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姜利明专利>正文

一种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7702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行车,它主要由驱动、转向、止动和车架体(28)等部分组成。采用齿条齿轮驱动,转向部分主要由转向控制盘(10)及其底部的转向控制杆(11)、转向连杆(12)、前轴(14)上的转向控制杆(13)、前轴(14)、前轮(15)等组成,采用摩擦止动,驱动、转向、止动均由双脚完成,整车体积小,重量轻。(*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自行车种类较多,人们经常使用的自行车手脚并用,整车体积和重量较大,搬运和存放不便。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脚力驱动、转向和止动的自行车,它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搬运和存放。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自行车主要由驱动、转向、止动和车架体等部分组成。驱动部分主要由脚踏板、齿条、驱动齿轮、驱动轴、大齿轮、小齿轮、后轴及两个后轮组成,脚踏板只能沿其旁边的导向柱上下运动,导向柱可固定在支架体上,也可固定在脚踏板上,齿条可作为一个导向柱,脚踏板下导向柱上有弹簧,脚踏板被脚踩下时弹簧被压缩,脚离开时,脚踏板被弹簧顶起来,脚踏板与齿条相连,齿条随脚踏板上下运动时,驱动齿轮随之双向转动,驱动齿轮与驱动轴间有棘轮机构,该机构类似普通自行车后轴上飞轮内的机构,它可将驱动齿轮的双向转动变为驱动轴的单向转动。驱动轴上的大齿轮与后轴上的小齿轮啮合,后轴与两个后轮间亦有棘轮机构,后轴转动时后轮被驱动,后轴停止转动时,后轮亦可继续转动,以保证转向时平稳。两个前轮轴呈“L”形分别安装在车架体前部左右两侧,前轮轴上的前轮可双向转动。该车转向控制部分主要由转向控制盘及其底部的转向控制杆、转向连杆、前轴上的转向控制杆、前轴、前轮等组成,脚踩转向控制盘左右转动时,转向控制盘底部的转向控制杆拨动转向连杆左右运动,转向连杆又带动前轴、前轮左右转动,从而使整车转变前进方向。止动部分主要由后轮上的摩擦止动轮、闸板、摩擦条、止动弹簧、闸丝、止动踏板等组成,闸板的一端固定在车架体上,另一端与闸丝相连,闸板包围着摩擦止动轮,闸板内侧附有摩擦条,摩擦条与摩擦止动轮间的摩擦系数较大,止动踏板可绕与车架体相连的转轴转动,转轴和止动踏板安装在车架体的一侧,该侧闸板上的闸丝直接挂接在止动踏板上,另一侧闸板上的闸丝则绕经两个导向轮后再挂接在止动踏板上。需要止动时,脚踩止动踏板,止动踏板拉动闸丝、闸板,使摩擦条与摩擦止动轮摩擦,后轮减速直至停止转动,与此同时,止动弹簧被压缩,脚抬起时,止动弹簧将闸板推回原位。驱动、转向、止动等部分安装在车架体上,车架体用重量轻、强度高的材料制做。由于本技术自行车上无座位,不用手操作,整车体积小,重量轻,便于存放和携带,能作为青年运动或代步行走的工具。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自行车具体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2是图1中沿I-I线的剖视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自行车的棘轮机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沿II-II线的剖视示意图。图5是图1中A向视图。在图1所示的自行车中,脚踏板1与车架体28之间的导向柱2上,有弹簧22,脚踏板1可沿导向柱2上下运动,脚踏板1与齿条3相连,齿条3上下运动时,带动驱动齿轮4双向转动,驱动齿轮4与驱动轴5间的棘轮机构如图3所示,轴套24与驱动轴5相连,轴套上的千斤25由弹簧丝26顶起卡住棘轮机构外部27,棘轮机构外部27即是驱动齿轮4的内部,齿条3向下带动驱动齿轮4转动时,棘轮机构中的千斤25、轴套24随之转动,同时带动驱动轴5转动,齿条3向上提起带动驱动齿轮4转动时,棘轮机构中的千斤25归位入槽不随之转动,轴套24亦不随之转动,驱动轴5上的大齿轮6与后轴8上的小齿轮7啮合,驱动轴5转动时,后轴8随之转动,后轴8与后轮9间的棘轮机构23与驱动齿轮4和驱动轴5间的棘轮机构相同,后轴8可带动后轮9转动,后轴8停止转动时,后轮9亦可继续转动,两个后轮中任何一个的转速均可大于另一个,故能保证转向时平稳。两个前轮轴14呈“L”形分别安装在车架体28前部左右两侧,前轮轴14上的前轮15可双向转动。转向控制盘10底部的转向控制杆11与转向连杆12、前轴14上的转向控制杆13、前轴14、前轮15等相连,脚踩转向控制盘10左右转动时,其底部的转向控制杆11拨动转向连杆12左右运动,转向连杆12又带动前轴14、前轮15转动,能使整车转变前进方向。