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催化中空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149054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3 04: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催化中空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催化中空纤维膜制备方法是先将一定质量比的吸附活性炭、复合致孔剂和有机低分子液体倒入混合釜强制混合,形成粘稠状混合物再与聚全氟乙丙烯聚合物树脂混合均匀后注入双螺杆挤出机进行,在270~330℃温度下,经熔融纺丝制备中空纤维膜,再经常规水萃洗及后拉伸工序后,将上述中空纤维膜浇铸为膜组件并在负压条件下通过动态吸附将0.05mol/L的Fe3+吸附于膜上即得到所述催化中空纤维膜,最后利用Fenton反应降解有机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膜
,具体为。
技术介绍
聚全氟乙丙烯(FEP)作为聚四氟乙烯(PTFE)的一种改性材料,不仅具有聚四氟乙 烯(PTFE)出色的耐腐蚀性、耐热性、不黏性、摩擦系数低、耐大气老化性等优异特性,同时 克服了 PTFE的易冷流性、难焊接、难熔融加工的缺点,具备PTFE无法媲美的良好的可热塑 加工性。可通过常规加工工艺进行熔融加工,作为一种高性能工程塑料,在航天、化工、电 子、医疗、纺织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聚全氟乙丙烯突出的化学稳定性、优良的高低温性能,日益受到膜研宄者的关注, 尤其是其良好的耐腐蚀性,使其作为过滤材料广泛应用于苛刻条件下的微粒子分离。同时 聚全氟乙丙烯的强疏水性,使其成为制备防水透气、膜蒸馏(MD)、渗透蒸馏(OD)和膜接触 器(MC)的理想膜材料。与聚四氟乙烯相同,聚全氟乙丙烯也具有"不溶不熔"的特点,加工 成多孔膜较为困难。因此,国内外关于聚全氟乙丙烯作为成膜聚合物的专利文献报导相对 较少,中国专利以全氟聚合物为聚合物基体制备全氟聚合物中空纤维 膜,此方法具有工艺相对简单,加工成本较低,膜孔径可控,生产效率较高,适于工业化实施 等优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拟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该制备方 法具有工艺相对简单,加工成本较低,膜孔径可控,生产效率较高,适于工业化处理废水实 施等优点。 本专利技术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催化中空纤维膜及其制备方 法,该膜的多相成膜体系重量百分比配方为: 其中,所述聚全氟乙丙烯为四氟乙烯与六氟丙烯无规共聚物,其中六氟丙烯含量 为18%,吸附活性炭即商品化的微米级活性炭粉;复合致孔剂包括可溶性致孔剂和非溶性 致孔剂,可溶性致孔剂是指水溶性物质,包括水溶性无机粒子、水溶性聚合物、水溶性物质 任意比例的混合物;所述水溶性无机粒子包括平均粒径0. 01~5 μπι的LiCl、CaCl2、NaCl 和KCl等中的一种;所述水溶性聚合物分解温度高于纺丝加工温度(270°C )的水溶性聚合 物,包括聚氧乙烯(PEO)等。所述非溶性致孔剂是指非水溶性无机粒子,包括平均粒径为 0. 01~5 ym的SiOjP CaCO 3等中的一种或者任意比例的混合物;所述有机低分子液体为 高沸点的聚合物添加剂的稀释剂,包括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等中的一种或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本专利技术是先将吸附活性炭、复合致孔剂和有机 低分子液体倒入混合釜强制混合,形成粘稠状混合物再与粉状的全氟乙丙烯树脂颗粒混合 均匀后注入双螺杆挤出机,在270~330°C温度下,经熔融纺丝制备中空纤维膜,再经常规 水萃洗及后拉伸工序后,将上述中空纤维膜浇铸为膜组件并在负压条件下通过动态吸附将 0. 05mol/L的Fe3+吸附于膜上即得到所述中空纤维膜,最后利用Fenton反应降解有机物。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全新的可用于有机物降解过程的聚全氟乙丙烯中空纤维膜制备技术,添加吸 附活性炭是为了增加膜吸附功能。