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客车,包括:车架,车架上设有车厢,车厢包括车厢本体、车厢地板和楼梯;前车桥和后车桥,前车桥和后车桥分别与车架相连且位于车架的底部,前车桥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前轮且后车桥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后轮;用于驱动前轮和后轮中至少一个的驱动电机;第一组电池包,第一组电池包与驱动电机相连,且第一组电池包设在车架上并位于车厢本体的后部;以及第二组电池包,第二组电池包与驱动电机相连,且第二组电池包的至少一部分设在楼梯内部。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动客车,提高乘车空间,增加乘客座椅数量,提高可承载量,而且还可以利于乘客获得更好的视野,提高乘车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
,特别涉及一种电动客车。
技术介绍
电动客车的动力来源于电池,由于客车空间的限制,对于实际车辆而言,电池的布置是现有技术人员需要深入考虑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在于提出一种电动客车,电池包布置合理。根据本技术的电动客车,包括:车架,所述车架上设有车厢,所述车厢包括车厢本体、车厢地板和楼梯,所述车厢本体上形成有前门、中门;前车桥和后车桥,所述前车桥和所述后车桥分别与所述车架相连且位于所述车架的底部,所述前车桥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前轮且所述后车桥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后轮;用于驱动前轮和后轮中至少一个的驱动电机;第一组电池包,所述第一组电池包与所述驱动电机相连,且所述第一组电池包设在所述车架上并位于所述车厢本体的后部;第二组电池包,所述第二组电池包与所述驱动电机相连,且所述第二组电池包的至少一部分设在所述楼梯的内部。根据本技术的电动客车,通过将第一组电池包设在车厢本体的后部,且将第二组电池包设在前轮的轮包上,从而可以使第一组电池包、第二组电池包与车厢空间间隔开,避免第一组电池包、第二组电池包占用车厢空间,从而提高乘车空间,增加乘客座椅数量,提高可承载量,而且还可以利于乘客获得更好的视野,提高乘车舒适性。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的电动客车,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所述车厢本体的后部形成有后舱,所述第一组电池包设在所述后舱内并位于所述后车桥的后侧。所述第二组电池包包括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所述第一电池包设在所述车厢本体的后部,且所述第二电池包设在所述楼梯的内部。所述第二电池包呈与所述楼梯空间相对应的阶梯状。所述楼梯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前车桥右端的所述前轮的轮包的上方,且所述第二电池包设在所述前车桥右端的所述前轮的轮包上,所述第二电池包的右侧设有用于取放所述第二电池包的舱门。 所述第一电池包设在所述第一组电池包的右侧。所述驱动电机包括左轮边电机和右轮边电机,所述左轮边电机与所述后车桥左端的后轮相连,且所述右轮边电机与所述后车桥右端的后轮相连。所述左轮边电机与所述后车桥左端的后轮之间设置有二级减速机构,所述右轮边电机与所述后车桥右端的后轮之间设置有二级减速机构。所述第一组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组电池包中的任一个均包括电池安装柜和置于所述电池安装柜内的电池,所述电池安装柜具有叉车叉孔结构,所述电池安装柜为上下盖箱体结构,所述车厢内设有导盲犬区,所述车厢地板为低地板结构。【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动客车的侧视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动客车的车架与电池的俯视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动客车的车厢内部俯视图。附图标记:电动客车100,车架1,前车桥2,后车桥3,驱动电机6,第一组电池包7,第二组电池包8,第一电池包81,第二电池包82,车厢11,车厢本体111,车厢地板112,车厢空间113,前门114,中门115,前轮4,后轮5,轮椅区118,楼梯119,导盲犬区117,左轮边电机61,右轮边电机6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描述中针对“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的描述均是指电动客车100正常停放、行驶时的方位。