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吸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26219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1 17:20
一种电动吸尘器,具备抽吸软管部(300)和吸尘器主体(100),上述吸尘器主体具备:集尘单元(500),其连接着上述抽吸软管部并利用回旋气流进行集尘;电动送风机(106),其从上述抽吸软管部经由上述集尘单元抽吸空气;以及线盘(108),其能抽出地收纳用于向上述电动送风机供给电力的电源线,上述集尘单元以回旋气流的轴朝向重力方向的方式配置,上述电动送风机和上述线盘将上述集尘单元夹在中间而配置为一列。(*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电动吸尘器,主要涉及旋风方式电动吸尘器。
技术介绍
作为旋风方式的电动吸尘器,在专利文献I中记载了如下电动吸尘器,具备:吸入口,其配置于吸尘器主体的前部;集尘室,其以圆筒的中心轴在吸尘器主体的左右方向成为水平的姿态配置于上述吸入口的后方;以及送风机和电源供给部,其在上述集尘室的圆筒的中心轴方向并排设置,将从上述送风机吹出的空气流经由配置有基板的短的空气流路而排出,并且将拿起吸尘器主体的手柄固定于吸尘器主体的前侧上部,将送风机和电源供给部在上述集尘室的圆筒的中心轴方向并排设置,在吸尘器主体的后方配置有集尘室,在其前部配置有送风机和电源供给部。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如下电动吸尘器,其搭载有大致圆筒状的旋风分离装置(集尘单元),形成为,吸入风路(中继导管)以绕过搭载于主体中央部的集尘部单元的方式经由主体侧方向位于后方的集尘单元的流入口延伸,上述吸入风路将流入吸尘器主体内部的空气向集尘单元引导,该集尘单元具有具备产生回旋气流的圆筒状的侧壁的回旋室。并且,使空气从沿着该侧壁的切线的方向流入回旋室内而产生回旋气流。具备中继导管,上述中继导管在气流的回旋轴沿着吸尘器主体的前后方向且以后方比前方高的方式倾斜而回旋室位于后方的情况下,使空气从位于吸尘器主体前方的软管的插入口经由吸尘器主体的侧方,之后沿着回旋室侧壁的切线方向流入回旋室。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如下电动吸尘器,具备:旋风集尘装置,其能装拆于吸尘器主体,具有利用回旋气流对尘埃进行集尘的尘杯和成为气流的出口的开口 ;导管部,其与在后部内置有电动送风机的吸尘器主体中的、旋风集尘装置的开口相连并引导从旋风集尘装置流出的空气;以及吸尘器主体,其具有固定于导管部并保持导管部与旋风集尘装置的开口部的气密性的衬垫构件。图45是表示在专利文献3中示出的现有的电动吸尘器的主体的侧视截面图。如图45所示,吸尘器主体712在后部配置有电动送风机716,在电动送风机716的后方形成有排气口 717。在电动送风机716的前方设有集尘室719,在集尘室719内配置有装拆自如的集尘单元700。集尘单元700的上面被盖子罩740和盖子手柄741覆盖。当提起盖子手柄741时,集尘单元700从集尘室719脱离。在集尘单元700的前部,配置有连接着抽吸软管(未图示)的主体抽吸口 720和将该抽吸软管和集尘室719中继的中继导管721。在集尘单元700的前方开口形成经过主体抽吸口 720和中继导管721的空气所流入的流入口 701a。另外,在集尘单元700的上部背面开口形成去除了尘埃的气流所流出的流出导管706。流出导管706和电动送风机716之间由导管715连结。集尘单元700具备形成为上端开放的有底圆筒状并且在周面设有气流的流入口701a的尘杯701。尘杯701的上端由能装拆的杯罩704覆盖。在杯罩704的内部配置有具有裙褶状过滤器的过滤单元705。过滤单元705俯视为圆形。在杯罩704的底的中央部形成有贯通孔,内筒703包围贯通孔而向下方延伸,内筒703的下端连接着挡尘件702。挡尘件702的下端与从尘杯701的底朝向上方突出的部分嵌合。挡尘件702和内筒703与尘杯701同轴地配置。内筒703的周部形成有狭缝状的流出口 703a。在流出口703a安装有未图示的网眼状过滤器(以下称为网眼过滤器)。在过滤单元705的上方形成流出导管706。在集尘动作中,从流入口 701a流入包含尘埃的空气。流入的气流沿着尘杯701的内周侧壁部回旋。大的尘埃在利用回旋时的离心力沿着上述内周侧壁部回旋的过程中由于质量而下降并积存于底部。挡尘件702防止积存于底部的尘埃飞扬而从流出口 703a流出。回旋的空气经过流出口 703a在内筒703内上升,经过过滤单元705。