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华中麟专利>正文

助动自行车传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00469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助动自行车传动装置,包括由动力装置带动的传动杆及传动组,以传动杆分别与上端动力装置及设于轴心侧边的传动组衔接,而动力装置则是设置于一可分离的动分箱内,藉由整体设计,提供一动力装置可分离、传动更加稳定及美观的助动式自行车。(*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助动自行车传动装置。汽车、摩托车已成为人们主要的交通工具,但因自行车除了轻便性外,骑驶时更具健康的效果,因此,拥有自行车的人口并未减少,而为提供消费者更多选择,当前自行车即依功能性区分为多种型式,其中助动式自行车即为近几年来所开发的产品之一,此种助动式自行车的特色是可藉由电力或引擎等动力机构配合适切的传动装置,以增加自行车骑驶时的速度,且在上坡时可让骑驶者更为省力地骑驶。而当前所见的助动式自行车的助动装置设计也有多种型式,最早所见的,是将动力装置装设于踏板处,再藉由链条式的传动装置带动后轮旋转,唯此种链条式传动装置传动时,易存在滑动的问题,且零件耗损率较高。因一般助动式自行车均具备二种传动方式的功能,即是可分别以脚踏方式或动力方式带动后轮旋转,而骑驶者依自己的需求选择以何种方式带动,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全程以脚踏方式来骑驶,以达到运动的效果,但因脚踏骑驶的过程中,助动装置的动力装置与传动装置是固结一体,仍固定于自行车上,而因动力装置的重量较重,故当骑驶者以脚踏方式骑驶时,即有较费力的困扰;再者,当前所见的传动装置大多以横向传动为主,在横向传动时,会因重力负荷而增加能源的耗损,且其动力装置位于踏板处更有占据过多空间,并使自行车外观予人过于繁杂的困扰。因此,为能提供一更具实用性的助动式自行车,本技术乃藉助多年来从事助动式自行车研发的经验,经过多次设计而研发出了本技术的助动自行车传动装置。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助动自行车传动装置,以纵向方式传送动力,以减少能源的耗损,并藉由动力箱可与后座垫分离的设计,使自行车以脚踏带动时,重量能减轻至最低程度。并使其外观更加简化,以提供一外型美的助动自行车。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助动自行车传动装置,包括由动力装置带动的传动杆及传动组,其特征在于该动力装置是设置于一动力箱内,动力箱以螺接方式固定于自行车后的后座垫上,动力装置并自动力箱底端延伸出凸轴,凸轴并穿过自行车后座垫,后座垫相对应动力装置凸轴处形成穿孔,而于穿孔底端固设一定位盘,定位盘内设有该传动杆,该传动杆上端为与凸轴对应的卡孔,而该传动杆底端衔接由伞齿轮组组成的该传动组,该传动组则与自行车后轮衔接。所述的助动自行车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传动杆由上传动杆及下传动杆组成,上传动杆上端枢设于定位盘内,而上传动杆底端衔接有衔接座,衔接座底端衔接下传动杆的上端,而下传动杆底端与该传动组衔接。所述的助动自行车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动力装置具有一马达减速机,马达减速机带动传动齿轮及从动齿轮,而所述凸轴位于从动齿轮底端。所述的助动自行车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动力装置具有一引擎,引擎带动传动齿轮及从动齿轮,而所述凸轴位于从动齿轮底端。本技术的设计可提供一具下列优点的助动式自行车传动装置动力箱为分离式的设计本技术的动力箱可自后座垫上取下,故骑驶者可依本身的需求而选择是否将动力箱装上,而为一更具机动性的设计,且使骑驶者可以较省力的方式骑驶自行车。传动更确实因本技术的传动方式为纵向传动,故能减少因重力负荷的能源耗损,而使传动装置作动更加确实。外型美观因本技术动力装置是包覆于动力箱内,故使自行车的外型更加美观。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目的。