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金属酞菁的抗菌止痒催化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029677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0 15: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金属酞菁的抗菌止痒催化纤维,包括含巯基基团的改性纤维素纤维和负载在所述改性纤维素纤维上的金属酞菁和葡萄糖氧化酶。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基于金属酞菁的抗菌止痒催化纤维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得的具有抗菌止痒功能的催化纤维在含有β-D-葡萄糖和水的存在环境下具有多种抗病毒、杀菌抑菌、止痒作用,对各种原因引起的皮炎、湿疹、毛囊炎、痤疮、脚气等皮肤病,治疗效果显著。同时对在医疗、理化、产业等领域中使用乳胶剂、腈制、PVC制品等时引起的瘙痒及炎症也有显著效果,因此该具有抗菌止痒性能的催化纤维在药用、服用、产业用和装饰用上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金属酞菁的抗菌止痒催化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催化纤维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金属酞菁的抗菌止痒催化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皮肤瘙痒是一种自觉皮肤瘙痒而无原发性损害的皮肤病。临床上可分为全身性皮肤瘙痒和局限性皮肤瘙痒,后者多局限在肛门和外阴部。全身性皮肤瘙痒常见原因为内分泌失调和冬季瘙痒,肝肾疾病、恶性肿瘤、以及精神性因素也可引起瘙痒,过度清洁皮肤造成皮肤脱脂干燥而产生瘙痒。常见症状有剧烈瘙痒:可见于全身,为阵发性、痒感剧烈,常在夜间加重,影响睡眠。目前市面上出售的治疗皮肤瘙痒的药物很多,主要以外用药物为主,中药、西药各有千秋,但是多数药物只能针对某一特定的皮肤病进行治疗,对于有其它病因或多种病因引起的皮肤瘙痒,治疗效果较差,而且治疗时间较长,无法从根本上解除皮肤瘙痒带给人的烦恼。金属酞菁具有耐热、耐光照、耐酸碱稳定性等许多优良性能,其结构具有以下特征:(1)芳香族π电子在整个酞菁环上共轭,共轭大分子呈现高度的平面性,催化反应可在该平面的轴向位置发生;(2)芳香环既具有电子给体的特性,又具有电子受体的特性;(3)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它耐酸、耐碱、耐水浸、耐热、耐光以及耐各种有机溶剂。上述特征,使它们满足了催化过程中对催化剂的近乎苛刻的要求,作为催化剂使用时,可催化活化氧气、过氧化物等的氧化反应。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金属酞菁的结构使其在溶液中具有形成无活性的二聚物甚至多聚物的趋势,而二聚物的形成将减少轴向配位的活性点,从而导致催化效率大幅度降低。为了减少金属酞菁的聚集,达到提高金属酞菁催化效率的目的,本专利技术人将金属酞菁通过配位键的形式负载到纤维素纤维上,并同时引入葡萄糖氧化酶,制得具有较好抗菌止痒作用的催化纤维,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金属酞菁的抗菌止痒催化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催化纤维在含有β-D-葡萄糖和水的存在环境下具有多种抗病毒、杀菌抑菌、止痒作用,对各种原因引起的皮炎、湿疹、毛囊炎、痤疮、脚气等皮肤病,治疗效果显著,同时对在医疗、理化、产业等领域中使用乳胶剂、PVC制品等时引起的瘙痒及炎症也有显著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金属酞菁的抗菌止痒催化纤维,包括含巯基基团的改性纤维素纤维和负载在所述改性纤维素纤维上的金属酞菁和葡萄糖氧化酶。优选的,所述金属酞菁具有式1结构:式1;其中:M是铁、钴、镍或锰,R为-H、-NH2、-Cl、-F、-COOH、-NO2、-NHCOCH3、-NHSO3H、-SO3H中的任意一种。优选的,所述纤维素纤维直径为0.2-50μm;所述纤维素纤维选自棉纤维、粘胶纤维、麻纤维、醋酯纤维、甲基纤维素纤维、羧甲基纤维素纤维、乙基纤维素纤维、苄基纤维素纤维、羟乙基纤维素纤维、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纤维、氰乙基纤维素纤维、苄基氰乙基纤维素纤维、羧甲基羟乙基纤维素纤维和苯基纤维素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纤维素纤维选自长丝纤维、短纤维或短切纤维中的任意一种。优选的,所述金属酞菁在所述改性纤维素纤维上的质量百分数为0.08-8%。优选的,所述含巯基基团的改性纤维素纤维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将含有羟基基团的纤维素纤维与羧基硫醇在缩合剂作用下反应,得到含巯基基团的改性纤维素纤维。优选的,所述羧基硫醇与所述含有羟基基团的纤维素纤维的质量比为0.2~15∶10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基于金属酞菁的抗菌止痒催化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含巯基基团的改性纤维素纤维在金属酞菁溶液中回流反应,得到负载有金属酞菁的改性纤维素纤维;将所述负载有金属酞菁的改性纤维素纤维在NaIO4溶液中处理后,在葡萄糖氧化酶液中交联反应,将得到的反应产物在NaBH4溶液中处理后,得到抗菌止痒催化纤维。优选的,所述含巯基基团的改性纤维素纤维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将含有羟基基团的纤维素纤维与羧基硫醇在缩合剂作用下反应,得到含巯基基团的改性纤维素纤维。优选的,所述反应的温度为60~90℃,所述反应的时间为2~48h;所述回流反应的温度为50~100℃,所述回流反应的时间为2~12h;所述交联反应的温度为4℃,所述交联反应的时间为24h。