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血管性痴呆的益生菌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285840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06 0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生命科学领域,涉及益生菌制剂在制备治疗与预防血管性痴呆中的应用,具体涉及丁酸梭菌防治血管性痴呆的药物新用途。血管性痴呆是多种脑血管疾病基础上出现的脑组织损害,进而以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防治血管性痴呆,益生菌制剂包含药品、保健品和饮品,且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创造性地以肠道菌群为治疗靶点,开创防治血管性痴呆的新模式,既减轻疾病症状又减缓神经细胞损伤,具有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值得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丁酸梭菌的新用途,具体涉及丁酸梭菌在制备预防与治疗血管性痴呆 组合物中的应用,属于生物制药领域。
技术介绍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是多种脑血管疾病基础上出现的脑组织 损害,进而以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研究表明,VaD是仅次于老年痴呆症 (Alzheimei^ s disease AD)的第二大痴呆症,约占我国全部痴呆患者的一半,我国VaD的 患病率为I. 1 %~3. 0%,年发病率在5~9/1000人,并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65 岁以上的脑卒中患者中,约25 %~41 %的卒中患者在三个月内可发展为VaD。随着我国社 会老龄化的来临,脑血管病患者将会越来越多,VaD发病人数也不断增加,严重危害着个人 健康,并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压力。目前,就VD的发病机制提出凋亡、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兴奋毒性氨基酸、胆碱系统等发病机制。研究中发现VD与细胞凋亡确实存在着 密切关系。细胞凋亡(apoptosis)又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O)), 是生物界细胞死亡的一种特殊类型,即在某些生理或病理性因素诱导下,激活膜信号系统, 启动有关调控细胞凋亡的程序基因,最终导致细胞按一定程序控制自我破坏和死亡。根据 其作用可将参与神经元调亡的基因和蛋白质产物分成两类:一类抑制神经元调亡,另一类 促进神经元调亡。 VaD为多因素疾病,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因素有关,发病机制可能与以下几 个因素有关:(1)中枢胆碱能系统功能障碍,VaD是由脑血管病引起的一种涉及中枢胆碱能 神经元及其突触、递质等方面的改变的,慢性进行性获得性智能损害和认知障碍的综合征; (2) 氧自由基生成增加。氧自由基可以影响细胞膜的功能,导致细胞膜对一些离子通透性 增加,特别是对Ca2+通透性增加,细胞内Ca 2+浓度升高,引起Ca 2+超载,加重神经细胞损伤; (3) 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Glu)是一种酸性氨基酸,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中如大脑 皮质、海马等,脑组织缺血后能量代谢发生异常,造成体内ATP水平迅速下降,增强了 Glu的 逆向转运,细胞内Glu含量急剧升高,与NMDA等受体结合,增加 Na+和Ca 2+内流,引起细胞 肿胀、Ca2+超载,产生的花生四稀酸、氧自由基,破坏生物膜,引发DNA、蛋白质降解,最终导 致神经细胞死亡;(4)炎症反应等。但迄今为止,VaD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因而缺乏有 效的治疗药物。现有临床治疗手段或药物(如胆碱酯酶抑制剂、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拮抗药等)均不能完全控制VaD的所有症状或者延缓甚至逆转其进程,治疗效果不理想,并 有副作用,影响患者健康,治疗和预防VaD成为医学上的难题,本专利技术的益生菌制剂部分解 决了这一医学难题,能有效防治VaD,而且无副作用,对机体无损害,社会意义巨大。 (0004) "益生菌"是活性的微生物,可以有效改善肠道菌群结构,抑制病原菌,产生良好的 健康效应,目前已制备成药品、保健品或饮品等益生菌制剂。通过改善肠道菌群调节和治疗 全身疾病现在越来越成为科学界的共识,临床实践中发现很多的神经系统疾病,如自闭症、 抑郁症,都与肠道菌群紊乱有密切的联系,与人体的脑-肠轴有密切的关系,甚至有通过饮 用酸奶减轻疾病症状的成功例子。脑-肠轴是一个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肠道菌群之间的 复杂的双向交互系统,越来越被人所熟知。