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飞行器机翼的可变缝隙空气制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0638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安装在飞行器的机翼(10)上位于后梁(12)和增升襟翼(16)之间的空气制动器(18)包括两个翼板(20,22),所述翼板(20,22)在空气制动器关闭状态下与机翼上表面(11)成直线校准。在开启状态下,这两个翼板(20,22)是连接的,用作单个翼板。相反,在中间状态下,最靠近机翼(16)的翼板(22)比另一个翼板(20)更偏转一些,以便在彼此之间形成缝隙(38),在飞行中采用小的偏转角度时,所述缝隙(38)可以强有力地限制空气制动器两侧的紊流。(*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制动器,所述空气制动器设计成安装在飞行器机翼的上表面上,位于这种机翼的后梁和增升襟翼之间,所述增升襟翼铰接在翼梁的后梁上。一般来说,飞机上配置在每个机翼的后梁和位于该后梁后部的增升襟翼之间的空气制动器具有三个不同的功能-第一个功能是偏转功能,可以给飞行中的飞机提供滚动力矩;不对称地对配置在两个机翼上的空气制动器进行作用,使偏转角度较小(例如,大约11度),即可确保这种功能;所述这种功能一般称之为“扰流板”功能;-由空气制动器完成的第二个功能是降低飞行高度的功能;这种功能在于对称地对配置在两个机翼上的空气制动器进行作用,按照理想的降低高度的速率使偏转角度大或小(例如直至60度);在空气制动器下游产生的空气分离此时引起升力的减小和阻力的加大;这种功能一般称之为“空气制动器”功能。-由空气制动器完成的第三个功能涉及飞机着陆中的制动;这种功能在于对称地使配置在每个机翼上的空气制动器在地面进行作用,使偏转角度最大;这种空气制动器的第三个功能称之为“升力消除器”功能。在现有技术中,每个空气制动器呈单个翼板形状,铰接在相应的机翼的后梁上,当空气制动器处于不动作状态时,这种单个的关闭的翼板位于机翼的上表面的延伸部分,以确保后者与增升襟翼之间的连续性。构成每个空气制动器的单个翼板可以在飞行中进行小的偏转,或者用以确保“扰流板”功能,或者用以确保“空气制动器”功能。另外,这种单个翼板可以或者在飞行中进行较大的偏转以确保“空气制动器”功能,或者在地面进行较大的偏转以确保“升力消除器”功能。所述由单个翼板形成的现有空气制动器能很好地完成以下功能,即赋予大偏转角度,同时保证大大地减少升力和显著地加大阻力。另一方面,当由不产生缝隙的单个翼板形成的空气制动器使用小的偏转角度时,就在空气制动器的后部直接形成由空气制动器两侧产生的紊流而造成的分离区域。这些紊流此时具有明显的缺陷,尤其是当空气制动器用于其“扰流板”功能时更是如此。确切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这种空气制动器最初的设计使其可以完成“扰流板”功能、“空气制动器”功能和“升力消除器”功能,用作大偏转的单个翼板空气制动器,在小偏转时按照偏转角度形成可变缝隙,可以限定空气制动器后部的分离区域,因此可以限定空气制动器两侧的紊流。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这样一种空气制动器即可获得所述的结果,所述空气制动器设计成安装在飞行器机翼的上表面上,位于机翼后梁和增升襟翼之间,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它们依此顺序安装在后梁和增升襟翼之间,它还包括倾斜控制件,其作用可以使空气制动器处于下述其中一种状态-关闭状态,在所述关闭状态下,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连接起来,位于上表面的延伸部分;-开启状态,在所述状态下,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连接起来,按照同一角度相对于上表面朝外偏转;以及在关闭状态和开启状态之间的中间状态,在所述状态下,第二翼板相对于第一翼板和上表面朝外偏转,所述第二翼板与第一翼板错开以形成缝隙。在本专利技术最佳实施例中,中间状态包括非常小的偏转状态、比较小的偏转状态和中等偏转状态,在所述非常小的偏转状态下,第一翼板相对于机翼上表面略微朝里偏转,在所述比较小的偏转状态下,第一翼板位于上表面的延伸部分,在所述中等偏转状态下,第一翼板相对于上表面以比第二翼板偏转角度小的偏转角度朝外偏转。根据人们希望空气制动器具有非常大的偏转角度的特征,与后梁邻近的第一翼板的边缘可以或者相对于上表面朝机翼的外部错开,或者在空气制动器开启状态下差不多位于所述上表面的延伸部分。根据本专利技术最佳实施例,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通过差不多平行于后梁的第一共同轴转动安装在所述后梁上。