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的接近系统以及起重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972514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8 04: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程机械的接近系统以及起重机,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操作舒适性较差的技术问题。该工程机械的接近系统包括安装支架、踏板以及活动连接结构,安装支架上设置有至少两个伸脚口,每个伸脚口下方或底部均设置有一踏板;安装支架在水平方向上能通过活动连接结构移动至嵌于外部定位座内的第一工作位置以及突出外部定位座的第二工作位置;处于第一工作位置的安装支架上的伸脚口的底部边棱和/或踏板形成直立式爬梯;处于第二工作位置的安装支架上的踏板形成斜形阶梯。该起重机包括车架、走台板以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工程机械的接近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提高工程机械的操作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工程机械的接近系统以及设置该工程机械的接近系统的起重机。
技术介绍
起重机是一种用于起升重物的设备,安装在移动式底盘上。走台板是安装在起重机底盘上作维护通道及外观装饰功能的设备。接近系统是指通向起重机控制台的通道和起重机维护保养、某些架设和拆卸和紧急操作需要的所有通道。如图1和图2所示,移动式起重机的走台板9 (或称:走台板装置)具有维护平台及外观装饰的作用,通过起重机的接近系统10可从地面到达走台板9。起重机的接近系统10必须要求按照标准要求进行设计,实用性与操作性是考量接近系统10的关键。现有技术中通过固定踏板2的形式形成接近系统10,由于上车需要360°旋转,扶手14无法布置到相应高度。本申请人发现: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的使用固定踏板2的形式,存在下列缺点:1、基于起重机上车工作机构需要360°全范围旋转,扶手14无法布置至标准要求高度,当操作者爬升至一定高度时,无法使用扶手14,操作舒适性差。2、接近系统10直立布置,爬升时不合符人机功能舒适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工程机械的接近系统以及设置该工程机械的接近系统的起重机,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操作舒适性较差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工程机械的接近系统,包括安装支架、踏板以及活动连接结构,其中:所述踏板与所述安装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支架上设置有至少两个伸脚口,每个所述伸脚口下方或底部均设置有一踏板;相邻的两个所述踏板中,位置高度较高的所述踏板与所述活动连接结构之间的距离小于位置高度较低的所述踏板与所述活动连接结构之间的距离;或者,相邻的两个所述踏板中,位置高度较高的所述踏板与所述活动连接结构的转动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位置高度较低的所述踏板与所述活动连接结构的转动轴线之间的距离;所述安装支架通过所述活动连接结构与外部定位座形成活动连接,且所述安装支架在水平方向上能通过所述活动连接结构移动至嵌于所述外部定位座内的第一工作位置以及突出所述外部定位座的第二工作位置;处于所述第一工作位置的所述安装支架上的所述伸脚口的底部边棱和/或所述踏板形成直立式爬梯;处于所述第二工作位置的所述安装支架上的所述踏板形成斜形阶梯。作为本技术前文或后文提供的任一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活动连接结构为铰链结构,其中:所述铰链结构包括第一合页、第二合页以及铰接轴,所述第一合页通过所述铰接轴与所述第二合页相铰接;所述第一合页与所述安装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合页与所述外部定位座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前文或后文提供的任一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每个所述踏板的顶面均与其所对应的伸脚口的底部边棱相平齐;所述安装支架上的所述伸脚口的底部边棱和/或所述踏板上均设置有内漏孔。作为本技术前文或后文提供的任一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内漏孔的顶部边沿处设置有防滑凸缘。作为本技术前文或后文提供的任一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前面板以及侧支撑板,其中:所述伸脚口贯穿设置在所述前面板上;所述踏板连接在所述侧支撑板与所述前面板之间。作为本技术前文或后文提供的任一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安装支架上设置有止动扶手装置,所述止动扶手装置包括与所述安装支架可转动连接的扶手以及与所述安装支架固定连接的止动装置,其中:所述止动装置包括第一止动部件以及第二止动部件;所述扶手转动至低于所述安装支架顶部边棱的位置时,所述扶手与所述止动装置的第一止动部件相抵接;所述扶手转动至延伸出所述安装支架顶部边棱的位置且转动至能扶持人手的工作位置时,所述扶手与所述止动装置的第二止动部件相抵接。