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海坤专利>正文

耐撞型车用减震前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61923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7 12:15
一种耐撞型车用减震前叉,包括竖管、横管和两根叉管,所述竖管的下端连接于横管的中部,所述横管的两端向外延伸,所述横管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弧形防护罩以及一上弧形挡板,各所述弧形防护罩的内缘中部固定于横管的外缘顶部,各所述上弧形挡板的外缘中部铰接于横管的外缘底部,各所述上弧形挡板的两侧分别铰接于一下弧形挡板的两侧,各所述叉管的上端固定于下弧形挡板的外缘中部,各所述上弧形挡板的两侧和弧形防护罩的两侧之间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弹簧;由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装卸便利,避免冲击和撞击直接作用于横管,从而有效减少了损坏的风险,提高了防护和减震效果,延长了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
,尤其涉及一种耐撞型车用减震前叉
技术介绍
前叉部件在车的结构中处于前方部位,它的上端与车把部件相连,车架部件与前管配合,下端与前轴部件配合,是组成车辆导向系统的重要部分。参见图1,显示了现有技术的前叉部件,其包含上端连接至车把的竖管101和设置于竖管101底端的横管102,以及两叉管103,所述叉管103的上端连接至所述横管102的两端,下端通过一旋转轴105可旋转的连接于车轮104,这种结构非常简单实用,而在出现撞击或摔倒等情况时,由于其位置关系,这种结构的横管及连接部位极易损坏,而一旦损坏前叉部件将难以修复,导致车辆的维护困难。为此,本技术的设计者有鉴于上述缺陷,通过潜心研宄和设计,综合长期多年从事相关产业的经验和成果,研宄设计出一种耐撞型车用减震前叉,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撞型车用减震前叉,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有效提供保护和减震功能,更具实用性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耐撞型车用减震前叉,包括竖管、横管和两根叉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管的下端连接于横管的中部,所述横管的两端向外延伸,所述横管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弧形防护罩以及一上弧形挡板,各所述弧形防护罩的内缘中部固定于横管的外缘顶部,各所述上弧形挡板的外缘中部铰接于横管的外缘底部,各所述上弧形挡板的两侧分别铰接于一下弧形挡板的两侧,各所述叉管的上端固定于下弧形挡板的外缘中部,各所述上弧形挡板的两侧和弧形防护罩的两侧之间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弹簧。其中:所述上弧形挡板的弧度与弧形防护罩的弧度相同,下弧形挡板的弧度与弧形防护罩的弧度相反。其中:所述弹簧为碟形弹簧、环形弹簧、板弹簧或螺旋弹簧。其中:各所述叉管下端分别设有供旋转轴两端穿置的轴孔,一车轮可旋转的支撑于旋转轴上并位于两根叉管之间。其中:所述弧形防护罩、上弧形挡板和下弧形挡板为半圆形或半椭圆形。通过上述结构可知,本技术的耐撞型车用减震前叉具有如下效果:1、结构简单,装卸便利;2、提供横管的有效防护,避免冲击和撞击直接作用于横管;3、同时也避免了这些外力作用于连接部位,从而有效减少了损坏的风险,提高了防护和减震效果,延长了使用寿命。本技术的详细内容可通过后述的说明及所附图而得到。【附图说明】图1显示了现有技术中的前叉结构。图2显示了本技术的耐撞型车用减震前叉的结构示意图。图3显示了图2中的部分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11、竖管;12、横管;13、叉管;14、车轮;15、旋转轴;16、弧形防护罩;17、上弧形挡板;18、下弧形挡板;19、弹簧。【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2和图3,显示了本技术的耐撞型车用减震前叉。所述耐撞型车用减震前叉包括竖管11、横管12和两根叉管13,所述竖管11的上端可连接至车把,下端连接于横管12的中部,所述横管12的两端向外延伸,各所述叉管13下端分别设有供旋转轴15两端穿置的轴孔,一车轮14可旋转的支撑于旋转轴15上并位于两根叉管13之间,其中,所述横管12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弧形防护罩16以及一上弧形挡板17,各所述弧形防护罩16的内缘中部固定于横管12的外缘顶部,优选的可通过焊接进行固定,各所述上弧形挡板17的外缘中部铰接于横管12的外缘底部,各所述上弧形挡板17的两侧分别铰接于一下弧形挡板18的两侧,各所述叉管13的上端固定于下弧形挡板18的外缘中部,各所述上弧形挡板17的两侧和弧形防护罩16的两侧之间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弹簧19,优选的在两侧的两端分别设有弹簧,各所述弹簧19的一端铰接于弧形防护罩16的端部,另一端铰接于上弧形挡板17的端部,参见图3,所述上弧形挡板17的弧度与弧形防护罩16的弧度相同,下弧形挡板18的弧度与弧形防护罩16的弧度相反,即上弧形挡板17的弧形为朝上凸出,下弧形挡板18的弧形为向下凸出,由此,可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为叉管13提供减震功能,防护罩则为横管提供了有效的防护。