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93846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公开一种具有变换致动部件和控制部件之间的相对角度位置的行星齿轮组件的自行车变速控制装置。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其变速控制装置包括一个可与内啮合齿轮啮合起来以绕着一个固定基座驱动许多的行星齿轮的控制部件。该固定基座部件最好包括一个整体连接到其上的恒星齿轮。这些行星齿轮最好由构形成以拉紧或放松一个自行车变速绳缆的致动部件带动。诸行星齿轮的旋转结果致使该自行车变速绳缆拉紧或放松。该变速控制装置可包括一个控制相对于基座部件的致动部件位置的定位机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一般涉及一种自行车的变速控制装置,更准确地说,涉及一种用于转换具有变换在致动部件和底座部件之间的相对角度位置的行星齿轮机构的、自行车变速器的扭曲夹持变速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骑自行车的人更喜欢易于运行且操作不费力的变速控制装置。通常的扭曲夹持型变速控制装置包括一个与可旋转地安装在自行车把手上面的控制夹持件可操作地接合在一起的绳缆缠绕部件。在通常的扭曲夹持变速控制装置中,控制夹持件和缠绕部件之间的旋转角度的转动比是1∶1。人们一直企图通过缩小缠绕部件的直径来减小已知的扭曲夹持变速控制装置的操作力。然而,由于已知装置的缠绕部件相对把手共轴地安装,所以不可能有一个具有比该把手的直径更小直径的缠绕部件。操作力还可以通过加大控制夹持件的直径来减小。然而,这种型式的工程设计受到人手的构造特征的限定。尺寸过大的控制把手对于手小的骑自行车的人来说,在发挥骑车效能方面尤其不利。加之,控制夹持件的外观也由于加大的控制把手而受到了负面影响。控制夹持件尺寸的增加与变速控制装置重量的增加响应,如果希望把自行车及其元件的重量减至最低,这就很不利了。因而,希望提供一种包括控制该控制夹持件和缠绕部件之间旋转角度的转动比的齿轮机构的变速控制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避免在操作现有技术扭曲夹持变速装置时要求使用的大量气力的扭曲夹持变速装置。一种转换具有变换致动部件和控制部件之间的相对角度位置的行星齿轮机构的自行车变速控制装置被公开了。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其变速控制装置包括一个可与内啮合齿轮啮合的控制部件,以围绕着固定基座部件驱动许多行星齿轮。该固定基座部件最好包括一个整体与其相连的恒星齿轮。行星齿轮最好由构置成拉紧并放开自行车变速绳缆的致动部件来带动。行星齿轮转动的结果使自行车变速绳缆拉紧或放松。此变速控制装置可包括控制致动部件相对于底座部件的位置的定位机构。从下面的详述中,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清楚明白地了解本专利技术之目的、特点及优点。然而,可以理解在指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时,详述的说明书和具体例子是通过说明性地给出而不是限制性。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以内可进行许多修改和变更,但不会超出其精神,而且,本专利技术包括全部这样的更改。附图说明参照附图,可以更容易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其中图1为有本专利技术的变速控制装置安装于其上面的自行车把手的透视图;图2为用空转轮作定位机构的本专利技术的变速控制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的分解图;图3为用空转轮作定位机构的本专利技术的变速控制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变速控制装置的基座部件的局部剖视图;图5A为本专利技术的行星齿轮的剖视图;图5B为本专利技术的行星齿轮的顶视平面图;图6A为本专利技术的致动部件的优选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图6B为图6A中所示出的致动部件的顶视平面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行星齿轮机构优选实施例的顶视平面图;图8为用来使空转轮偏向控制部件的波垫圈的侧面载面视图;图9示出未受齿轮板支撑的行星齿轮轴的变形;图10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一个内啮合齿轮的后视侧视与前视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变速控制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的部分分解侧视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变速控制装置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截面视图;图13为图12中所示的变速控制装置的实施例的侧视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的变速控制装置的又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侧视图;及图15为图14中所示的变速控制装置的定位部件的透视图。