作为本技术前文或后文提供的任一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安装支架上还设置有第一工作位置锁定机构,所述第一工作位置锁定机构包括与所述安装支架活动连接的顶块、设置在所述外部定位座上的定位孔槽以及设置在所述顶块与所述安装支架之间的弹力装置;所述安装支架移动至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顶块的其中一端在所述弹力装置施加的弹力作用下嵌于所述定位孔槽之内。作为本技术前文或后文提供的任一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顶块包括杆体部、设置在杆体部的底端的抓手部、设置在杆体部的顶端的楔形部以及设置在杆体部的底端与顶端之间部分的防脱凸缘,所述弹力装置为弹簧,其中:所述安装支架上设置有上安装板以及下安装板;所述弹簧套接在所述杆体部上,且所述防脱凸缘与所述弹簧介于所述上安装板以及下安装板之间;所述楔形部贯穿所述上安装板上的上通孔且能相对于所述上通孔伸出或回缩,所述楔形部上的坡面朝向所述外部定位座;所述杆体部贯穿所述下安装板上的下通孔上且能相对于所述上通孔伸出或回缩;所述弹簧的底端与所述下安装板相抵接,所述弹簧的顶端与所述防脱凸缘相抵接。作为本技术前文或后文提供的任一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外部定位座之间还设置有锁定销结构,所述锁定销结构包括销子、限位通孔、第一锁定孔以及第二锁定孔;所述限位通孔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外部定位座两者其中之一上;所述第一锁定孔以及所述第二锁定孔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外部定位座两者其中另一上;其中:所述安装支架能通过所述活动连接结构转动至所述第一工作位置以及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所述限位通孔、所述第一锁定孔以及所述第二锁定孔各自的轴向方向与所述安装支架的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相平行;所述安装支架处于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销子插接在所述限位通孔以及所述第一锁定孔上;所述安装支架处于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销子插接在所述限位通孔以及所述第二锁定孔上。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起重机,包括车架、走台板以及本技术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工程机械的接近系统,其中:所述工程机械的接近系统的外部定位座为所述车架或为与所述车架固定连接的结构件;处于所述第一工作位置的所述安装支架位于所述走台板的下方;处于所述第二工作位置的所述安装支架以及所述踏板在水平方向上突出所述走台板的边沿。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由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工程机械的接近系统,安装支架可以在水平方向上通过活动连接结构移动至嵌于外部定位座内的第一工作位置以及突出外部定位座的第二工作位置;处于第一工作位置的安装支架上的伸脚口的底部边棱和/或踏板可以形成直立式爬梯;处于第二工作位置的安装支架上的踏板可以形成斜形阶梯,由此,操作人员可以根据需要改变安装支架的位置,选择舒适性更为适合自己的直立式爬梯或斜形阶梯以登上工程机械,由此舒适性更为理想,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操作舒适性较差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现有技术中起重机上使用的接近系统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工程机械的接近系统中安装支架从第二位置切换为第一位置时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工程机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工程机械的接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支架、踏板以及活动连接结构,其中:所述踏板与所述安装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支架上设置有至少两个伸脚口,每个所述伸脚口下方或底部均设置有一踏板;相邻的两个所述踏板中,位置高度较高的所述踏板与所述活动连接结构之间的距离小于位置高度较低的所述踏板与所述活动连接结构之间的距离;或者,相邻的两个所述踏板中,位置高度较高的所述踏板与所述活动连接结构的转动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位置高度较低的所述踏板与所述活动连接结构的转动轴线之间的距离;所述安装支架通过所述活动连接结构与外部定位座形成活动连接,且所述安装支架在水平方向上能通过所述活动连接结构移动至嵌于所述外部定位座内的第一工作位置以及突出所述外部定位座的第二工作位置;处于所述第一工作位置的所述安装支架上的所述伸脚口的底部边棱和/或所述踏板形成直立式爬梯;处于所述第二工作位置的所述安装支架上的所述踏板形成斜形阶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付义龚彭马善华徐德志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