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建国专利>正文

踏板两用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7664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踏板两用自行车,其特征是,该自行车具有一转轴管,该转轴管设置有一制动单元及一穿设于该转轴管内而能自由旋转的转轴结构,该转轴结构两端各设置一曲柄,各该曲柄另端并各设置一踏板;    该转轴结构包括:    一转轴,其包括一本体、分别轴伸于该本体两端的二轴杆、形成于其中一轴杆外缘的一楔形部、及一设置于该轴杆自由端的挡片,而其另一轴杆则设置有该曲柄;    一第一弹簧,套置于该转轴的本体上,且其一端固定于该转轴的本体上,而另端则形成一环体;    一第一套筒,其包括一中空本体、及一凸出于该本体内缘的另一楔形部,该第一套筒套接于前述转轴的该轴杆上,且该另一楔形部的一端对应于该楔形部而能彼此相对楔合、楔离,该另一曲柄则设置于该第一套筒;及    一第二弹簧,套置于该另一楔形部的另端与所述的档片之间的该轴杆上;    所述的制动单元则包括一能够插入于所述转轴管内的插杆、及一用以操控该插杆是否插入的操控件,且该插杆的插入于转轴管内,还能更插入于该第一弹簧的环体。(*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为一种“踏板两用自行车”,特别是指一种兼具有一般的“360度来回的圆形踩踏功能”、以及特殊的“同上、同下式的上下踩踏功能”的自行车转轴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日渐提高,过去做为代步工具的自行车,在目前已成为现代人的休闲工具之一,因此在工作之余,人们即常悠闲的骑着自行车四处闲逛。然而目前所使用的自行车,其经由踩踏而前进的方式均为“360度来回的圆形踩踏”,既单调且毫无变化,踩踏时间一长,不免渐感乏味,其娱乐性确实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踏板两用自行车”的第一目的,在于有效的使自行车同时兼具有两种互不相同的踩踏功能,借以提升其娱乐效果。本技术“踏板两用自行车”的第二目的,在于有效的使所述的转轴结构能够从外部来加以调整,借以达到方便调整的功效,甚至于还能针对使用者对于弹性的偏好来调整,借以适用于各种弹性偏好的使用者。为达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踏板两用自行车,该自行车具有一转轴管,该转轴管设置有一制动单元及一穿设于该转轴管内而能自由旋转的转轴结构,该转轴结构两端各设置一曲柄,各该曲柄另端并各设置一踏板;该转轴结构包括一转轴,其包括一本体、分别轴伸于该本体两端的二轴杆、形成于其中一轴杆外缘的一楔形部、及一设置于该轴杆自由端的挡片,而其另一轴杆则设置有该曲柄;一第一弹簧,套置于该转轴的本体上,且其一端固定于该转轴的本体上,而另端则形成一环体一第一套筒,其包括一中空本体、及一凸出于该本体内缘的另一楔形部,该第一套筒套接于前述转轴的该轴杆上,且该另一楔形部的一端对应于该楔形部而能彼此相对楔合、楔离,该另一曲柄则设置于该第一套筒;及一第二弹簧,套置于该另一楔形部的另端与所述的挡片之间的该轴杆上;所述的制动单元则包括一能够插入于所述转轴管内的插杆、及一用以操控该插杆是否插入的操控件,且该插杆的插入于转轴管内,还能更插入于该第一弹簧的环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依据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于后视时的制动单元的平面组合图。图4为本技术的立体组合图(变换前)。图5为本技术中的转轴管于俯视时的局部剖面图。图6为本技术中的局部转轴管于俯视时的动作示意图(一)。图7为本技术中的局部转轴管于俯视时的动作示意图(二)。图8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变换后)。