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后地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83851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9 2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后地板,中部设有备胎放置部,所述备胎放置部包括位于中心的安装凸台及设置于所述安装凸台外圆周的容置凹部,所述容置凹部设有主加强筋及辅助加强筋,所述主加强筋及辅助加强筋以所述安装凸台为中心,沿所述安装凸台的圆周方向呈放射状均布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汽车后地板,由于容置凹部设有以安装凸台为中心沿圆周方向呈放射状均布设置的多条主加强筋及辅助加强筋,可以将汽车后地板的受力由容置凹部的中心向外发散地传递出去,有效地分散受力,从而提高汽车后地板的局部模态及刚度,以达到改善汽车后地板的NVH性能的效果,因此,可有效避免汽车发生低频共振现象,进而确保汽车的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后地板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人们除了关注汽车的安全性、功能等因素,对汽车的品质也越来越重视。汽车车身下部的地板部分为影响汽车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汽车车身下部的地板后部设有备胎槽以放置备胎,备胎槽处地板钣金材料的厚度一般较薄,从而影响地板的局部模态和刚度,进而影响地板的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现有技术中,为提高地板的局部模态和刚度,进而改善地板的NVH性能,常规方法有增加备胎槽处钣金料厚或于备胎槽处增设加强筋。增加钣金料厚会使汽车重量上升,一方面,会降低燃油的经济性,增加用户的使用成本,另一方面,会增加材料成本及制造成本。而通过布置合理的加强筋以提高地板的局部模态和刚度,进而改善地板的NVH性能的方式,被越来越多的采用。然而,现有技术中虽然存在多种不同的加强筋布置方式,但地板的局部模态和刚度以及NVH性能仍存在不足,因此会导致汽车发生低频共振现象,从而影响汽车的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加强筋布置方式更为合理的汽车后地板,以解决地板的局部模态和刚度以及NVH性能不足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后地板,中部设有备胎放置部,所述备胎放置部包括位于中心的安装凸台及设置于所述安装凸台外圆周的容置凹部,所述容置凹部设有主加强筋及辅助加强筋,所述主加强筋及辅助加强筋以所述安装凸台为中心,沿所述安装凸台的圆周方向呈放射状均布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主加强筋包括第一主加强筋、第二主加强筋及第三主加强筋,所述第一主加强筋设置于所述汽车后地板车长方向的中心轴,所述第二主加强筋、所述第三主加强筋沿所述汽车后地板车宽方向延伸且中心轴线与所述安装凸台的沿车宽方向中心轴线重合。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辅助加强筋包括第一辅助加强筋、第二辅助加强筋、第三辅助加强筋及第四辅助加强筋,所述第一辅助加强筋设置于所述第一主加强筋前半段与所述第二主加强筋的夹角之间,所述第二辅助加强筋设置于所述第一主加强筋前半段与所述第三主加强筋的夹角之间,所述第三辅助加强筋设置于所述第一主加强筋后半段与所述第三主加强筋的夹角之间,所述第四辅助加强筋设置于所述第一主加强筋后半段与所述第二主加强筋的夹角之间。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容置凹部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凸台外圆周的呈阶梯状的第一安装面及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设置于所述安装凸台的外圆周,所述第二安装面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面的外圆周,所述第二安装面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安装面的高度,所述第一安装面为球面,所述第二安装面为平面。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主加强筋的前端部延伸出所述容置凹部的边缘并止于所述汽车后地板的地板面上,所述第一主加强筋的中部与所述安装凸台相贯通,所述第一主加强筋的后端部延伸至所述汽车后地板的截止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主加强筋呈中间高两边低的结构,所述第一主加强筋的前半段高度于所述安装凸台处最高,然后高度沿靠近所述容置凹部边缘的方向平缓降低至所述容置凹部边缘,再平缓爬升到所述地板面上,所述第一主加强筋的后半段高度于所述安装凸台处最高,然后高度平缓降低至所述汽车后地板的截止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汽车后地板的两侧边缘分别设有沿所述汽车后地板车长方向延伸的第五辅助加强筋及第六辅助加强筋,所述第五辅助加强筋及所述第六辅助加强筋均设置于所述容置凹部的外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主加强筋的一端与所述第五辅助加强筋连通,由所述第五辅助加强筋开始沿靠近所述安装凸台的方向延伸,中部所述贯通地板面、所述容置凹部的第二安装面及第一安装面,另一端止于所述第一安装面;所述第三主加强筋的一端与所述第六辅助加强筋连通,由所述第六辅助加强筋开始沿靠近所述安装凸台的方向延伸,中部所述贯通地板面、所述容置凹部的第二安装面及第一安装面,另一端止于所述第一安装面。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辅助加强筋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容置凹部边缘的地板面上,且超出所述容置凹部边缘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主加强筋超出所述容置凹部边缘的长度,所述第一辅助加强筋的中部贯通所述地板面、所述容置凹部的第二安装面及第一安装面,另一端止于所述第一安装面;所述第二辅助加强筋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容置凹部边缘的地板面上,且超出所述容置凹部边缘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主加强筋超出所述容置凹部边缘的长度,所述第二辅助加强筋的中部贯通所述地板面、所述容置凹部的第二安装面及第一安装面,另一端止于所述第一安装面。