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姜利明专利>正文

痰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0754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主要有盂体(1)和盂盖(2)组成的痰盂,痰盂内盛痰液处理材料,盂盖(2)和盂体(1)相配套,能开启和闭合,每次使用后,可用痰盂内的处理材料及时处理,盂体容积小于0.002m↑[3],便于携带。(*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痰盂。目前人们生产和使用的痰盂是敞口痰盂,供多次使用。但它们都难以密闭,不便携带,每次用后不便及时处理,当人们看到用过的痕迹时,有一种不愉快的感觉。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多次使用,可密闭,便于携带,便于及时处理的痰盂。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主要由盛痰液的盂体和起密闭作用的盂盖组成的痰盂,盂体容积小于0.002m3,盂盖和盂体相配套,可开启和闭合。痰盂内装有痰液处理材料。使用时,打开痰盂的盂盖,向盂体内咯痰,咯完之后即可用痰盂内的痰液处理材料进行及时处理。痰液处理材料可以是粉末状固体吸痰杀菌剂,如石灰粉末、漂白粉等,这种材料可以装入盂体,向盂体内咯痰时,先将其倒入盂盖中或将其集中于盂体的一侧,咯完后再将其倒回盂体或将其铺平,使其覆盖于痰液之上,与痰液相互作用,下次咯痰时重复这一过程;也可装入盂盖中,盂盖中有撒漏装置,扭动撒漏旋钮,可将其撒盖于盂体内的痰液之上。痰液处理材料也可以是比重小于痰液的深色液体杀菌剂,如加入少量深色染料的酒精、来苏儿等,这种材料装入盂体,痰液咯入盂体即被其淹没。由于本技术提供的痰盂的盂体和盂盖相配套,体积小,内盛处理材料,故启闭方便,便于携带,用后即可处理,每次使用后都难以看到上次的痰液。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痰盂的第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半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痰盂的第二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半剖视图。图3是图2所示痰盂沿I-I线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痰盂的第三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半剖视图。图5是图4所示痰盂的A向视图。图6是本技术痰盂的第四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半剖视图。在图1所示的痰盂中,1为盂体,2为盂盖,3为粉末状固体处理材料,盂盖2和盂体1相配套,可方便地启闭。使用时,先使痰盂倒置,即盂体1在上,盂盖2在下,再打开痰盂,使处理材料3落入盂盖2中,向盂体1内咯痰后,再将盂盖2内的处理材料3倒回盂体1,最后盖上盂盖2。图2所示的是第二种实施方式。盂盖2与盂体1相配套,处理材料3为粉末状固体。使用时,先将痰盂一侧翘起,使盂体1中的处理材料3全部集中于另一侧,再用手压推盂盖2,打开痰盂,向盂体1内空处咯痰,用后将处理材料3铺平,最后再压推盂盖2使痰盂闭合。图4所示的是第三种实施方式。盂盖2内盛粉末状固体处理材料3,盂盖2中部有撒漏装置4,撒漏装置4和盂盖2朝向盂体1的一面分别有漏孔5和漏孔6,旋转撒漏装置4可使漏孔5和漏孔6相通或不相通,盂体1可以用透明材料制成,或开透明窗口,以便观察盂体1内部情况。使用时,打开盂盖2,向盂体1内咯痰,用完后旋紧盂盖2,使痰盂密闭,再扭动撒漏装置4,使漏孔5和漏孔6相通,向盂体1内撒漏适量处理材料3,最后再扭动撒漏装置4,使漏孔5和漏孔6不相通。图6所示的是第四种实施方式,盂盖2上粘附有密封圈7,盂体1内盛深色液体处理材料8,使用时,打开盂盖2,向盂体1内咯痰,用毕旋紧盂盖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痰盂,主要部件是盂体(1),其特征在于:它还有一个与之配套的盂盖(2),盂盖(2)和盂体(1)可开启和闭合。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痰盂,主要部件是盂体(1),其特征在于它还有一个与之配套的盂盖(2),盂盖(2)和盂体(1)可开启和闭合。2. 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利明
申请(专利权)人:姜利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