1第一套筒11本体111穿孔12楔形部 121落差边缘13卡齿14键体 15键体套筒2第二套筒21凹陷部 22落差边缘3转轴31本体31固接件312被固接件313贯孔32轴杆321轴孔 322凹孔323楔形部33轴杆331卡齿34挡片35螺丝4第一弹簧 41环体42环体5第二弹簧6自行车 61转轴管 611紧固 612侧盖62车身支杆 613培林7曲柄71螺接部 722螺合件72夹具 720卡齿 721螺孔8踏板 81螺杆9制动单元91操控件92固定夹 94弹性组件93钢索 931块体 96插杆套筒95插杆 951凹穴 97座部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踏板两用自行车,该自行车6包括有做为车身的车身支杆62,该车身支杆62可设置把手、座垫、车轮及位于该两车轮之间的转轴管61。该转轴管61内设置有一“转轴结构”,该“转轴结构”两端各设置一曲柄7,各该曲柄7的另端各螺接一踏板8,借以经由骑乘者对该左、右两踏板8的“360度来回的圆形踩踏”,而带动其车轮旋转并进而使出自行车6开始前进。本技术即是将该转轴结构设计成具有第二种踩踏功能,借以使该自行车6能兼具娱乐的功效。《转轴结构》如图1、图2、图5所示,该转轴结构包括一第一套筒1、一第二套筒2、一转轴3、一第一弹簧4及一第二弹簧5。该转轴3包括一圆柱状的本体31、分别轴伸于该本体31两端且口径略小于该本体31的二轴杆32、33及环状形成于该轴干32外缘且口径介于本体31与轴杆32之间的楔形部323。其中,该本体31近另一轴杆33的该端处,径向设置一贯孔313,借以在该贯孔313内穿入一螺丝型式的间接件311,该固接件311穿出后的自由端则再螺接一螺帽型式的被固接件312。该轴杆32的自由端轴向设置一具有内螺纹的轴孔321,且该轴杆32并径向设置有一凹孔322,而该楔形部323则具有彼此围绕成圈的两楔形凸体与两楔形凹体,且为凹、凸交错的型式。该另一轴杆33的外缘则环设有轴向延伸的卡齿331。该第一弹簧4,其两端各形成一环体41、42,该第一弹簧4套置于该转轴3的本体31上,使其一环体42能被前述固接件311与被固接件312固定于该转轴3上。该第二套筒2,其具有一形成于其外周缘处的凹陷部21、及在其一端处通过阶层落差所形成的落差边缘22。该第二套筒2套置于该转轴3的本体31上,所述第一弹簧4的另一环体41则嵌置于其凹陷部21内,且嵌置后的该另一环体41的南度低于所述第二套筒2的外径,而形成高、低阶落差状,借以让后述原本弹性抵接于第二套筒2外周缘的插杆95,能经由顺势下阶梯的方式而轻易且正确地插入于该另一环体41内。该第一套筒1,其包括一中空圆柱状的本体11、一凸出于该本体11内缘且对应于该楔形部323的另一楔形部12、一环设于该本体11外缘且轴向延伸的卡齿13、一径向贯穿该本体11的穿孔111、一套置并固定于该穿孔111内的中空状键体套筒15、及一紧配合地穿套于该键体套筒15内的键体14。该第一套筒1套接于前述转轴3的该轴杆32上,且该第一套筒1的楔形部12一端,具有对应于前述转轴3的楔形部323的两楔形凸体与两楔形凹体,借以使该两楔形部323、12能彼此相对楔合、楔离(以使后述两踏板8的方向完成所要的变换同上或同下的同位状或一上一下的错位状),并能利用该转轴3与该第一套筒1之间的相对旋转,以使该两楔形部323、12能彼此相互地楔离与楔合,另外,该楔形部12的另端则与该第一套筒1的内缘之间形成落差边缘121。该第一套筒1在套接于所述的转轴3后,该转轴3的该轴杆32自由端伸入于该第一套筒1的中空内部,并经由一螺丝35的螺接于所述轴孔321,借以将一口径大于该轴杆32的挡片(例如华司)34予以螺固于该轴杆32的自由端。而在该档片34与该落差边缘121之间的轴杆32上,则再如图5所示般地套置有一第二弹簧5,借以提供所述两楔形部323、12彼此相互地弹性楔离与弹性楔合的依据。该第一套筒1上的穿孔111对应于该轴杆32的凹孔322,借以让所述键体14经由人为操控而被插置于该凹孔322内,使能够限制该两楔形部323、12的弹性楔离与弹性楔合动作(两楔形部无法再相对楔离、楔合)。《转轴结构与转轴管的组合》前述的转轴结构轴向穿套于自行车6的转轴管61内,而该转轴管61还包括有紧固环611、侧盖612及培林613。该侧盖612,其外周缘具外螺纹,该外螺纹对应于所述转轴管61两端内管壁处的内螺纹,借以将两侧盖612分别螺接于所述转轴管61的两端,且该侧盖612的一侧形成用以收容所述培林613的凹室。该培林613,容置于该侧盖612的凹室内,借以使该转轴结构的两端能经由该培林613与侧盖612而伸出于转轴管61的两端之外,所述的转轴结构并借此而能够自由旋转。该具有内螺纹的紧固环611,则螺接于该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国王建民
申请(专利权)人:王建国王建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