但是,通过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防治血管性痴呆 国内外未见相关报道。 丁酸梭菌属(Clostridium butyricum)作为重要的益生菌,先前已广泛地应用来 预防和治疗肠炎、便秘等疾病。丁酸梭菌属一般存在于土壤、动物和人体的肠道中,是革兰 氏阳性厌氧杆菌,能耐受胃酸进入肠道,分泌肠粘膜再生和修复的重要营养物质酪酸(丁 酸),修复受损伤的肠粘膜,消除炎症,营养肠道,对各种原因包括肠道细菌感染、肿瘤化疗、 外科手术等所致的肠道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酪酸梭菌不仅对便秘、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等 肠道炎症疾病有效,对肠脑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IBS)、炎性肠道疾病(IBD)和肝性脑病 (HE)也具有治疗作用。有研究证明,肠道菌群与脑功能活动能够相互影响,其中脑-肠轴是 重要的生理基础。脑-肠轴是中枢神经系统与胃肠道功能相互作用的双向调节轴,其包括 中枢神经系统(CNS)、自主神经系统(ANS)、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肠道内神经系 统(ENS)等结构,各部分功能相互协调。大脑通过脑-肠轴对胃肠道活动及肠道菌群产生 影响。在慢性应激小鼠模型中小鼠除伴有抑郁症状外,其胃肠道常有低度炎症浸润,同时肠 道菌群也会发生改变。同时,肠道菌群对胃肠道活动也产生影响。并且研究证明肠道菌群 对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是至关重要的,即使是已成熟的中枢神经系统,其作用也不可忽视。 在慢性应激中小鼠脑-肠轴会发生紊乱,产生抑郁、焦虑等情绪,给予益生菌治疗又可以使 小鼠行为恢复正常。由此可见,肠道菌群、脑-肠轴、脑紧密关联,构成了肠道菌群-肠-脑 轴,在人类健康机制中处于独一无二的地位。针对该通路,我们可以对许多疾病进行治疗。 因此,我们推测肠道菌群与血管性痴呆疾病可能存在着一定关系,肠道菌群与血管性痴呆 的关系的研究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创造性应用丁酸梭菌到血管性痴 呆的防治上,进而开发出预防或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益生菌制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 安全的、有效的防治血管性痴呆的丁酸梭菌菌株及益生菌制剂和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株具有防治血管性痴呆的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 WZMC1016 菌株。 本专利技术丁酸梭菌为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 WZMC1016 菌株,已于 2014 年10月22日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其简称为CGMCCOfta: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编100101)保藏,分类命 名为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保藏编号为 CGMCC No. 9831。 本专利技术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WZMC1016具有下述生物学特征: (1)菌落形态:呈乳白色,圆形稍凸,边缘不规则,直径1~3mm,表面略有光泽,液 体培养基中有气泡产生; (2)个体形态:为G+芽孢杆菌,菌体呈直或弯杆状,0.6~I. 2 X 3.0~7.0 μ m,端 圆,单个、成对、短链、偶见长丝状菌体; (3)生理生化特征:麦芽糖(+);甘露醇(+);棉子糖(+);乳糖(+);核糖(+);淀粉 培养最适条件:厌氧下生长良好,有氧环境中不生长。最适生长温度35~40°C;最 低生长温度25~28°C ;最高43~45°C ;生长最适pH 6. 5~L 0 ;pH 4. 5~5. 0或8. 0~ 8. 5不生长。 本专利技术的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丁酸梭菌的一种新的制药用途,即丁酸梭菌在制备 防治血管性痴呆益生菌制剂组合物中的应用,该组合物可以为药品、保健品和饮品等。 本专利技术是以有效剂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丁酸梭菌在制备防治血管性痴呆组合物中的应用,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包括药物、保健品和口服液。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佳明孙晶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医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