该车的止动部分主要由后轮9上的摩擦止动轮29、闸板16、摩擦条21、止动弹簧17、闸丝18、止动踏板20等组成,闸板16的一端固定在车架体28上,另一端与闸丝18相连,闸板16包围着摩擦止动轮29,闸板16内侧附有摩擦条21,止动踏板20可绕与车架体28相连的转轴转动,转轴和止动踏板20安装在车架体28的一侧,该侧闸板16上的闸丝18直接挂接在止动踏板20上,另一侧闸板16上的闸丝18则绕经两个导向轮19后再挂接在止动踏板20上,脚踩止动踏板20时,止动踏板20拉动闸丝18、闸板16,使摩擦条21与摩擦止动轮29摩擦,可使后轮9减速直至停止转动,脚抬起时,止动弹簧17将闸板16推回原位。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它主要由驱动、转向、止动和车架体(28)等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驱动部分主要由与脚踏板(1)相连的齿条(3)、驱动齿轮(4)、驱动轴(5)、大齿轮(6)、小齿轮(7)、后轴(8)及两个后轮组成,驱动齿轮(4)与驱动轴(5)间有棘轮机构,它可将驱动齿轮(4)的双向转动变为驱动轴(5)的单向转动,驱动轴(5)上的大齿轮(6)与后轴(8)上的小齿轮(7)啮合,后轴(8)与两个后轮间有棘轮机构(23),后轴(8)转动时后轮(9)被驱动,后轴(8)停止转动时,后轮(9)亦可继续转动,两个前轮轴(14)呈“L”形分别安装在车架体(28)前部左右两侧,前轮轴(14)上的前轮(15)可双向转动;转向控制盘(10)底部的转向控制杆(11)与转向连杆(12)、前轴(14)上的转向控制杆(13)、前轴(14)、前轮(15)等相连,脚踩转向控制盘(10)左右转动时,其底部的转向控制杆(11)拨动转向连杆(12)左右运动,转向连杆(12)又带动前轴(14)、前轮(15)转动,整车转向;止动部分主要由后轮(9)上的摩擦止动轮(29)、闸板(16)、摩擦条(21)、止动弹簧(17)、闸丝(18)、止动踏板(20)等组成,闸板(16)的一端固定在车架体(28)上,另一端与闸丝(18)相连,闸板(16)包围着摩擦止动轮(29),闸板(16)内侧附有摩擦条(21),止动踏板(20)可绕与车架体(28)相连的转轴转动,脚踩止动踏板(20)时,止动踏板(20)拉动闸丝(18)、闸板(16),使摩擦条(21)与摩擦止动轮(29)摩擦,能使后轮(9)减速直至停止转动,脚抬起时,止动弹簧(17)能将闸板(16)推回原位。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自行车,它主要由驱动、转向、止动和车架体(28)等部分组成。采用齿条齿轮驱动,转向部分主要由转向控制盘(10)及其底部的转向控制杆(11)、转向连杆(12)、前轴(14)上的转向控制杆(13)、前轴(14)、前轮(15)等组成,采用摩擦止动,驱动、转向、止动均由双脚完成,整车体积小,重量轻。文档编号B62K5/00GK2371103SQ9921062公开日2000年3月29日 申请日期1999年5月10日 优先权日1999年5月10日专利技术者姜利明 申请人:姜利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它主要由驱动、转向、止动和车架体(28)等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驱动部分主要由与脚踏板(1)相连的齿条(3)、驱动齿轮(4)、驱动轴(5)、大齿轮(6)、小齿轮(7)、后轴(8)及两个后轮组成,驱动齿轮(4)与驱动轴(5)间有棘轮机构,它可将驱动齿轮(4)的双向转动变为驱动轴(5)的单向转动,驱动轴(5)上的大齿轮(6)与后轴(8)上的小齿轮(7)啮合,后轴(8)与两个后轮间有棘轮机构(23),后轴(8)转动时后轮(9)被驱动,后轴(8)停止转动时,后轮(9)亦可继续转动,两个前轮轴(14)呈“L”形分别安装在车架体(28)前部左右两侧,前轮轴(14)上的前轮(15)可双向转动;转向控制盘(10)底部的转向控制杆(11)与转向连杆(12)、前轴(14)上的转向控制杆(13)、前轴(14)、前轮(15)等相连,脚踩转向控制盘(10)左右转动时,其底部的转向控制杆(11)拨动转向连杆(12)左右运动,转向连杆(12)又带动前轴(14)、前轮(15)转动,整车转向;止动部分主要由后轮(9)上的摩擦止动轮(29)、闸板(16)、摩擦条(21)、止动弹簧(17)、闸丝(18)、止动踏板(20)等组成,闸板(16)的一端固定在车架体(28)上,另一端与闸丝(18)相连,闸板(16)包围着摩擦止动轮(29),闸板(16)内侧附有摩擦条(21),止动踏板(20)可绕与车架体(28)相连的转轴转动,脚踩止动踏板(20)时,止动踏板(20)拉动闸丝(18)、闸板(16),使摩擦条(21)与摩擦止动轮(29)摩擦,能使后轮(9)减速直至停止转动,脚抬起时,止动弹簧(17)能将闸板(16)推回原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利明
申请(专利权)人:姜利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