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风道的尘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96535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3 0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置风道的尘杯结构,其包括具有内腔的杯体、与杯体一体成型的风道、设置在内腔中的旋风器、设置在旋风器中的旋风锥、位于旋风锥下游的过滤件、以及遮蔽过滤件的杯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尘气的彻底分离,缩短了整机风道的长度,减少了风量的损耗,且由于风道是在尘杯内部,大身的造型就会不受影响,可以充分考虑流线型的设计,同时风道和杯体是一体式设计,用户可直接将整个旋风组件从尘杯内取出,清理旋风组件方便,尘杯倒灰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内置风道的尘杯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在立式吸尘器中风道大都设置在机身上,这样在整机上就需要突出一个风道,这样就增加了整机的空间,包装空间增大,而且整机的造型就不利于做成流线型,同时风道设置在整机的外部,风道长度也会增长,风量损耗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内置风道的尘杯结构,以简化结构,减少整机空间,缩短风道长度,降低风量损失。本技术的第一技术方案是:一种内置风道的尘杯结构,其风道位于杯体内部且与杯体一体成型。在第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包括如下附属技术方案:所述风道的进风口位于杯体的底部。其还包括可整体拆卸且位于风道下游的旋风锥。本技术的第二技术方案是:一种内置风道的尘杯结构,其包括:具有内腔的杯体、与杯体一体成型的风道、设置在内腔中的旋风器、设置在旋风器中的旋风锥、位于旋风锥下游的过滤件、以及遮蔽过滤件的杯盖。在第二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包括如下附属技术方案:旋风器和旋风锥内部中空共同组成可拆卸式的旋风组件。杯体包括位于内腔底部的集灰室、位于杯体内壁的第一挡筋、以及位于位于杯体内壁的第二挡筋,其中第一、二挡筋在杯体纵向方向延伸,且第一挡筋的长度大于第二挡筋的长度。风道包括进风口、出风口、以及与进风口相邻且改变气流方向的引导部。进风口位于杯体的底部中心处,而出风口则位于杯体的一侧,而引导部的延伸方向与杯体的纵向方向相交成锐角,同时第二挡筋的底部设置在引导部上并低于旋风器的底部。本技术优点是:本技术实现了尘气的彻底分离,缩短了整机风道的长度,减少了风量的损耗,且由于风道是在尘杯内部,大身的造型就会不受影响,可以充分考虑流线型的设计,同时风道和杯体是一体式设计,用户可直接将整个旋风组件从尘杯内取出,清理旋风组件方便,尘杯倒灰方便。【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内置风道的尘杯结构的具体实施例,其包括具有内腔12的杯体10、与杯体10 —体成型的风道14、设置在内腔12中的旋风器20、设置在旋风器20中的旋风锥30、位于旋风锥30下游的过滤件40、以及遮蔽过滤件40的杯盖50。杯盖50设置有引导气流流出的出口 52。过滤件40优选为软胶海绵。旋风器20和旋风锥30内部中空共同组成可拆卸式的旋风组件。杯盖50为旋转可拆卸式,用户操作方便,便于更换过滤件40。杯体10包括位于内腔12底部的集灰室120、位于杯体10内壁的第一挡筋122、以及位于位于杯体10内壁的第二挡筋124。其中第一、二挡筋122、124在杯体纵向方向延伸,第一挡筋122的长度大于第二挡筋124的长度。风道14大致在杯体10的纵向方向延伸,并包括进风口 140、出风口 144、以及与进风口 140相邻且改变气流方向的引导部142。其中进风口 140位于杯体10的底部中心处,而出风口 144则位于杯体10的较高部一侧,而引导部142则促使气流由中心往外且朝上方流动。引导部142的延伸方向与杯体10的纵向方向相交成锐角,并使得内腔12的上方截面积大,而下方截面积小,同时第二挡筋124的底部设置在引导部142上,由此加速灰尘的快速降落,防止灰尘被再次扬起。另外第二挡筋124的顶端略低于旋风器20的底部。而第一挡筋122的顶端则高于旋风器20的底部。旋风器20为中空圆筒,并通过甩灰口 22与内腔12相连通。旋风锥30具有若干个网孔、以及引导气流进入旋风器20内部并与风道14的出风口 144相连通的旋风通道。工作时,带有灰尘的气流由杯体底部的进风口 140进入尘杯,经过引导部142的方向转变并顺利由出风口 144流出进入到旋风通道,经过旋风通道的螺旋面甩灰,大的灰尘沿着旋风器20的内腔侧壁呈螺旋状向下运动,由甩灰口 22落入集灰室120,带有部分细灰气体经过旋风锥30的网孔进入过滤件40,经过过滤件40的海绵过滤,干净的空气从杯盖50的出口 52进入电机,这样就实现了尘气的彻底分离,缩短了整机风道的长度,减少了风量的损耗,且由于风道是在尘杯内部,大身的造型就会不受影响,可以充分考虑流线型的设计,同时风道和杯体是一体式设计,用户可直接将整个旋风组件从尘杯内取出,清理旋风组件方便,尘杯倒灰方便。当然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内置风道的尘杯结构,其特征在于:风道位于杯体内部且与杯体一体成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风道的尘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的进风口位于杯体的底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风道的尘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可整体拆卸且位于风道下游的旋风锥。4.一种内置风道的尘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具有内腔的杯体、与杯体一体成型的风道、设置在内腔中的旋风器、设置在旋风器中的旋风锥、位于旋风锥下游的过滤件、以及遮蔽过滤件的杯盖。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内置风道的尘杯结构,其特征在于:旋风器和旋风锥内部中空共同组成可拆卸式的旋风组件。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内置风道的尘杯结构,其特征在于:杯体包括位于内腔底部的集灰室、位于杯体内壁的第一挡筋、以及位于位于杯体内壁的第二挡筋,其中第一、二挡筋在杯体纵向方向延伸,且第一挡筋的长度大于第二挡筋的长度。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内置风道的尘杯结构,其特征在于:风道包括进风口、出风口、以及与进风口相邻且改变气流方向的引导部。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内置风道的尘杯结构,其特征在于:进风口位于杯体的底部中心处,而出风口则位于杯体的一侧,而引导部的延伸方向与杯体的纵向方向相交成锐角,同时第二挡筋的底部设置在引导部上并低于旋风器的底部。【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置风道的尘杯结构,其包括具有内腔的杯体、与杯体一体成型的风道、设置在内腔中的旋风器、设置在旋风器中的旋风锥、位于旋风锥下游的过滤件、以及遮蔽过滤件的杯盖。本技术实现了尘气的彻底分离,缩短了整机风道的长度,减少了风量的损耗,且由于风道是在尘杯内部,大身的造型就会不受影响,可以充分考虑流线型的设计,同时风道和杯体是一体式设计,用户可直接将整个旋风组件从尘杯内取出,清理旋风组件方便,尘杯倒灰方便。【IPC分类】A47L9-16【公开号】CN204600364【申请号】CN201520247666【专利技术人】倪祖根 【申请人】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9月2日【申请日】2015年4月22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置风道的尘杯结构,其特征在于:风道位于杯体内部且与杯体一体成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祖根
申请(专利权)人: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