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缸退料结构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09468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15 14: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气缸退料结构总成,包括:气缸结构、驱动块结构以及顶杆结构;气缸结构与驱动块结构连接;驱动块结构包括:驱动块本体以及固定座;驱动块本体与固定座滑动连接;驱动块本体的第一端与气缸结构固定连接;固定座固定在模具上;驱动块本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结构部和第二结构部;第一结构部的上表面为多个依次连接的曲面结构;第二结构部的上表面为斜面结构;顶杆结构包括:顶杆本体、导向套以及用于与零件接触的缓冲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气缸结构与顶杆结构之间设置了上表面具有曲面结构以及斜面结构的驱动块结构,有效的避免了气缸在运动初期对零件的冲击力,减小了零件变形的可能性,避免了成品零件的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零件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缸退料结构总成
技术介绍
气缸退料结构被广泛的应用于零件制造领域,该结构通过气动压床提供的气源,驱动气缸进行往复运动使在模具中成型的零件退出模具,完成零件退料。传统的气缸退料结构采用气缸与顶杆直接相连,使处在模具中的零件受到顶杆的推力而向上运动,脱离模具,然而这种结构由于气缸的初始速度较大,会对零件造成的较大的冲击力,容易造成零件变形,进而造成成品零件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缸退料结构总成,其目的是为了解决传统的气缸退料结构采用气缸与顶杆直接相连的结构,容易造成成品零件的浪费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缸退料结构总成,包括:气缸结构、驱动块结构以及顶杆结构;气缸结构与驱动块结构连接;驱动块结构包括:驱动块本体以及固定座;驱动块本体与固定座滑动连接;驱动块本体的第一端与气缸结构固定连接;固定座固定在模具上;驱动块本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结构部和第二结构部;第一结构部的上表面为多个依次连接的曲面结构;第二结构部的上表面为斜面结构;顶杆结构包括:顶杆本体、导向套以及用于与零件接触的缓冲部;缓冲部固定在顶杆本体的第一端,缓冲部的材质为聚氨酯;导向套套设在顶杆本体外围,并与顶杆本体滑动配合;导向套固定在模具上;顶杆本体的第二端为球头,顶杆本体位于驱动块本体上方,并通过顶杆本体的第二端与驱动块本体可移动连接。进一步地,气缸结构包括:气缸本体以及用于与气动压床的气源连通的气管;气管设有两个,分别固定在气缸本体的两端。进一步地,气缸结构的水平行程为200毫米。进一步地,固定座通过多个固定螺钉与模具固定。进一步地,固定座上设有滑动槽,驱动块本体卡接在滑动槽内,滑动槽的槽沿上设有盖板。进一步地,缓冲部通过穿设螺钉与顶杆本体固定。本技术的上述方案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气缸退料结构总成中,气缸结构水平放置,有效的降低了模具的高度;在气缸结构与顶杆结构之间设置了上表面具有曲面结构以及斜面结构的驱动块结构,通过利用驱动块结构上表面的曲面结构与斜面结构配合,使顶杆本体在退料的开始阶段做小幅度的上下往复运动,到达斜面结构时将零件从模具中顶出,且在顶杆本体与零件接触的一端设置了缓冲部,本技术有效的避免了气缸在运动初期对零件的冲击力,减小了零件变形的可能性,避免了成品零件的浪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的气缸退料结构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的气缸退料结构总成的俯视图;图3为图2的A-A向视图;图4为图2的B-B向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气缸结构;2、驱动块结构;3、顶杆结构;4、驱动块本体;5、固定座;6、驱动块本体的第一端;7、第一结构部;8、第二结构部;9、曲面结构;10、斜面结构;11、顶杆本体;12、导向套;13、缓冲部;14、顶杆本体的第一端;15、顶杆本体的第二端;16、气缸本体;17、气管;18、滑动槽;19、模具;20、盖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参见图1及图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缸退料结构总成,包括:气缸结构1、驱动块结构2以及顶杆结构3 ;气缸结构I与驱动块结构2连接;驱动块结构2包括:驱动块本体4以及固定座5 ;驱动块本体4与固定座5滑动连接;驱动块本体的第一端6与气缸结构I固定连接;固定座5通过多个固定螺钉与模具19固定。