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潭城专利>正文

碟式刹车片夹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3041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碟式刹车片夹持结构,装设在碟式刹车器中夹持碟刹盘的刹车结构,其特征在于二个碟刹车片与一元柚及一调整盖相互配合装设定位的方式,其利用二个弹性夹件以“内缩”与“外张”的变形得以相互迫紧嵌结,使二碟刹车片能稳固地装置于该碟刹盘二旁侧,碟刹盘受二碟刹车片的夹持而执行刹车动作。(*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所属领域本技术是与自行车的碟式刹车器有关,特别是指一种碟刹片夹持结构,是用以装设在一碟式刹车器的刹车结构上以供夹持摩擦一碟刹盘而执行刹车的动作。上述的碟式刹车器结构,虽有其新颖性与进步性,然而在组装该二碟刹车片35、36时,由于其相对应配合的调整盖37与主轴34大多以金属材料制成,进而能藉由磁铁39、40吸附以当作连结固定的介质促使该二碟刹车片35、36装设定位于碟刹盘两旁侧;又,磁铁39、40的尺寸以及该调整盖37与该主轴34外周的配合关系,通常仅为较小面积接触,因此常造成吸附效果不佳,导致在装设该二碟刹车片35、36花费较多的组装时间与增进磁铁39、40的磁性处理,进而导致生产成本较高;同时二磁铁39、40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其容易吸附灰尘及杂质加入,且磁性也会减弱而造成该二碟刹车片35、36的装设位置会产生位移,换言之,当碟刹盘受夹持时,可能因该二碟刹车片35、36的夹持摩擦根本无法达成最佳的刹车效果,为此利用磁性吸附结构本质中所无法避免的缺点。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人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该刹车结构至少包含有一主轴是设于碟刹盘的一侧方向,一调整盖设在该碟刹盘的另一侧方向,以及二碟刹车片则是各设在该碟刹盘的两旁侧,且设置于该主轴与该调整盖之间,该二碟车片则分别以金属制成的一蹄片的一侧面上藉由固结方式来连结一具有耐磨、耐热的闸块;其特征在于该刹车结构的二碟刹车片与该主轴以及该调整盖相互配合装设定位方式,利用二弹性夹件的弹性变形扩径而得以迫紧嵌结,促使该二碟刹车片能稳固地装置于该碟刹盘两旁侧,以供该碟刹盘受该二碟刹车片的夹持摩擦而执行刹车的动作,进而达到前述的专利技术目的。图2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并显示装设于一碟式刹车器。图3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部分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图3部分结构的构件立体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图6是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放大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图8是本技术再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9是本技术又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附图说明图10是本技术更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轨道支架……10环齿部……11轨道……12弹簧………13固定支臂……20 枢接部……21刹车结构……30 刹车座……31、32棘齿凸轮……33 主轴………34碟刹车片……35、36 调整盖……37刹车钢索组……38 磁铁……39、40碟式刹车器……5 碟刹盘……6刹车结构……50 刹车座……51、52棘齿凸轮……53 主轴……54O型环……541 栓柱……542沟槽部……543斜角……545调整盖……55 O型环……551栓柱……552 沟槽部……553斜角……555 碟刹车片……56蹄片……561 闸块……562槽部……563 内沟部……564碟刹车片……57 蹄片……571闸块……572 槽部……573内沟部……574刹车钢索组……58弹性夹件……59 轨道支架……60环齿部……61 轨道……62弹簧……63 固定支臂……70身部……71 枢接部……72主轴……90 弹性夹件……90’栓柱……91 调整盖……92栓柱……93 沟槽部……94锥斜段……95 碟刹车片……97、98碟刹盘……99 间隙……(H)弹性夹件……80 弹性夹件……82弹性夹件……84由于二弹性夹件59是分别呈 状以供其周边能按压张合,所以二碟刹车片56、57与该主轴54及该调整盖55相配合装设定位的方式,并非经过磁铁或磁性物件,而是利用二弹性夹件59先以压缩的弹性变形方式分别套入在二碟刹车片56、57的蹄片561、571的槽部563、573,再使捷地将该主轴54的栓柱542与调整盖55的栓柱552,分别与该二碟刹车片56、57各自的槽部563、573分别卡嵌弹性夹件59,进而让二弹性夹件59得以弹性变形扩径以卡紧嵌结在二碟刹车片56、57的蹄片561、571,以及主轴54的栓柱542与调整盖55的栓柱552;如此得以让二碟刹车片56、57在组装时,因二弹性夹件59分别卡在栓柱542、552的沟槽部543、553上,有内缩弹力造成经主轴54方向和调整盖55方向移动,促使二碟刹车片56、57的蹄片561、571与主轴54以及调整盖55更紧密结合,让二碟刹车片56、57能便捷稳固地装置于碟刹盘6两旁侧,并使之得以维持长时间稳固地装置于碟刹盘两旁侧,取得最佳刹车效果。