另外,如果可以通过完全分开的控制件对空气制动器的两个翼板进行作用,那么,倾斜控制件最好通过同一控制机构同时对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进行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控制机构较好的是包括至少一个组件,所述组件具有通过第二轴铰接在后梁上的转动构件、通过第三轴铰接在第一翼板上并通过第四轴铰接在转动构件上的第一杆、以及通过第五轴铰接在第二翼板上并通过第六轴铰接在转动构件上的第二杆,第二轴、第三轴、第四轴、第五轴和第六轴差不多平行于第一共同轴。第一轴、第二轴、第三轴、第四轴和第五轴彼此是分开的。在这种情况下,第六轴也可以与其它轴分开,或者相反,与第四轴予以合并。在第一种情况下,第二轴比第一共同轴更远离机翼的上表面,在空气制动器关闭状态下,第二轴差不多位于第三轴和第四轴之间。第六轴此时相对于第二轴朝向增升襟翼偏移,并远离上表面。另外,在空气制动器的关闭状态下,第二轴相对于包含第三轴第四轴的平面略微朝向增升襟翼偏移。这种特性可以通过第一翼板略微朝里偏转预先由非常小的偏转状态实现前面所限定的较小的偏转状态。此外,第二轴、第五轴差不多比第三轴更远离共同轴。在本专利技术最佳实施例中,控制机构包括例如上面所确定的两组组件,它们差不多平行于机翼后梁并予以错开,倾斜控制件包括作动筒,所述作动筒安装在所述两组组件之间,并将后缘连接到第二翼板上。现在,参照附图及不受限制的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附图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配有空气制动器的飞机机翼的俯视图;图2是配置在图1中机翼上的空气制动器之一的放大比例的立体图;图3是图2中所示的空气制动器的横向剖面图,示出关闭状态下的这种空气制动器;图4是与图3相比较的剖面图,用实线示出与小偏转角相对应的中间状态下的空气制动器,用点划线示出与大偏转角相对应的开启状态下的空气制动器;以及图5是与图3相比较的剖面图,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图1以俯视图示出空气制动器机翼,其中,固定结构用标号10加以标示。这种固定结构10通过后梁12(图3和图4)朝向后部加以限定。靠近机翼端部,所述后梁12旋转地支承一个或若干个朝向后缘的副翼14。在机翼的其余部分,后梁12旋转地支承也朝向后缘的增升襟翼16。从图1中看到,在机翼的上表面上,若干空气制动器18间置在后梁12和增升襟翼16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空气制动器18具有初始结构,其最佳实施例将参照图2至图4加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空气制动器18不是包括作为现有空气制动器的单个翼板,而是包括两个翼板20和22,所述翼板20和22彼此围绕共同轴24铰接在机翼的后梁12上,所述共同轴24差不多平行于所述后梁进行定向。更确切地说,每个空气制动器18的第一翼板20间置在后梁12和第二翼板22之间,固定在靠近两对弯曲支承件26的每个端部。与第一翼板20对置的所述弯曲支承件26的端部,由机翼的后梁12通过共同轴24的两个轴颈28旋转地加以支承另外,第二翼板22间置在机翼上表面并位于第一翼板20和增升襟翼16之间,所述第二翼板22固定在均匀布置在翼板22整个长度上的三个弯曲支承件30a和30b的端部。靠近第二翼板22端部的弯曲支承件30a的另一端部转动地安装在轴颈28上,位于支承第一翼板20弯曲支承件26之间。另外,安装在第二翼板22的中央部分的弯曲支承件30b由其另一个端部通过共同轴24的另一个轴颈28(未示出)转动地安装在机翼的后梁12上。空气制动器18还包括翼板20和22的倾斜控制件,可以使空气制动器从图3中所示的关闭状态,经过图4中实线所示的那样的中间状态,进入图4中点划线所示的开启状态。这些倾斜控制件在附图里一般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空气制动器,用于安装在飞行器机翼(10)的上表面(11)上,位于机翼后梁(12)和增升襟翼(16)之间,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翼板(20)和第二翼板(22),它们依此顺序安装在后梁(12)和增升襟翼(16)之间,它还包括倾斜控制件(32),其作用可以使空气制动器处于下述其中一种状态: -关闭状态,在该状态下,第一翼板(20)和第二翼板(22)是连接的,位于上表面(11)的延伸部分; -开启状态,在该状态下,第一翼板(20)和第二翼板(22)是连接的,按照同一角度相对于上表面(11)朝外偏转;以及 -关闭状态和开启状态之间的中间状态,在该状态下,第二翼板(22)相对于第一翼板(20)和上表面(11)朝外偏转,并与第一翼板(20)错开以形成缝隙(38)。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D西普里安B赫马杜P肖梅尔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航空工业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FR[法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