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芯光纤连接部件、多芯光纤的连接构造以及多芯光纤的连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974987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31 00:54
提供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实现减少多芯光纤的连接时的光的连接损失的技术。多芯光纤连接部件的第一树脂部与第一多芯光纤的端面中的第一纤芯以及第二多芯光纤的端面中的第一纤芯分别接触。来自第一多芯光纤的第一纤芯的光透过该第一树脂部而导入第二多芯光纤的第一纤芯。第二树脂部与第一多芯光纤的端面中的第二纤芯以及上述第二多芯光纤的端面中的第二纤芯分别接触。来自第一多芯光纤的第二纤芯的光透过该第二树脂部而导入第二多芯光纤的第二纤芯。第一树脂部以及第二树脂部分别具有与第一多芯光纤以及第二多芯光纤各自的端面的形状对应的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提供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实现减少多芯光纤的连接时的光的连接损失的技术。多芯光纤连接部件的第一树脂部与第一多芯光纤的端面中的第一纤芯以及第二多芯光纤的端面中的第一纤芯分别接触。来自第一多芯光纤的第一纤芯的光透过该第一树脂部而导入第二多芯光纤的第一纤芯。第二树脂部与第一多芯光纤的端面中的第二纤芯以及上述第二多芯光纤的端面中的第二纤芯分别接触。来自第一多芯光纤的第二纤芯的光透过该第二树脂部而导入第二多芯光纤的第二纤芯。第一树脂部以及第二树脂部分别具有与第一多芯光纤以及第二多芯光纤各自的端面的形状对应的厚度。【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在光通信等中,为了确保光的传送路,使用利用了光纤的光纤插头。通过经由适配器将光纤插头彼此连接从而将两条光纤连结。结果能够形成连结了两条光纤的光的传送路。 作为在光纤插头中利用的光纤的种类,存在单芯光纤或多芯光纤。单芯光纤是在包层内设置有一个纤芯(core)的光纤。另一方面,多芯光纤是在包层内设置有多个纤芯的光纤(参照专利文献1、2)。此外,在光纤插头内,光纤插入于插芯(ferrule)。 在将光纤插头彼此连接之际,若在光纤彼此(纤芯的端面彼此)之间形成有间隙,则有时会产生光的损失。该光的损失是因在纤芯的端面处的菲涅尔(Fresnel)反射等原因而产生的。此外,以下,有时将该光的损失记为“连接损失”。 为了降低这样的连接损失,能够采用使光纤彼此(纤芯的端面彼此)直接紧贴的物理接触(Physical Contact)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3)。物理接触例如按照以下的顺序进行。首先,将保持于插芯的单芯光纤的端面与插芯端面一起研磨成凸球面。进而,使单光纤(single fiber)的纤芯的端面彼此接触。其后,对插芯进行按压,由此使单芯光纤及其周围的插芯弹性变形。通过该弹性变形,使纤芯的端面彼此无间隙地连接。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 - 10444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8 - 11965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公平5 - 39445号公报 这里,参照图20对通过物理接触将利用了多芯光纤的光纤插头彼此连接的情况进行说明。图20是多芯光纤MFl (MF2)以及插芯Fl (F2)的轴向的剖视图。并且,在图20中,仅将多芯光纤MFl (MF2)以及插芯Fl (F2)的前端部放大示出。 存在多芯光纤MFl以及MF2的端面被研磨成球面状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纤芯Ccl的端面位于多芯光纤MFl的端面(凸球面)的顶点。同样,纤芯Cc2的端面位于多芯光纤MF2的端面(凸球面)的顶点。如图20所示,在将研磨后的多芯光纤MFl以及MF2的端面彼此连接的情况下,多芯光纤MFl的纤芯Ccl的端面与多芯光纤MF2的纤芯Cc2的端面以紧贴的状态连接。因而,在纤芯Ccl 一纤芯Cc2之间难以产生连接损失。 但是,在纤芯Ccl的周边存在纤芯Cal。同样,在纤芯Cc2的周边也存在纤芯Ca2。因此,在将纤芯Ce的端面彼此连接后的状态下,在纤芯Cal与纤芯Ca2之间形成有间隙S。艮P,无法使纤芯Ca的端面彼此紧贴,因此,纤芯Cal与纤芯Ca2的连接变得不充分。因而,存在容易在纤芯Cal —纤芯Ca2之间产生连接损失的问题。此外,图20的虚线箭头表示产生连接损失的情况。并且,对于图20的凸球面的曲率等,为了容易理解上述问题点而夸张地记载。 此外,在将多芯光纤彼此以物理接触连接的情况下,施加于插芯的压力的调整等作业繁琐。因而,也存在难以使多个纤芯的端面彼此高精度地连接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点。S卩,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并且能够实现多芯光纤的光的连接损失的降低的技术。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技术方案I所记载的多芯光纤连接部件具备第一树脂部和第二树脂部。第一树脂部与第一多芯光纤的端面中的第一纤芯以及第二多芯光纤的端面中的第一纤芯分别接触。