优选的,所述羧基硫醇具有式(II)结构:HOOC-R1-SH(II);其中,R1选自-CH2-、-CH2CH2-、-CH(COOH)CH2-、-CH2CH2CH2-和-CH2CH2CH2CH2-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缩合剂为二环己基碳二亚胺;所述反应的溶剂选自二甲基亚砜、四氢呋喃、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或N-甲基吡咯烷酮。本专利技术将金属酞菁通过配位键的方式负载到含有巯基基团的改性纤维素纤维上后,再负载葡萄糖氧化酶,制备得到抗菌止痒催化纤维。首先,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金属酞菁的聚集,使其维持较高的催化活性,使用该方法制得的纤维,其催化活性比在碳纤维上直接键合酞菁的催化活性提高了数十倍;第二、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方法有利于克服均相反应过程中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使得负载均匀;第三、本专利技术通过将金属酞菁通过配位键的方式负载到含有巯基基团的改性纤维素纤维上,有利于提高金属酞菁催化效率,减少了因催化剂流失而带来的二次污染。本专利技术选用纤维素纤维为载体,价廉易得,制成的纤维素基仿生催化纤维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易从溶液中分离。在制备过程中,将金属酞菁以配位键与纤维素纤维结合,具有工艺简单,设备简便等优点。本专利技术制得的具有抗菌止痒功能的催化纤维在含有β-D-葡萄糖和水的存在环境下具有多种抗病毒、杀菌抑菌、止痒作用,对各种原因引起的皮炎、湿疹、毛囊炎、痤疮、脚气等皮肤病,治疗效果显著。同时对在医疗、理化、产业等领域中使用乳胶剂、腈制、PVC制品等时引起的瘙痒及炎症也有显著效果,因此该具有抗菌止痒性能的催化纤维在药用、服用、产业用和装饰用上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抗菌止痒催化纤维的制备过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金属酞菁的抗菌止痒催化纤维,包括含巯基基团的改性纤维素纤维和负载在所述改性纤维素纤维上的金属酞菁和葡萄糖氧化酶。本专利技术以含巯基基团的改性纤维素纤维为原料,在其上负载金属酞菁和葡萄糖氧化酶即可获得抗菌止痒催化纤维。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含巯基基团的改性纤维素纤维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将含有羟基基团的纤维素纤维与羧基硫醇在缩合剂作用下反应,得到含巯基基团的改性纤维素纤维。其中,含有羟基基团的纤维素纤维包括但不限于棉纤维、粘胶纤维、麻纤维、醋酯纤维、甲基纤维素纤维、羧甲基纤维素纤维、乙基纤维素纤维、苄基纤维素纤维、羟乙基纤维素纤维、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纤维、氰乙基纤维素纤维、苄基氰乙基纤维素纤维、羧甲基羟乙基纤维素纤维和苯基纤维素纤维;其直径优选为0.2-50μm,可以为长丝纤维、短纤维或短切纤维。羧基硫醇具有式(II)所示结构:HOOC-R1-SH(II);其中,R1选自-CH2-、-CH2CH2-、-CH(COOH)CH2-、-CH2CH2CH2-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基于金属酞菁的抗菌止痒催化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金属酞菁的抗菌止痒催化纤维,包括含巯基基团的改性纤维素纤维和负载在所述改性纤维素纤维上的金属酞菁和葡萄糖氧化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金属酞菁的抗菌止痒催化纤维,包括含巯基基团的改性纤维素纤维和负载在所述改性纤维素纤维上的金属酞菁和葡萄糖氧化酶;所述基于金属酞菁的抗菌止痒催化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含巯基基团的改性纤维素纤维在金属酞菁溶液中回流反应,得到负载有金属酞菁的改性纤维素纤维;将所述负载有金属酞菁的改性纤维素纤维在NaIO4溶液中处理后,在葡萄糖氧化酶液中交联反应,将得到的反应产物在NaBH4溶液中处理后,得到抗菌止痒催化纤维;所述交联反应的温度为4℃,所述交联反应的时间为24h。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止痒催化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酞菁具有式1结构:其中:M是铁、钴、镍或锰,R为-H、-NH2、-Cl、-F、-COOH、-NO2、-NHCOCH3、-NHSO3H、-SO3H中的任意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止痒催化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素纤维直径为0.2-50μm;所述纤维素纤维选自棉纤维、粘胶纤维、麻纤维、醋酯纤维、甲基纤维素纤维、羧甲基纤维素纤维、乙基纤维素纤维、苄基纤维素纤维、羟乙基纤维素纤维、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纤维、氰乙基纤维素纤维、苄基氰乙基纤维素纤维、羧甲基羟乙基纤维素纤维和苯基纤维素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纤维素纤维选自长丝纤维、短纤维或短切纤维中的任意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止痒催化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酞菁在所述改性纤维素纤维上的质量百分数为0.08-8%。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止痒催化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含巯基基团的改性纤维素纤维按照以下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汪洋王燕燕陈文兴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