当然本技术结构中的主轴的栓柱与调整盖的栓柱,也可以将其结构进行变化,如图6与图7所示,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碟刹车片夹持结构,其构件中的主轴90的栓柱91与调整盖92的栓柱93,就是在各自的沟槽部94形成有呈由外向内倾斜的锥斜段95,进而构成预定间隙(H),如此该两弹夹件90’92’则能嵌于沟槽部94的锥斜段95上,而使二碟刹车片97、98在组装时,更能稳固地分别卡嵌于主轴90的栓柱91与调整盖92的栓柱93上,达到主轴90与调整盖92以及二碟刹车片97、98更紧密地贴合。下面,请参阅图8,本技术再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碟刹车片夹持结构,是用以装设于一碟式刹车器5的一刹车结构50上以供夹持摩擦一碟刹盘6而达到刹车的功效;由于本技术再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碟式刹车片夹持结构,其各构件部位间的连结关系与相关位置是与前一较佳实施例的构件相同,在此不做叙述;至于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碟刹车片夹持结构的不同点在于其二弹性夹件80是分别呈 状,能使二碟刹车片56、57与主轴54以及该调整盖55相配合装设的方式,是利用两个分别呈 状的弹性夹件80周边81以执行弹性的变形扩径而得以相互迫紧嵌结,进而使二碟刹车片56、57能稳固地装置于碟刹盘6两旁侧,以供碟刹盘6受二碟刹车片56、57的夹持摩擦而执行刹车的动作。本技术又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碟刹车片夹持结构,如图9所示,其各构件部位间的连结关系是与相关位置与前二个较佳实施例的构件相同,其不同点在于其二弹性夹件82是分别呈 状,其功效一样能使二碟刹车片56、57与该主轴54以及该调整盖55相配合装设的方式,得以利用该两个分别呈 状的弹性夹件82周边,以供执行弹性的变形扩径而得以使该二个碟刹车片56、57与该主轴54以及该调整盖55能相互迫紧嵌结。例如本技术更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碟刹车片夹持结构,如图10所示,其所装设的二弹性夹件84则分别呈 状,其功效一样能使二碟刹片56、57与该主轴54以及该调整盖55相配合装设,得以利用该两个分别呈 状的弹性夹件84,以供执行弹性的变形扩径而得以使该二碟刹车片56、57与该主轴54以及该调整盖55能相互迫紧嵌结。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人通过如上结构的设计,达到了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克服了已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使产品质量和使用寿命均有所提高。权利要求1.一种碟式刹车片夹持结构,其至少包括有一主轴设于碟刹盘的一侧方向,一调整盖设于碟刹盘的另一侧方向,以及二碟刹车片则各自设于该碟刹盘的两侧,且设置于主轴与该调整盖之间,二碟刹车片分别以金属制成的一蹄片的一侧上藉由固结方式来连结一闸块;其特征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碟式刹车片夹持结构,其至少包括有一主轴设于碟刹盘的一侧方向,一调整盖设于碟刹盘的另一侧方向,以及二碟刹车片则各自设于该碟刹盘的两侧,且设置于主轴与该调整盖之间,二碟刹车片分别以金属制成的一蹄片的一侧上藉由固结方式来连结一闸块;其特征在于:该刹车结构的主轴与调整盖,其两者相对于碟刹盘方向的侧面均各自形成有一栓柱,而该二栓柱的端缘均形成有斜角,以及于斜角下方分别形成有一沟槽部以供该二栓柱得以分别嵌套一弹性夹件;另二碟刹车片各自的蹄片在自身相对于闸块的另一侧面,则是往内凹陷形成能供二弹性夹件各自相对应套入的槽部,而各槽部中则又形成有内沟部,使得该二弹性夹件能以压缩方式的弹性变形套入在二碟刹车片的蹄片的槽部内,进而使二弹性夹件得以弹性变形扩径嵌结于其槽部中的内沟部;该主轴的栓柱与该调整盖的栓柱分别用自身栓柱的斜角嵌入二碟刹车片各自的槽部,并以栓柱的沟槽部卡嵌该二弹性夹件,促使二碟刹车片能稳固地装置于碟刹盘两旁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潭城
申请(专利权)人:黄潭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