附图简要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传动装置装设于自行车上的侧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传动装置与自行车后轮的部分外观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传动装置与自行车后轮间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传动装置与自行车后轮间的平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后轮轴心与定位座间的平面示意图。请参看图1所示,本技术的传动装置10是装设于自行车60后轮61轴心611处,而为纵向传动的设计,于图3中可以见到在传动装置10的下端轴心611侧设置有一定位座30,容置有动力装置50的动力箱40则安置于自行车60的后座垫62上方。请参看图2及图3所示,传动装置10具有一传动杆20,传动杆20由上传动杆21、下传动杆22及衔接座24组成,上传动杆21以轴承而卡接于一定位盘23内,定位盘23周缘均布穿孔231,而上传动杆21顶端延伸内为多角形卡孔211的凸杆212,而上传动杆21底端边缘形成轴向的卡槽210,可藉卡销25及穿孔210的枢接而使衔接座24位于上传动杆21底端,而衔接座24底端则以相同的方式与下传动杆22衔接,亦即在下传动杆22的顶端边缘亦形成有轴向的卡槽220,而可由一卡销25来进行衔接。请配合参看图3及图5所示,下传动杆22以轴承而与定位座30固结,定位座30内即设有下传动组31,下传动组31于下传动杆22底端固接一伞齿轮32,而于定位座30中横向设置一与伞齿轮32啮合的传动伞齿轮33,另于自行车后轮61的花毂内埋设针状单向轴承63,而传动伞齿轮33的中空轴心331即以轴承而贯穿定位座30,迫掣于花毂的单向轴承63内,呈稳固的卡接状态;另定位座30外侧端面并可锁固一盖体301,藉由盖体301内的凹槽,使传动组31呈密闭的定位状态;定位盘23可直接锁固于自行车60后座垫62底面处,而使后座垫62的穿孔621与凸柱212对齐,另于后座垫62上周缘数适当处各形成贯穿的螺孔622,可藉由数螺栓623将一动力箱40锁固于后座垫62处。动力箱40为一密闭的箱体,动力箱40上端设有握把41,可使动力箱40易于携带,动力箱40内设有动力装置50,该动力装置50具有一马达减速机51,减速机51的轴心固设一传动齿轮52,而传动齿轮52与一侧的从动齿轮53啮合,从动齿轮53底端延伸一多角形的凸轴54,凸轴54并贯穿动力箱40,另于动力箱40内设有电瓶42,电瓶42可供给马达减速机51电力,电瓶42侧边设有一卷线盘43,该卷线盘43得以卷绕电源线,电源线端部并设有接头,另于自行车把手处另设有控制开关,控制开关并以电源线与接头衔接。请配合参看图2及图3所示,欲藉助动方式带动自行车时,可将动力箱40放置于后座垫62上,而使凸轴54穿过穿孔621,与卡孔211呈稳固的卡接状态,请看图4所示,当开启控制开关时,即使马达减速机51带动传动齿轮52及从动齿轮53旋转,而从动齿轮53再带动传动杆20旋转,使传动组31的伞齿轮32带动从动伞齿轮33旋转,而使后轮61旋转,如此即可使自行车前进,若欲以脚踏带动时,因后轮轴心两侧各设有单向轴承63,故以踏板带动自行车前进时,传动装置是呈不动状态,另若全程均欲以脚踏方式带动,而不拟以电动方式带动时,可将螺栓623旋下,将整个动力箱40取下,而使整个自行车的重量减轻,利于以脚踏方式带动。另以本技术的传动装置,亦可配合在动力箱40中组装设置引擎来作为动力装置,而可发挥同样的助动动力,而让传动装置发挥极佳的适用性。权利要求1.一种助动自行车传动装置,包括由动力装置带动的传动杆及传动组,其特征在于该动力装置是设置于一动力箱内,动力箱以螺接方式固定于自行车后的后座垫上,动力装置并自动力箱底端延伸出凸轴,凸轴并穿过自行车后座垫,后座垫相对应动力装置凸轴处形成穿孔,而于穿孔底端固设一定位盘,定位盘内设有该传动杆,该传动杆上端为与凸轴对应的卡孔,而该传动杆底端衔接由伞齿轮组组成的该传动组,该传动组则与自行车后轮衔接。2.根据权利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助动自行车传动装置,包括由动力装置带动的传动杆及传动组,其特征在于:该动力装置是设置于一动力箱内,动力箱以螺接方式固定于自行车后的后座垫上,动力装置并自动力箱底端延伸出凸轴,凸轴并穿过自行车后座垫,后座垫相对应动力装置凸轴处形成 穿孔,而于穿孔底端固设一定位盘,定位盘内设有该传动杆,该传动杆上端为与凸轴对应的卡孔,而该传动杆底端衔接由伞齿轮组组成的该传动组,该传动组则与自行车后轮衔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中麟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