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姜利明专利>正文

一种防止昆虫叮咬的织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2062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防止昆虫叮咬的织物,它采用微支架(1)编织而成。许许多多微支架(1)形成了微支架层,蚊、蝇、蚋、蠓、虻等昆虫的任何部位均不能穿过微支架层。该织物可用于遮蔽人、动物、食品等,以防止昆虫的叮咬。(*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止昆虫叮咬的织物。夏季,人、动物、食品等常会被蚊、蝇、蚋、蠓、虻等昆虫叮咬,为了防止这些昆虫的叮咬,人们采取了多种措施,其中,用一些织物将人等遮蔽起来,能有效防止昆虫的叮咬。但目前人们生产的织物要么透气性不好,要么象蚊帐一类,使用时需靠人工支挂起来,不能与人等直接接触。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昆虫叮咬的织物,它透气性好,可与人等直接接触。为达上述之目的,本技术织物采用微支架编织而成。该织物可用两层纤维织成的网与微支架相互连接而成,微支架居中,一层网作为内网罩,直接与人等接触,另一层网作为外网罩,可阻止昆虫整体穿过,许许多多微支架形成一个微支架层,该织物使用时微支架能基本保持原有形状,昆虫的任何部位均不能穿过微支架层触及人等的表面。单个微支架有4种类型,一是由两个以上(含两个)圆环交叉连接而成似球体;二是由两个以上(含两个)多边框交叉连接而成似多面体;三是由3根以上(含3根)杆相互连接而成多杆体;四是块状海绵体。该织物也可以用单层网与微支架相互连结而成,单层网用作内网罩或外网罩,微支架间相互分离或交叉互连或用连接环互连;该织物还可不用网罩,只用微支架交叉互连或用连接环与微支架相连而成。没有外网罩时,该织物的微支架自身及微支架间的空隙很小,可阻止昆虫整体进入微支架层,昆虫的任何部位同样不能穿过微支架层触及另一面。由于采用微支架编织而成,使本织物不仅空隙多,透气性好,而且厚度大,昆虫的任何部位均不能穿过,使用时不必支挂,能与人等的表面直接接触。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可防止昆虫叮咬织物第一个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2是图1中沿I-I线的剖视示意图。图3是似球体微支架的主视图。图4是似球体微支架的俯视图。图5是似多面体微支架的主视图。图6是似多面体微支架的俯视图。图7是多杆体微支架的主视图。图8是多杆体微支架的俯视图。图9是本技术防止昆虫叮咬织物第二个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10是图9中沿I-I线的剖视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防止昆虫叮咬织物第三个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12是图11中沿I-I线的剖视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防止昆虫叮咬织物第四个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14是图13中沿I-I线的剖视示意图。图15是本技术防止昆虫叮咬织物第五个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16是图15中沿I-I线的剖视示意图。图17是本技术防止昆虫叮咬织物第六个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18是图17中沿I-I线的剖视示意图。图19是本技术防止昆虫叮咬织物第七个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20是图19中沿I-I线的剖视示意图。图21是本技术防止昆虫叮咬织物第八个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22是图21中沿I-I线的剖视示意图。图23是本技术防止昆虫叮咬织物第九个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24是图23中沿I-I线的剖视示意图。图1、图2是本技术防止昆虫叮咬织物的第一个实施方式。该织物是由微支架1与外网罩2、内网罩3相互连接而成。许许多多微支架1形成一个微支架层,昆虫的任何部位均不能穿过微支架层触及人等的表面。图1中的微支架1是由两个圆环交叉连接而成的似球体,图3、图4分别为其主视图和俯视图,其圆环数还可以大于两个;该微支架1也可以是由两个多边形框交叉连接而成的似多面体,图5、图6分别是其主视图和俯视图,其多边形框还可以大于两个;该微支架1也可以是由3根杆连接而成的多杆体,图7、图8分别是其主视图和俯视图,其杆数还可以大于3个;该微支架1还可以是一块海绵体。图9、图10所示的是第二个实施方式。该织物是由微支架1与外网罩2、连接环4相互连接而成。微支架1还可采用第一个实施方式中的似多面体和块状海绵体微支架。图11、图12所示的是第三个实施方式。该织物是由微支架1与外网罩2相互连接而成,微支架间相互交叉连接,微支架1还可采用第一个实施方式中的似多面体微支架。图13、图14所示的是第四个实施方式。该织物是由微支架1与外网罩2相互连接而成,微支架间相互独立,微支架1与第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微支架相同。图15、图16所示的是第五个实施方式。该织物是由微支架1与内网罩3、连接环4相互连接而成。微支架1还可采用第一个实施方式中的似多面体和块状海绵体微支架。图17、图18所示的是第六个实施方式。该织物是由微支架1与内网罩3相互连接而成,微支架间相互交叉连接,微支架1还可采用第一个实施方式中的似多面体微支架。图19、图20所示的是第七个实施方式。该织物是由微支架1与内网罩3相互连接而成,微支架间相互独立,微支架1与第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微支架相同。图21、图22所示的是第八个实施方式。该织物是由微支架1、连接环4相互连接而成,微支架1还可采用第一个实施方式中的似多面体和块状海绵体微支架。图23、图24所示的是第九个实施方式。该织物是由微支架1相互交叉连接而成,微支架1还可采用第一个实施方式中的似多面体微支架。权利要求1.一种防止昆虫叮咬的织物,其特征在于该织物是由微支架(1)与外网罩(2)、内网罩(3)相互连接而成,微支架(1)居中将内网罩(3)与外网罩(2)隔开,许许多多微支架(1)形成一个微支架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昆虫叮咬的织物,其特征是该织物是由微支架(1)与外网罩(2)、连接环(4)相互连接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昆虫叮咬的织物,其特征是该织物是由微支架(1)与外网罩(2)相互连接而成,微支架间相互交叉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昆虫叮咬的织物,其特征是该织物是由微支架(1)与外网罩(2)相互连接而成,微支架间相互独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昆虫叮咬的织物,其特征是该织物是由微支架(1)与内网罩(3)、连接环(4)相互连接而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昆虫叮咬的织物,其特征是该织物是由微支架(1)与内网罩(3)相互连接而成,微支架间相互交叉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昆虫叮咬的织物,其特征是该织物是由微支架(1)与内网罩(3)相互连接而成,微支架间相互独立。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昆虫叮咬的织物,其特征是该织物是由微支架(1)、连接环(4)相互连接而成。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昆虫叮咬的织物,其特征是该织物是由微支架(1)相互交叉连接而成。专利摘要一种防止昆虫叮咬的织物,它采用微支架(1)编织而成。许许多多微支架(1)形成了微支架层,蚊、蝇、蚋、蠓、虻等昆虫的任何部位均不能穿过微支架层。该织物可用于遮蔽人、动物、食品等,以防止昆虫的叮咬。文档编号D03D1/00GK2373463SQ99210619公开日2000年4月12日 申请日期1999年5月10日 优先权日1999年5月10日专利技术者姜利明 申请人:姜利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止昆虫叮咬的织物,其特征在于:该织物是由微支架(1)与外网罩(2)、内网罩(3)相互连接而成,微支架(1)居中将内网罩(3)与外网罩(2)隔开,许许多多微支架(1)形成一个微支架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利明
申请(专利权)人:姜利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