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头针排料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66663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8 0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头针排料机。该大头针排料机包括控制装置、第一运动机构、第二运动机构、送针装置、吸针装置和排针装置。通过使用上述大头针排料机,可以将原本散乱无章的大头针整齐的排列在待插针的工件上,如海绵垫、泡沫垫等,从而可以方便员工拿取,且操作安全,有利于提高车间的生产效率,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纺织工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大头针排料机
技术介绍
在纺织品包装时经常需要用到大头针来固定产品或使产品定型。目前在制衣厂的烫包部门,大头针基本上都是一整盒针放在烫摺台上供员工使用的。员工在用针的时候需要小心拿针,否则容易被扎手,且操作效率不高,不利于缩减人力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方便员工拿针操作且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的大头针排料机。一种大头针排料机,包括控制装置、第一运动机构、第二运动机构、送针装置、吸针装置和排针装置;所述送针装置包括驱动机构、振盘、环形振道和直振道,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振盘转动,所述环形振道在所述振盘的内侧螺旋上升并延伸至所述振盘的盘口,所述直振道与所述环形振道连接,所述直振道从与所述环形振道连接的一端至另一端倾斜向下设置,所述直振道上设有狭长形的卡槽,待排料的大头针能够竖直卡在所述卡槽上;所述吸针装置设在所述第一运动机构上,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一运动机构带动所述吸针装置运动至所述直振道上的吸针工位进行吸针,以及运动至所述排针装置上的排针工位进行插针;所述排针装置设在所述第二运动机构上,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二运动机构带动所述排针装置运动,以更换所述排针工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形振道的尾部也设有狭长型的所述卡槽,且所述环形振道的卡槽与所述直振道的卡槽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盘口位置处的所述环形振道的外周设有挡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直振道上设有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所述第一传感器靠近所述直振道的中部设置,用于检测所述吸针工位是否排满大头针,若排满,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吸针装置进行吸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直振道上设有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所述第二传感器靠近所述直振道与所述环形振道连接的位置设置,用于检测所述直振道上是否排满大头针,若排满,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驱动机构停止转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针装置上设有多个孔状的吸针位;所述吸针装置在吸针时,所述吸针位内形成负压。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针装置包括吸针模块、吸气管道及抽气机;所述吸针模块通过所述吸气管道与所述抽气机连接;所述吸针模块上设有多个所述吸针位;所述抽气机抽气时,在所述吸针位形成负压,用于在所述吸针工位上吸取所述大头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运动机构包括第一运动轴和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设在所述第一运动轴上且能够沿所述第一运动轴运动;所述吸针模块活动设在所述第一固定件上且能够在所述第一固定件上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运动轴的方向上下运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运动机构包括第二运动轴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设在所述第二运动轴上且能够沿所述第二运动轴运动;所述第二固定件上设有卡位,用于固定待插针的工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运动轴与所述第二运动轴垂直设置。通过使用上述大头针排料机,可以将原本散乱无章的大头针整齐的排列在待插针的工件上,如海绵垫上,从而可以方便员工拿取,且操作安全,有利于提高车间的生产效率,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大头针排料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大头针排料机的另一视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大头针排料机的A部分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2中的大头针排料机的B部分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2中的大头针排料机的C部分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1所示,一实施方式的大头针排料机10包括控制装置(图未示)、送针装置100、吸针装置200、排针装置300、第一运动机构400和第二运动机构500。控制装置用于综合控制送针装置100、吸针装置200、排针装置300、第一运动机构400和第二运动机构500。请结合图2和图3,本实施方式的送针装置100包括驱动机构110、振盘120、环形振道130和直振道140。驱动机构110可以手动控制启动,也可以由控制装置自动控制启动。驱动机构110可以为驱动电机等驱动件。振盘120设在驱动机构110上,可由驱动机构110带动旋转,进而作离心运动。环形振道130设在振盘120上。环形振道130呈条状,且在振盘120的内侧螺旋上升并延伸至振盘120的盘口。当将大头针放入振盘120中后,振盘120由驱动机构110带动作离心运动,从而大头针能够沿环形振道130上升,并向前推进,最终到达盘口位置的环形振道130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盘口位置处的环形振道130的外侧设有挡板132,可以在振盘120转动时,防止大头针偏离出环形振道130,并沿环形振道130向前推进。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环形振道130的尾部,如在盘口位置处的环形振道130,开设有狭长型的卡槽102。待排料的大头针可竖直卡在该卡槽102中排成一列,并在振盘120振动时,沿卡槽102向前推进。直振道140为直线振道。直振道140与环形振道130连接。直振道140上也开设有狭长型的卡槽102,且直振道140上的卡槽102与环形振道130尾部的卡槽102连通。直振道140的尾部为用于与吸针装置300配合,设有吸针工位,供吸针装置300吸针。在本实施方式中,直振道140从与环形振道130连接的一端至另一端倾斜向下设置,可以使大头针沿卡槽102从直振道140的一端推进至另一端的吸针工位。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直振道140的下方设有振动装置142,用于带动直振道140振动。通过设置振动装置142,在直振道140振动的情况下,大头针可以更为顺利的从直振道140的一端滑至另一端。在本实施方式中,直振道140上还设有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图未不)。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均为光纤传感器。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传感器靠近直振道140的中部设置,且与控制装置连接,用于检测直振道140的吸针工位上是否排满大头针或是否有足够数量的大头针,若排满或有足够数量的大头针,控制装置控制吸针装置200进行吸针。第二传感器也与控制装置连接。第二传感器设在直振道140上,且靠近直振道140与环形振道130连接的位置设置,用于检测直振道140上是否排满大头针,若排满,说明送针过快,控制装置控制驱动机构110停止转动,也即控制装置会控制送针装置100暂时停止送针。可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大头针排料机可以不含有该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如可以增加直振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头针排料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装置、第一运动机构、第二运动机构、送针装置、吸针装置和排针装置;所述送针装置包括驱动机构、振盘、环形振道和直振道,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振盘转动,所述环形振道在所述振盘的内侧螺旋上升并延伸至所述振盘的盘口,所述直振道与所述环形振道连接,所述直振道从与所述环形振道连接的一端至另一端倾斜向下设置,所述直振道上设有狭长形的卡槽,待排料的大头针能够竖直卡在所述卡槽上;所述吸针装置设在所述第一运动机构上,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一运动机构带动所述吸针装置运动至所述直振道上的吸针工位进行吸针,以及运动至所述排针装置上的排针工位进行插针;所述排针装置设在所述第二运动机构上,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二运动机构带动所述排针装置运动,以更换所述排针工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助军舒明悦陈育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