各所述叉管13可为减震管。其中,所述弹簧19为碟形弹簧、环形弹簧、板弹簧或螺旋弹簧。其中,所述弧形防护罩16、上弧形挡板17和下弧形挡板18可为半圆形、半椭圆形等合适的形状。由此可见,本技术能提供横管的有效防护,避免冲击和撞击直接作用于横管,同时也避免了这些外力作用于连接部位,从而有效减少了损坏的风险,提高了防护和减震效果,提尚了使用寿命。显而易见的是,以上的描述和记载仅仅是举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技术的公开内容、应用或使用。虽然已经在实施例中描述过并且在附图中描述了实施例,但本技术不限制由附图示例和在实施例中描述的作为目前认为的最佳模式以实施本技术的教导的特定例子,本技术的范围将包括落入前面的说明书和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任何实施例。【主权项】1.一种耐撞型车用减震前叉,包括竖管、横管和两根叉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竖管的下端连接于横管的中部,所述横管的两端向外延伸,所述横管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弧形防护罩以及一上弧形挡板,各所述弧形防护罩的内缘中部固定于横管的外缘顶部,各所述上弧形挡板的外缘中部铰接于横管的外缘底部,各所述上弧形挡板的两侧分别铰接于一下弧形挡板的两侧,各所述叉管的上端固定于下弧形挡板的外缘中部,各所述上弧形挡板的两侧和弧形防护罩的两侧之间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弹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撞型车用减震前叉,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弧形挡板的弧度与弧形防护罩的弧度相同,下弧形挡板的弧度与弧形防护罩的弧度相反。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耐撞型车用减震前叉,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为碟形弹簧、环形弹簧、板弹簧或螺旋弹簧。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耐撞型车用减震前叉,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叉管下端分别设有供旋转轴两端穿置的轴孔,一车轮可旋转的支撑于旋转轴上并位于两根叉管之间。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耐撞型车用减震前叉,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防护罩、上弧形挡板和下弧形挡板为半圆形或半椭圆形。【专利摘要】一种耐撞型车用减震前叉,包括竖管、横管和两根叉管,所述竖管的下端连接于横管的中部,所述横管的两端向外延伸,所述横管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弧形防护罩以及一上弧形挡板,各所述弧形防护罩的内缘中部固定于横管的外缘顶部,各所述上弧形挡板的外缘中部铰接于横管的外缘底部,各所述上弧形挡板的两侧分别铰接于一下弧形挡板的两侧,各所述叉管的上端固定于下弧形挡板的外缘中部,各所述上弧形挡板的两侧和弧形防护罩的两侧之间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弹簧;由此,本技术结构简单,装卸便利,避免冲击和撞击直接作用于横管,从而有效减少了损坏的风险,提高了防护和减震效果,延长了使用寿命。【IPC分类】B62K21-02【公开号】CN204587188【申请号】CN201520225342【专利技术人】刘海坤 【申请人】刘海坤【公开日】2015年8月26日【申请日】2015年4月14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耐撞型车用减震前叉,包括竖管、横管和两根叉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管的下端连接于横管的中部,所述横管的两端向外延伸,所述横管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弧形防护罩以及一上弧形挡板,各所述弧形防护罩的内缘中部固定于横管的外缘顶部,各所述上弧形挡板的外缘中部铰接于横管的外缘底部,各所述上弧形挡板的两侧分别铰接于一下弧形挡板的两侧,各所述叉管的上端固定于下弧形挡板的外缘中部,各所述上弧形挡板的两侧和弧形防护罩的两侧之间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弹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海坤
申请(专利权)人:刘海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