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泽专利>正文

水上施工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3874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水上施工船,其特征是:它包括两个船体[4]和连联接两船体[4]的支架[2],行吊[1]安装在支架[2]上。(*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为一种水上施工船
技术介绍
目前修筑进海路和人工岛等水中建筑物的施工船为由平底斗型的运输船和加有进水阀的全封闭的座底工作船,在浅水区施工十分方便,但到了深水区,工作船无法座底,而且,构件重了单斗吊不动。同时,运输船抗风浪能力很差。而常规船只在浅水区施工则无能为力,在深水区施工则显得十分困难和不方便。因此,使用目前的船只施工修筑进海路和人工岛等水中工程,工期长,造价高,而且安全系数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行吊双体施工船,在浅水区和深水区都可进行施工作业。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将行吊支架的支腿分别固定在两个船体上,两个船体之间中间隙便形成了施工空档,从而使施工更加方便,而且在两个船体的作用下,本技术更为稳固,不易受风浪的影响。为加强本技术的强度,在不影响施工的前提下,两船体后部可以连接使其整体呈U形。两船体后部的连接部分底部的位置一般高于船体底部的位置。另外,可将行吊的支架设计由立柱、连接安装在同一船体上的各立柱的导轨以及连接两导轨两端的两个横梁组成,这种结构与U形船体相结合,使本技术构成一个有较高强度的整体,其坚固性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1的左视图;图4为图1的右视图;其中,1、行吊,2、支架,3、导轨,4、船体,5、动力浆,6、横梁。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本实施例包括U形船体4和安装在U形船体4上的行吊1。其中,U形船体4由并排的两个船体以及将两船体的后部连接的部分组成,该连接部分的甲板与两船体的甲板齐平,其下底面高于两船体的下底面。行吊1的支架2分别固定在两船体上它包括两组分别固定在两船体上的立柱,同组立柱的上部通过一导轨3相连接,两导轨3的两端又分别通过横梁6连接。行吊1的横梁两端与导轨3配合。本技术能够用于进行进海路的施工或人工岛墙基的修筑施工。当用于进海路的施工时,由岸上设备将构件和毛石等建材送到行吊双体船上,搭乘单斗,将船开到进海路路基工作面的前沿,紧接已建进海路路基,利用已建路基和船上的锚桩或锚将船定点泊位。然后,由船上的行吊将构件吊装就位,“U”字型的空挡处就是要建进海路路基的地方,利用单斗压迫或水冲等方法,将构件下入到预定深度就位,将开口沉箱依次组装完“U”字型的空挡处,利用单斗向箱中充填部分毛石,路基初步修成。然后,起锚将船倒行一个船体长度位置泊位,重复上面的过程。沉箱欠缺的其余毛石,由别的施工船或汽车运送继续充填满,进海路路基修成。当本技术用于人工岛墙基的修筑施工时,方法与修筑进海路路基施工相似,不同的是将开口沉箱下入水中并构成环形框架,最后要留下一比单体船的宽度稍大的口子不能合拢,以方便行吊双体船撤离施工现场。权利要求1.一种水上施工船,其特征是它包括两个船体和连联接两船体的支架,行吊安装在支架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施工船,其特征是所述的两船体后部连接使其整体呈U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上施工船,其特征是两船体后部的连接部分底部的位置高于船体底部的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水上施工船,其特征是所述的支架包括分别固定在两船体上的立柱、连接安装在同一船体上的各立柱的导轨以及连接两导轨两端的两个横梁,行吊的横梁两端与导轨配合。专利摘要本技术为一种水上施工船。其技术方案是将行吊支架的支腿分别固定在两个船体上,两个船体之间中间隙便形成了施工空档,从而使施工更加方便,而且在两个船体的作用下,本技术更为稳固,不易受风浪的影响。文档编号B63B35/00GK2701748SQ03253778公开日2005年5月25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30日专利技术者陈泽, 陈振新 申请人:陈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泽陈振新
申请(专利权)人:陈泽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