油压与缓压弹簧压力之和与进油口压力达到平衡时,进油阀芯就又在缓压弹簧的作用下关闭,从而使供给前轮制动器油压始终较后轮制动器油压高出一定的压力,该压力值可通过调节调整螺栓增大或减小。本技术经过了装车试验,试验在水泥停车场内进行,采用同一辆皮卡车先后装用感载比例阀和本技术以30Km/h的初始速度进行制动试验,试验结果是:装用感载比例阀进行制动试验时测量的前轮的制动印迹为477 cm,后轮的制动印迹为412 cm ;装用本制动阀后进行制动试验时测量的前轮的制动印迹为452 cm,后轮的制动印迹为438 cm,同步效果显著提高,试验表明本制动阀能够满足制动效能和制动稳定性的要求。本制动阀装在该试验车上一直持续使用至今,已有两年的时间,期间没有出现任何故障,同时还在其使用的近两年的时间内进行了多次制动性能试验,均未出现任何问题,试验结果表明可以持续使用。本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后轮先抱死制动带来的不利影响,表明本制动阀不仅满足了制动效能和稳定性的要求,而且工作稳定,故障率低,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详述本技术,并非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参见图1,后轮缓压制动阀包括阀体5和调整螺栓1,阀体5上设有进油口 11和出油口 7并设有相互贯通的回油阀芯腔和进油阀芯腔,调整螺栓I安装在进油阀芯腔中并通过缓压弹簧6与进油阀芯8连接,回油阀芯9与进油阀芯8对接并由保压弹簧10固定在回油阀芯腔中,进油口 11与回油阀芯腔贯通,出油口 7和空气排放口与进油阀芯腔贯通,阀体5的空气排放口中装有放空阀12。进油阀芯8是设有中心孔的锥形体,中心孔两侧的锥形体上分别是回油阀芯座和缓压弹簧座,回油阀芯座是锥形内圆与回油阀芯9配合,缓压弹簧座中固定缓压弹簧6。回油阀芯9的前部是实心锥形体、座于进油阀芯8的回油阀芯座中,后部杆体安装保压弹簧10,保压弹簧10固定在回油阀芯腔中。阀体5的进油阀芯腔与回油阀芯腔的连通处是锥形阀座与进油阀芯8配合。缓压弹簧6的钢丝直径大于保压弹簧10的钢丝直径。调整螺栓I与阀体5之间还装有锁紧螺母2和密封垫片3,密封垫片3和锁紧螺母2均安装在调整螺栓I的螺杆上,密封垫片3设在锁紧螺母2和阀体5之间,在调整螺栓I后部杆体上设有密封圈4,对进油阀芯腔实现密封。放空阀12包括放空阀体和放空阀座,放空阀体前端锥形与放空阀座配合,在后部的变径阀杆中设有Γ型放气孔。通过旋松或旋紧放空阀体达到排放气体和关闭空气排放口的目的。本制动阀安装于车辆后桥原安装感载比例阀的位置,进油口 11与连接制动总栗的制动油管相连,出油口 7与连接车轮制动器的制动油管相连。【主权项】1.后轮缓压制动阀,包括阀体和调整螺栓,其特征是,阀体上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并设有相互贯通的回油阀芯腔和进油阀芯腔,调整螺栓安装在进油阀芯腔中并通过缓压弹簧与进油阀芯连接,回油阀芯与进油阀芯对接并由保压弹簧固定在回油阀芯腔中,进油口与回油阀芯腔贯通,出油口和空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后轮缓压制动阀,包括阀体和调整螺栓,其特征是,阀体上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并设有相互贯通的回油阀芯腔和进油阀芯腔,调整螺栓安装在进油阀芯腔中并通过缓压弹簧与进油阀芯连接,回油阀芯与进油阀芯对接并由保压弹簧固定在回油阀芯腔中,进油口与回油阀芯腔贯通,出油口和空气排放口与进油阀芯腔贯通,阀体的空气排放口中装有放空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占春杨勤生张宏伟张前程马恒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临盘采油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