小的尘埃被流出口 703a的网眼过滤器和过滤单元705捕捉。在过滤单元705内向上方通过的气流沿着流出导管706后流动方向变为水平方向,被向未图示的主体侧的导管引导。_0] 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特开2004 - 16607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2011 - 160820号公报专利文献3:特开2012 — 6134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_5] 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在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电动吸尘器中存在如下问题。(I)集尘室以其圆筒的中心轴成为水平的姿态配置,因此,由空气的回旋气流带来的离心分离性能(旋风性能)降低。(2)集尘室以其圆筒的中心轴在吸尘器主体的左右方向成为水平的姿态配置,并且送风机和电源供给部(充电电池或者线盘)在集尘室的圆筒的中心轴方向并排设置,因此吸尘器主体的横宽变大,使用时吸尘器主体易于碰到家具或柱子,使用性能差。(3)从送风机到排气口的空气流路短,因此送风机的噪音不被吸收地向外部传出。(4)由于在前方配置集尘室,在后方配置电动送风机和线盘,因此吸尘器主体的质量集中于后方。因此,当吸尘器主体被抽吸软管部牵引时,前轮易于抬起并滚跳,另外,行走方向不稳定,吸尘器主体的行走追随性不良。(5)在吸尘器主体的后方配置有集尘室、在其前部配置有送风机和电源供给部的情况下,重量大的送风机和电源供给部两者配置于吸尘器主体的前方,当吸尘器主体被抽吸软管部牵引时前轮不易跨越台阶,其结果是,由此,吸尘器主体的行走追随性不良。另外,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电动吸尘器中,旋风式集尘单元为了产生回旋气流且收纳被离心分离的尘埃而需要相应的空间,与电动送风机和线盘一起占据吸尘器主体的容积中的大部分。为了易于穿过狭窄的间隙而使吸尘器主体实现小型且狭小化,不得不使吸尘器主体的整体宽度接近集尘单元的整体宽度。旋风式集尘单元顺畅地产生用于进行离心分离的回旋气流,因此,在有底圆筒状的尘杯的内部侧壁附近使包含尘埃的空气以沿着切线方向的方式从流入口流入尘杯内部。在这种情况下,流入口配置于吸尘器主体的左右任一端的位置,沿着其后方的回旋室侧壁的切线方向使空气流入回旋室是合理的。而且,为了使气流沿着回旋室侧壁,流入口的端面通常具有沿着回旋室侧壁的纵长的形状。另一方面,主体抽吸口是与抽吸软管的形状相应的圆形开口。为了抑制压力损失或风噪声,优选从抽吸软管到流入口的流路的截面形状平缓地从圆形变化为纵长的形状。但是,当用中继导管进行该截面形状的转换时,存在与总计导管缩短化的要求不相容的问题。另外,在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电动吸尘器中,导管715在其端部配置有保持与流出导管706的气密性的衬垫。在集尘动作中,电动送风机716工作,抽吸侧的流路成为负压。艮P,吸尘器主体712的导管715、集尘单元700的流出导管706、尘杯701内部和流入口 701a、以及吸尘器主体712的中继导管721和主体抽吸口 720所连接的抽吸软管成为负压。集尘单元700相对于集尘室719是能装拆的,因此从效率方面来看,重要的是分别确保吸尘器主体712与集尘单元700的连接部、即导管715与流出导管706的连接部和中继导管721与流入口 701a的连接部的气密性而防止外部气体的流入。因而,在导管715的集尘室719侧端面配置有衬垫715a,另外,在中继导管721的集尘室719侧端面配置有衬垫721a。当集尘单元700装配于集尘室719时,导管715的端面和流出导管706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具备抽吸软管部和吸尘器主体,上述吸尘器主体,具备:集尘单元,其连接着上述抽吸软管部并利用回旋气流进行集尘;电动送风机,其从上述抽吸软管部经由上述集尘单元抽吸空气;以及线盘,其能抽出地收纳用于向上述电动送风机供给电力的电源线,上述集尘单元以回旋气流的轴朝向重力方向的方式配置,上述电动送风机和上述线盘将上述集尘单元夹在中间而配置为一列。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太田圭佐藤航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