本专利技术具有工艺相对简单,纺丝流程短,制备效率高,膜 孔径可控,适于工业化实施等特点。【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具体叙述本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用于有机物降解过程的催化中空纤维膜(简称中空膜)及其制备方法中, 其成膜体系质量百分比配方是: 本专利技术所述配方中,聚全氟乙丙烯(FEP)是基膜材料或基质相。选用聚全氟乙丙 烯的其他各项物理化学指标应达到纤维级水平。所述吸附活性炭即商品化的微米级活性炭 粉;就本专利技术而言,随着吸附活性炭添加量的增加,成膜体系的可纺性呈下降的趋势。由于 吸附活性炭之间易发生团聚现象,使得中空纤维在纤维轴向产生裂纹缺陷。因此吸附活性 炭的质量百分比为5~15%占优。所述复合致孔剂要求分解温度高于纺丝温度。具体而 言,所述复合致孔剂为可溶性致孔剂和非溶性致孔剂,可溶性致孔剂是指水溶性物质,包括 水溶性无机粒子、水溶性聚合物以及水溶性物质任意比例的混合物。所述水溶性无机粒子 包括平均粒径〇. 01~5 μπι的LiCl、CaCl2、NaCl和KCl等中的一种;所述水溶性聚合物分 解温度高于纺丝加工温度(270°C )的水溶性聚合物,包括聚氧乙烯(PEO)等;所述非溶性 致孔剂是指非水溶性无机粒子,包括平均粒径为〇. 01~5 μ m的SiOjP CaCO3等中的一种或 者任意比例的混合物。就本专利技术总体而言,随着复合致孔剂的增加,所得中空膜的孔隙率和 水通量呈增大的趋势,但中空膜的力学强度相应下降,并且可溶性致孔剂对膜的力学强度 的影响尤为显著。因此为保证所得中空膜在去除水溶性致孔剂后仍保持较好的力学性能, 所述复合致孔剂中,非溶性致孔剂占复合致孔剂的质量百分比为30~50 %相对较优,复合 致孔剂占制膜体系的质量百分比为10~30%为优。 本专利技术所述配方中,所述有机低分子液体要求沸点高于纺丝温度,为制膜体系中 的稀释剂。具体而言,所述有机低分子液体包括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邻苯二甲酸二丁 酯(DBP)等中的一种或任意比例的混合物。本专利技术中有机低分子液体较优的添加量范围为 制膜体系总质量的5~20%。 本专利技术所述全氟聚合物中空纤维多孔膜制备方法中,所述纺丝温度范围为270~ 330°C,具体工艺实施的温度选择有机低分子液体的选择和添加量有关。本专利技术制备方法 不仅可以有效降低纺丝温度,节约能源,使纺丝过程易于操作,并且扩大了致孔剂的选择范 围,便于工业化实施。 本专利技术所述Fe3+动态吸附过程中,为提高Fe3+吸附率,中空纤维膜组件真空负压范 围-0· 01~-0· 09MPa,Fenton反应降解有机物过程中,为提高Fenton反应降解程度,将高 压汞灯置于反应器液面上方15cm处,使反应在光源垂直照射下进行。 本专利技术未述及之处适用于现有技术。 下面给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但实施例仅是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制备方法,并不限 制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 实施例1 以六氟丙烯含量为18%的聚全氟乙丙烯为聚合物基质相;以吸附活性炭含量5%; 复合致孔剂为0. 01 μ m的SiO2粉体和PEO的混合物,其中前者为非溶性致孔剂,占复合致孔 剂总量的30 %,后者为可溶性致孔剂,占复合致孔剂总量的70% ;有机低分子液体选D0P。 成膜体系中各组分配比如下: 将吸附活性炭、复合致孔剂以及有机低分子液体经混合釜强制混合均匀得到粘稠 状混合物,再与聚全氟乙丙烯聚合物树脂进行混合后,喂入双螺杆挤出机,经自制的中空纤 维喷丝组件进行熔融共混纺丝制膜,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催化中空纤维膜,其特征在于该中空纤维膜膜孔表面负载有Fe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可用非均相Fenton反应降解分离体系中的有机污染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庆林陈凯凯肖长发孟潇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