参见图1及图4,驱动块本体4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结构部7和第二结构部8 ;第一结构部7的上表面为多个依次连接的曲面结构9 ;第二结构部8的上表面为斜面结构10 ;参见图1及图3,顶杆结构3包括:顶杆本体11、导向套12以及用于与零件接触的缓冲部13 ;缓冲部13通过穿设螺钉固定在顶杆本体的第一端14,缓冲部13的材质为聚氨酯,聚氨酯有一定的弹性,可压缩,因此对零件的冲击力很小,缓冲部13的顶端的型面可根据所生产零件的需要进行加工,也可为平面结构,主要对零件起缓冲作用;导向套12套设在顶杆本体11外围,并与顶杆本体11滑动配合;导向套12固定在模具19上,用于限定顶杆本体11在水平方向上的自由度;顶杆本体的第二端15为球头,可减小与驱动块本体4之间的摩擦力;顶杆本体11位于驱动块本体4上方,并通过顶杆本体的第二端15与驱动块本体4可移动连接;进一步地,固定座5上设有滑动槽18,滑动槽18的槽沿上设有盖板20,驱动块本体4卡接在滑动槽18内,盖板20用于驱动块本体4在竖直平面内的定位,避免驱动块本体4脱离滑动槽18。继续参见图1,气缸结构I包括:气缸本体16以及用于与气动压床的气源连通的气管17 ;气管17设有两个,分别固定在气缸本体16的两端;进一步地,气缸结构I的水平行程为200毫米。本技术在工作的过程中,气动压床为气缸结构I提供动力,当气动压床完成一次出气转换,气缸结构I完成一次推拉动作,进而带动顶杆本体11进行一次上下往复运动;当驱动块本体4开始向左运动时,顶杆本体11与曲面结构9接触,零件受到来自顶杆本体11的周期性的弹力的作用,逐渐与模具19之间的配合变得松动;当驱动块本体4继续向左运动,顶杆本体11与斜面结构10接触,顶杆本体11开始直线上升,将零件顶出模具19中,完成整个退料过程。本技术在气缸结构I与顶杆结构3之间设置了驱动块结构1,通过利用驱动块本体4上表面的曲面结构9与斜面结构10配合,使顶杆本体11在退料的开始阶段做小幅度的上下往复运动,到达斜面结构10时将零件从模具19中顶出。本技术有效的避免了气缸结构I在运动初期对零件的冲击力,减小了零件变形的可能性,避免了成品零件的浪费。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气缸退料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结构(I)、驱动块结构(2)以及顶杆结构⑶; 所述气缸结构(I)与所述驱动块结构(2)连接; 所述驱动块结构(2)包括:驱动块本体(4)以及固定座(5);所述驱动块本体(4)与所述固定座(5)滑动连接;所述驱动块本体的第一端(6)与所述气缸结构(I)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5)固定在模具(19)上; 所述驱动块本体(4)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结构部(7)和第二结构部(8);所述第一结构部(7)的上表面为多个依次连接的曲面结构(9);所述第二结构部(8)的上表面为斜面结构(10); 所述顶杆结构⑶包括:顶杆本体(11)、导向套(12)以及用于与零件接触的缓冲部(13);所述缓冲部(13)固定在所述顶杆本体的第一端(14),所述缓冲部(13)的材质为聚氨酯;所述导向套(12)套设在所述顶杆本体(11)外围,并与所述顶杆本体(11)滑动配合;所述导向套(12)固定在模具(19)上;所述顶杆本体的第二端(15)为球头,所述顶杆本体(11)位于所述驱动块本体(4)上方,并通过所述顶杆本体的第二端(15)与所述驱动块本体(4)可移动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退料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结构(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缸退料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结构(1)、驱动块结构(2)以及顶杆结构(3);所述气缸结构(1)与所述驱动块结构(2)连接;所述驱动块结构(2)包括:驱动块本体(4)以及固定座(5);所述驱动块本体(4)与所述固定座(5)滑动连接;所述驱动块本体的第一端(6)与所述气缸结构(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5)固定在模具(19)上;所述驱动块本体(4)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结构部(7)和第二结构部(8);所述第一结构部(7)的上表面为多个依次连接的曲面结构(9);所述第二结构部(8)的上表面为斜面结构(10);所述顶杆结构(3)包括:顶杆本体(11)、导向套(12)以及用于与零件接触的缓冲部(13);所述缓冲部(13)固定在所述顶杆本体的第一端(14),所述缓冲部(13)的材质为聚氨酯;所述导向套(12)套设在所述顶杆本体(11)外围,并与所述顶杆本体(11)滑动配合;所述导向套(12)固定在模具(19)上;所述顶杆本体的第二端(15)为球头,所述顶杆本体(11)位于所述驱动块本体(4)上方,并通过所述顶杆本体的第二端(15)与所述驱动块本体(4)可移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瞿二虎张学文李丹彤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