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吕清波专利>正文

一种摩托车防震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0258 阅读:4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托车防震车架,包括立管、主梁、后横管、后支撑管、前支撑管、斜管和横支撑梁,还包括一悬挂连接件,在该悬挂连接件与前支撑管、斜管之间设置有由螺栓和弹簧构成的减震装置,在悬挂连接件与横支撑梁之间装置有由螺栓和缓冲胶管构成的减震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很好地吸收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振动,杜绝发动机与车架发生共振,减震效果优异,使得摩托车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骑乘舒适性。(*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摩托车领域,更确切地说是指一种具有防震功能的摩托车车架。
技术介绍
如图1、图2所示,现有的摩托车车架大都为摇篮式车架,主要由立管1、主梁2、后横管3、后支撑管4、前支撑管5、斜管6和横支撑梁7构成,发动机为CG顶杆机状态,通过螺栓与前支撑管5、斜管6和横支撑梁7上的支撑座固定连接,两者之间为硬连接,车架与发动机不能很好的匹配,在发动机开始工作时,产生的震动会传递到车架,使车架整体产生共震,整车在行驶过程中震动的特别严重,一般发动机转速在3000r/min-3500r/min时就开始震动,随着发动机转速的提高,震动频率会逐步增大,造成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手脚及全身有发麻的感觉,摩托车的安全性和骑乘舒适性差,针对这一问题,中国专利ZL200320104789.2就公开了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摩托车车架,它主要是通过降低车架刚性来实现减震的,但其发动机与车架之间仍为刚性连接,因而减震效果十分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摩托车车架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减震效果明显的摩托车防震车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摩托车防震车架包括立管、主梁、后横管、后支撑管、前支撑管、斜管和横支撑梁,还包括一悬挂连接件,在该悬挂连接件与前支撑管、斜管之间设置有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包括螺栓和弹簧,悬挂连接件呈包绕摩托车发动机底部的折弯状,包括两个弧面段,其内侧设有凸起的支耳,支耳上开设有与摩托车发动机相匹配的安装孔,悬挂连接件的外侧两端分别与前支撑管和斜管相对应,其上设有安装座,前支撑管和斜管上设有与之相对的支撑座,安装座和支撑座通过螺栓和套装在螺栓上的弹簧弹性连接,弹簧位于安装座和支撑座之间。所述安装座和支撑座为角板,角板一侧横向设置,螺栓及弹簧垂直设置。所述安装座和支撑座为横向设置的直板,直板上设置有加强板或加强肋,螺栓及弹簧垂直设置。所述支耳为三个,支耳之间的连线构成一三角形。所述悬挂连接件与横支撑梁之间也设置有减震装置,该减震装置包括螺栓和缓冲胶管,悬挂连接件底部和横支撑梁上开设有相对应的安装通孔,两者之间通过螺栓连接,缓冲胶管套装于螺栓位于横支撑梁内的部分。所述缓冲胶管与螺栓之间套装有隔离套筒。所述缓冲胶管外套装有支撑套筒。所述支撑套筒为双层结构。本技术的车架上设置有悬挂连接件,发动机可固装在该悬挂连接件上,然后通过螺栓和弹簧悬设在车架主体上,从而实现软连接,通过弹簧来吸收发动机的振动,分解共振频率,减少发动机对车架的震动,减小振动噪声。通过在悬挂连接件与横支撑梁之间设置二级缓冲胶可进一步提升减震效果,摩托车与人直接接触的部位不会有明显的振动,发动机与车架不易发生共振现象,使得摩托车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骑乘舒适性。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摩托车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摩托车车架上固定有发动机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悬挂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摩托车防震车架上安装有发动机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悬挂连接件与横支撑梁之间的减震装置的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如图3、图4所示,车架主体主要由立管1、主梁2、后横管3、后支撑管4、前支撑管5、斜管6和横支撑梁7构成,悬挂连接件8呈包绕摩托车发动机9底部的折弯状,由弧面段11和弧面段12构成,其内侧设有三个凸起的支耳10,三个支耳之间的连线构成一三角形,以提高安装发动机的牢固性和稳定性,支耳10上开设有与摩托车发动机9相匹配的安装孔,悬挂连接件8的外侧两端分别与前支撑管5和斜管6相对应。