在全部附图的几个侧视图中,同样的数字指的同样的部件。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描绘了安装在自行车的把手12上的、本专利技术的变速控制装置的10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变速控制装置10最好通过配置在变速支架14中的固定带条固定到把手12上。如下详述,将变速控制装置10构形成能操纵缠绕部件,以拉紧或放松变速器控制绳缆。如图1所示,变速控制装置10包括容纳变速器控制绳缆的第一通道16,该第一通道16与缠绕部件(未示出)相连。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将变速控制装置还构形成能操纵指示器的第二控制绳缆,除变速的控制绳缆外。在这方面,变速控制装置10包括容纳第二控制绳缆的第二通道18,该第二通道18也与缠绕部件相连。变速控制装置10最好包括一个固定地与把手12相连接的固定夹持件19和一可绕着把手12旋转的控制夹持件罩20。将变速控制装置10构形成控制夹持件罩20的旋转可转换成缠绕部件的旋转,如下详述。通过使缠绕部件旋转,变速控制装置10借助于本技术中已知的变速器控制绳缆控制拨链器。为了显示变速齿轮的位置,变速控制装置10包括一个具有导向24和指示器面板26的变速齿轮定位指示器2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导向24是固定的且指示器面板26可以相对于把手12旋转。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指示器板26是固定的且导向可以相对于把手12旋转。在任何一个实施例中,这种旋转元件最好可操作地与缠绕部件相联系,以便缠绕部件的旋转可以转换成变速齿轮定位指示器22的旋转元件的相应旋转。该变速控制装置10可以与其它控制装置结合安装在把手12上面。例如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制动控制组件300被连接到与变速控制装置10相邻的把手12上。此制动控制组件300包括制动杆32,连接到把手12上的制动杆支架310和制动绳缆调节器330。将制动控制组件300的尺寸成为向骑自行车的人提供符合人体工程学的令人满意地接近制动控制组件300以及变速控制装置10。此外,电连接到自行车计算器(未示出)上的计算机控制开关350最好设置在变速支架14上。如图1所示,计算机控制开关350最好位于变速支架14上的这个位置上,即当骑自行车人握住把手时,用其拇指就可以够得着它。现在,将详述变速控制装置10的结构。尽管随之的说明指的是用于控制后拨链器且连接到自行车把手12的右端部的变速控制装置10,但此变速控制装置的相同设计在针对齿轮位置数目更改后可以设置在该把手的左端上。在优选实施例中,前拨链器的变速控制装置包括三个齿轮位置,而后拨链器的变速控制装置则可有5、6、7、8或9个齿轮位置。现在,将参照图2和图3述说变速控制装置10的各个部件。夹持罩20最好可沿两个方向旋转。如图2中A所标示,使夹持罩20沿着第一个方向旋转,致使变速器控制绳缆绕着一个缠绕部件被缠绕起来。如图2中B所标示,使夹持罩20沿着第二个方向旋转,致使变速器控制绳缆被松开。该缠绕部件的运作在下面将作进一步详述。夹持罩20最好包括起纹理表面28以提供骑自行车人的夹持和夹持罩20之间的磨擦力。图2中所示的起纹理表面28的上面包括许多隆起处。然而,本专利技术的起纹理表面28并不局限于图2中所示的实施例,而可以包括任何便于夹持该夹持罩20的纹理。使夹持罩20的尺寸成为可被装进控制部件30。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夹持罩20包括许多导向槽,它们与控制部件30上的突出导向34相应并使其尺寸成为与其啮合。如果夹持罩20被装在控制部件30上,且突出导向34被定位在导向槽32中,夹持罩20就被牢牢地装在控制部件30上且夹持罩20的旋转则被转换成控制部件30的旋转。本专利技术的变速控制装置运用了行星齿轮机构,用于变换致动部件60的相对角度的旋转。此行星齿轮机构40包括一个恒星齿轮42、一个内啮合齿轮44和许多行星齿轮46。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恒星齿轮包括45个齿,每个行星齿轮包括14个齿而内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速控制装置,其包括:基座部件;可绕此基座部件旋转的控制部件;致动部件,其有致动部件轴线,该致动部件可绕着围绕该致动部件轴线的基座部件旋转;可操作地连接到该控制部件和致动部件上的行星齿轮组件,该行星齿轮组件有恒星齿轮和至少两个行星齿轮,每个行星齿轮均有上述行星齿轮绕着旋转的行星齿轮轴线,其中该行星齿轮轴线大体上与该致动部件轴线平行;及可操作地与该基座部件连接在一起的定位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花谷雅裕
申请(专利权)人:岛野新私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SG[新加坡]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