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辅助加强筋的一端止于所述容置凹部边缘,中部贯通所述地板面、所述容置凹部的第二安装面及第一安装面,另一端止于所述第一安装面;所述第四辅助加强筋的一端止于所述容置凹部边缘,中部贯通所述地板面、所述容置凹部的第二安装面及第一安装面,另一端止于所述第一安装面。如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汽车后地板,由于容置凹部设有以安装凸台为中心沿圆周方向呈放射状均布设置的多条主加强筋及辅助加强筋,可以将汽车后地板的受力由容置凹部的中心向外发散地传递出去,有效地分散受力,从而提高汽车后地板的局部模态及刚度,以达到改善汽车后地板的NVH性能的效果,因此,可有效避免汽车发生低频共振现象,进而确保汽车的品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汽车后地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主视图。图3为图2沿III-III方向的剖视图。图4为图2沿IV-IV方向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请参见图1及图2,本技术实施例的汽车后地板100,前端安装于后地板横梁上,后端与后围板相接,两侧安装于左右纵梁上。汽车后地板100中部设有备胎放置部10。备胎放置部10包括位于中心的安装凸台12及设置于安装凸台12外圆周的容置凹部14。安装凸台12与容置凹部14相配合以收容备胎。安装凸台12设置于备胎放置部10的中心。安装凸台12采用冲压方式形成。容置凹部14呈圆形且以安装凸台12为圆心。容置凹部14包括设置于安装凸台12外圆周的呈阶梯状的第一安装面142及第二安装面14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后地板(100),中部设有备胎放置部(10),所述备胎放置部(10)包括位于中心的安装凸台(12)及设置于所述安装凸台(12)外圆周的容置凹部(14),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凹部(14)设有主加强筋及辅助加强筋,所述主加强筋及辅助加强筋以所述安装凸台(12)为中心,沿所述安装凸台(12)的圆周方向呈放射状均布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后地板(100),中部设有备胎放置部(10),所述备胎放置部(10)包括位于中心的安装凸台(12)及设置于所述安装凸台(12)外圆周的容置凹部(14),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凹部(14)设有主加强筋及辅助加强筋,所述主加强筋及辅助加强筋以所述安装凸台(12)为中心,沿所述安装凸台(12)的圆周方向呈放射状均布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地板(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加强筋包括第一主加强筋(21)、第二主加强筋(24)及第三主加强筋(25),所述第一主加强筋(21)设置于所述汽车后地板(100)车长方向的中心轴,所述第二主加强筋(24)、所述第三主加强筋(25)沿所述汽车后地板(100)车宽方向延伸且中心轴线与所述安装凸台(12)的沿车宽方向中心轴线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后地板(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加强筋包括第一辅助加强筋(27)、第二辅助加强筋(28)、第三辅助加强筋(29)及第四辅助加强筋(30),所述第一辅助加强筋(27)设置于所述第一主加强筋(21)前半段与所述第二主加强筋(24)的夹角之间,所述第二辅助加强筋(28)设置于所述第一主加强筋(21)前半段与所述第三主加强筋(25)的夹角之间,所述第三辅助加强筋(29)设置于所述第一主加强筋(21)后半段与所述第三主加强筋(25)的夹角之间,所述第四辅助加强筋(30)设置于所述第一主加强筋(21)后半段与所述第二主加强筋(24)的夹角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后地板(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凹部(14)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凸台(12)外圆周的呈阶梯状的第一安装面(142)及第二安装面(144),所述第一安装面(142)设置于所述安装凸台(12)的外圆周,所述第二安装面(144)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面(142)的外圆周,所述第二安装面(144)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安装面(142)的高度,所述第一安装面(142)为球面,所述第二安装面(144)为平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后地板(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加强筋(21)的前端部(212)延伸出所述容置凹部(14)的边缘并止于所述汽车后地板(100)的地板面(102)上,所述第一主加强筋(21)的中部(214)与所述安装凸台(12)相贯通,所述第一主加强筋(21)的后端部(216)延伸至所述汽车后地板(100)的截止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后地板(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加强筋(21)呈中间高两边低的结构,所述第一主加强筋(21)的前半段高度于所述安装凸台(12)处最高,然后高度沿靠近所述容置凹部(14)边缘的方向平缓降低至所述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俊谢锋罗培锋杨万庆任建英陈仲泽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