如图4、图5所示,悬挂连接件8上设有安装座13,前支撑管5和斜管6上设有与之相对的支撑座14,安装座13和支撑座14通过螺栓15和套装在螺栓上的弹簧16弹性连接,弹簧16位于安装座13和支撑座14之间,安装座13和支撑座14呈角板状,两角板相对的一侧横向平行设置,螺栓15及弹簧16垂直设置,当然,安装座13和支撑座14也可为横向设置的直板,直板上可设置加强板或加强肋,只要便于螺栓15及弹簧16保持垂直状态即可。如图4、图6所示,悬挂连接件8的底部和横支撑梁7上开设有相对应的安装通孔,两者之间通过螺栓17连接,缓冲胶管18套装于螺栓17位于横支撑梁7内的部分,在缓冲胶管18与螺栓17之间套装有隔离套筒19,在缓冲胶管18外套装有双层支撑套筒20,以便于缓冲胶管18能很好地吸收发动机的振动。本技术通过两万公里的路试验证,整车震动有明显好转,按发动机转速分段验证,震动频率的情况如下3000r/min-----3500r/min轻微震动(驾驶员无明显感觉)3500r/min-----5000r/min轻微震动(驾驶员无明显感觉)5000r/min-----6000r/min轻微震动(驾驶员可以接受)6000r/min-----7000r/min轻微震动(驾驶员可以接受)7000r/min-----8000r/min轻微震动(驾驶员可以接受)8000r/min以上 轻微震动(驾驶员可以接受)整改前的震动频率的情况如下3000r/min-----3500r/min轻微震动(驾驶员感觉明显)3500r/min-----5000r/min轻微震动(驾驶员感觉明显)5000r/min-----6000r/min震动严重(驾驶员无法接受)6000r/min-----7000r/min震动严重(驾驶员无法接受)7000r/min-----8000r/min震动严重(驾驶员无法接受)8000r/min以上 震动严重(驾驶员无法接受)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专利技术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例如在悬挂连接件与车架主体之间的不同位置设置多组由螺栓和弹簧构成的减震装置,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发动机通过悬挂连接件安装在车架主体上、悬挂连接件与车架主体之间设置有的减震装置的摩托车车架,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防震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立管、主梁、后横管、后支撑管、前支撑管、斜管和横支撑梁,还包括一悬挂连接件,在该悬挂连接件与前支撑管、斜管之间设置有减震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防震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装置包括螺栓和弹簧,悬挂连接件呈包绕摩托车发动机底部的折弯状,包括两个弧面段,其内侧设有凸起的支耳,支耳上开设有与摩托车发动机相匹配的安装孔,悬挂连接件的外侧两端分别与前支撑管和斜管相对应,其上设有安装座,前支撑管和斜管上设有与之相对的支撑座,安装座和支撑座通过螺栓和套装在螺栓上的弹簧弹性连接,弹簧位于安装座和支撑座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防震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和支撑座为角板,角板一侧横向设置,螺栓及弹簧垂直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防震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和支撑座为横向设置的直板,直板上设置有加强板或加强肋,螺栓及弹簧垂直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防震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耳为三个,支耳之间的连线构成一三角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防震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连接件与横支撑梁之间也设置有减震装置,该减震装置包括螺栓和缓冲胶管,悬挂连接件底部和横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防震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立管、主梁、后横管、后支撑管、前支撑管、斜管和横支撑梁,还包括一悬挂连接件,在该悬挂连接件与前支撑管、斜管之间设置有减震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昌福
申请(专利权)人:吕清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