来自第一多芯光纤的第一纤芯的光透过该第一树脂部而导入第二多芯光纤的第一纤芯。第二树脂部与第一多芯光纤的端面中的第二纤芯以及第二多芯光纤的端面中的第二纤芯分别接触。来自第一多芯光纤的第二纤芯的光透过该第二树脂部而导入第二多芯光纤的第二纤芯。第一树脂部以及第二树脂部分别具有与第一多芯光纤以及第二多芯光纤各自的端面的形状对应的厚度。 并且,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多芯光纤连接部件中,对端面被加工成球面状的第一多芯光纤以及第二多芯光纤进行连接。并且,在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多芯光纤连接部件中,第一树脂部以及第二树脂部具有相互不同的厚度。 并且,在由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多芯光纤连接部件连接的第一多芯光纤以及第二多芯光纤的每一个中,第一纤芯是实际上设置于中心位置的单一的纤芯。并且,第二纤芯是设置于与上述中心位置不同的位置的一个以上的纤芯。并且,在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连接部件中,第一树脂部的厚度小于第二树脂部的厚度。 并且,在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多芯光纤连接部件中,第二树脂部形成为环状,且以包围第一树脂部的方式设置。 并且,由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多芯光纤连接部件连接的第一多芯光纤以及第二多芯光纤分别具有多个第二纤芯。并且,在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连接部件中,第一树脂部具有与第一多芯光纤以及第二多芯光纤各自的上述第一纤芯接触的单一的第一透镜部。并且,第二树脂部具有与第二纤芯相同数量的多个第二透镜部。并且,多个第二透镜部与第一多芯光纤以及第二多芯光纤各自的第二纤芯中的对应的第二纤芯接触。 并且,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连接部件中的第二树脂部的多个第二透镜部配置在以第一透镜部为中心的同心圆上。 并且,由技术方案7所记载的连接部件连接的第一多芯光纤以及第二多芯光纤双方的端面被加工成平面状。并且,技术方案7所记载的连接部件的第一树脂部以及第二树脂部具有相等的厚度。 并且,技术方案8所记载的多芯光纤的连接构造具有技术方案I?7中任一项所记载的第一多芯光纤以及第二多芯光纤。并且,该连接构造具有插芯,上述多芯光纤插入该插芯。并且,该连接构造具有套筒,插芯插入该套筒。并且,该连接构造具有技术方案I?7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多芯光纤连接部件。此外,在套筒设置有插入孔。多芯光纤连接部件沿着与第一多芯光纤的插入方向以及第二多芯光纤的插入方向分别正交的方向插入于上述插入孔。 并且,技术方案9所记载的多芯光纤的连接方法包括:配置多芯光纤连接部件的配置工序、将多芯光纤彼此连接的连接工序、以及位置调整工序。在配置工序中,相对于套筒的插入孔配置技术方案1、4、7中任一项所记载的连接部件。该插入孔沿着与第一多芯光纤的插入方向以及第二多芯光纤的插入方向分别正交的方向设置。并且,在连接工序中,将插入于插芯后的第一多芯光纤以及第二多芯光纤分别从套筒的两端插入套筒。此外,经由多芯光纤连接部件将上述多芯光纤彼此连接。并且,在位置调整工序中进行多芯光纤彼此的位置调整。 并且,技术方案10所记载的多芯光纤的连接方法包括:配置多芯光纤连接部件的配置工序、将多芯光纤彼此连接的连接工序、第一位置调整工序以及第二位置调整工序。在配置工序中,相对于套筒的插入孔配置技术方案1、5、6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多芯光纤连接部件。该插入孔沿着与第一多芯光纤的插入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芯光纤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芯光纤连接部件具备:第一树脂部,所述第一树脂部与第一多芯光纤的端面中的第一纤芯以及第二多芯光纤的端面中的第一纤芯分别接触,来自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所述第一纤芯的光透过该第一树脂部而导入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所述第一纤芯;以及第二树脂部,所述第二树脂部与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端面中的第二纤芯以及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端面中的第二纤芯分别接触,来自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所述第二纤芯的光透过该第二树脂部而导入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所述第二纤芯,所述第一树脂部以及所述第二树脂部分别具有与所述第一多芯光纤以及第二多芯光纤各自的端面的形状对应的厚度。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青木健太郎原明子斋藤正
申请(专利权)人: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