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膜平面化的半导体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41982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6 13:05
一种薄膜平面化的半导体工艺,在现有的利用石墨烯薄膜来制作半导体工艺中,常常会遇到薄膜受损严重的情况。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光刻与溅射工艺相结合,并利用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刻蚀(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ICP),来保证石墨烯薄膜和金属结构的完整接触。在提高了金属和衬底的粘附性的同时,又不损坏石墨烯的薄膜结构,大大提高了半导体器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半导体器件的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薄膜平面化的半导体工艺
技术介绍
半导体器件的加工工艺主要分为平面工艺和体工艺,体工艺要求器件的尺寸足够大,且不利于精确控制加工尺寸,尤其在涉及到薄膜技术时,由于器件上的不同高度形成的台阶,会使薄膜跟台阶接触的断面下方有部分薄膜悬空,极易导致薄膜的断裂或破损,严重影响了器件的结构和稳定性。石墨烯是一种具有零带隙、高迀移率、低电阻率和高透光性的新型碳材料,厚度只有0.34nm。利用其能带结构和相关性质,可以制成很多半导体领域的器件,而在器件的结构中,为了保证石墨烯薄膜和器件的完整接触,即保证石墨烯不会由于器件结构的高度差过大而断裂,需要使高度差降到最低。但如果减薄材料的沉积厚度,又会使后续一些工艺的稳定性受到影响,比如减少绝缘层的厚度会导致漏电现象,降低金属的厚度会使金属与衬底粘合性变差。传统的石墨烯半导体器件的制作方法是先转移石墨烯到目标衬底上,然后对带有石墨烯的衬底进行电子束光刻和蒸发沉积金属。蒸发形成的金属虽然沉积速率高,然而不能沉积金属合金,同时蒸发出来的原子或分子的量较大且速度不稳定,这些都会导致金属与衬底的附着性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薄膜平面化的半导体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工艺步骤如下:S1将带有绝缘介质层的硅片洗净后,准备光刻,此时绝缘介质层(2)在硅衬底(1)上;S2光刻,光刻胶(3)在绝缘介质层(2)上;S3用光刻胶(3)作掩膜,ICP刻蚀,刻蚀凹槽;S4选择好刻蚀参数,在刻蚀完成后去胶,并用台阶仪测量所刻蚀凹槽的深度;S5溅射金属,溅射的厚度为上一步测出的对应深度,则此时溅射的金属材料(4)刚好能填平S3所刻蚀的凹槽;S6用有机溶液剥离掉多余的金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晨刘奇孙捷许坤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