“横向”是指沿电动客车100宽度的方向,“纵向”是指沿电动客车100长度的方向。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动客车100,包括:车架1、前车桥2、后车桥3、驱动电机6、第一组电池包7和第二组电池包8。具体而言,车架1上设有车厢11,车厢11包括车厢本体111、车厢地板112和楼梯119,车厢本体111与车厢地板112之间共同限定出用于乘客乘坐、活动的车厢空间113。前车桥2和后车桥3分别与车架1相连且位于车架1的底部,前车桥2的两端(即前车桥2的左端和右端)分别设置有前轮4,后车桥3的两端(即后车桥2的左端和右端)分别设置有后轮5。驱动电机6用于驱动前轮4和后轮5中的至少一个,也就是说,驱动电机6可以仅驱动前轮4,即电动客车100为前驱车辆;驱动电机6可以仅驱动后轮5,即电动客车100为后驱车辆;或者驱动电机6同时驱动前轮4和后轮5,即电动客车100可以为四驱车辆。第一组电池包7和第二组电池包8分别与驱动电机6相连,以便为驱动电机6提供电力。第一组电池包7设在车架上并位于车厢本体111的后部,第二组电池包8的至少一部分设在楼梯119的内部。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动客车100,通过将第一组电池包7设在车厢本体111的后部,且将第二组电池包8的至少一部分设在楼梯119的内部,从而可以使第一组电池包7、第二组电池包8与车厢空间113间隔开,避免第一组电池包7、第二组电池包8占用车厢空间113,从而提高乘车空间,增加乘客座椅数量,提高可承载量,而且还可以利于乘客获得更好的视野,提高乘车舒适性。此外,通过将第一组电池包7和第二组电池包8与车厢空间113间隔开,还可以对第一组电池包7和第二组电池包8起到有效地保护作用,而且第一组电池包7和第二组电池包8与外部空间更加接近,有利于第一组电池包7和第二组电池包8的散热,由此可以提高第一组电池包7和第二组电池包8的使用寿命。综上,根据本技术的电动客车100的电池布置结构,相比于现有技术,电池的寿命及安全使用性能非常高,并且可获得更加宽敞的车厢空间113。另外,车厢本体111上形成有前门114和中门115。当然,也可以设置后门等。进一步地,本技术的电动客车100中,车架1可以为三段式车架。前门114位于车厢本体111的前侧,中门115位于车厢本体111的中部且位于轮椅区118对面。前车桥2可采用公交专用的门式高地板桥,后车桥3可采用高地板门式轮边驱动桥,参照图2和图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车厢本体111的后部具有后舱,第一组电池包7设在后舱内并位于后车桥3的后侧,且在第一组电池包7包括多个电池包时,这多个电池包可以在后车桥3的后侧沿左右方向、上下方向或倾斜方向布置。进一步地,车厢本体111的后部具有后舱,且后舱位于后车桥3的后侧。从纵向看,后舱位于最后一排座椅之后。结合图2和图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组电池包8包括第一电池包81和第二电池包82,第一电池包81设在车厢本体111的后部,且第二电池包82设在楼梯119的内部。进一步地,第二电池包82呈与楼梯空间相对应的阶梯状,也就是说,由于楼梯呈阶梯状,因此,设置在楼梯119内部的第二电池包82的上表面呈阶梯状,以增加第二电池包82的容量。参照图3,楼梯119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前车桥2右端的一个前轮4的轮包的上方,第二电池包82设在前车桥2右端的一个前轮4的轮包上。。换言之,第二电池包82设在前轮4的右轮包上,且位于楼梯119内部。进一步地,结合图2和图3,第二电池包82布置在楼梯119内部,且在第二电池包82朝向电动客车100外的一侧(即右侧)设置舱门用于取放第二组电池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客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所述车架上设有车厢,所述车厢包括车厢本体、车厢地板和楼梯;前车桥和后车桥,所述前车桥和所述后车桥分别与所述车架相连且位于所述车架的底部,所述前车桥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前轮且所述后车桥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后轮;用于驱动前轮和后轮中至少一个的驱动电机;第一组电池包,所述第一组电池包与所述驱动电机相连,且所述第一组电池包设在所述车架上并位于所述车厢本体的后部;以及第二组电池包,所述第二组电池包与所述驱动电机相连,且所述第二组电池包的至少一部分设在所述楼梯的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紫顺,宋海泉,李建,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