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自行车及其鞍座、制动器的
现在我们用的各种自行车若以一定速度继续行驶,就需一个与骑行阻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推动力,此推动力就由人的蹬踏或辅助发动机来完成,而忽视了人体自重所产生的动力,本申请人已获专利权的ZL95234073.9号专利对此虽有所专利技术创新,但仍不尽完善,如人体在自行车上的重心变化、鞍座与后闸的结构及其布置、内部阻力大等问题未能更为合理有效的得到解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显著助力效果并配以鞍座及后闸的自行车。这种人体自重助力自行车,包括车架,装在车架前端的前叉,装在前叉上端的车把,装在前叉下端的前轮,活动装在车架的中接头上的后摇臂,固接在后摇臂前端的装有限位罗栓并带有闸线定位架的限位架,与后摇臂连为一体并装有大链轮与脚踏的接头,装在后摇臂上的后闸,装在后摇臂上的回复连轮,装在后摇臂上的后轮,装在后轮轴皮两端的左飞轮和右飞轮,上端固定在车架上,下端固定在后摇臂上的减震器,装在车架上的鞍座,装在车架上的滑轮,一端固定在后摇臂上,一端通过滑轮联接在链条上的钢丝绳,一端联接钢丝绳,一端通过左飞轮固定在回复链轮上的链条。由于鞍座采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人体自重助力自行车,包括装在车架(2)前端的前叉(1),装在前叉(1)上端的车把(3),装在前叉(1)下端的前轮(4),装在后摇臂(16)上的后轮(38),装在后轮(38)轴皮右侧的右飞轮(40),其特征是车架(2)上的双上管(29)与前管、立管、减震器夹(21)、鞍座架(27)联为一体,车架(2)的立管上有立管弯头(14),装在立管弯头(14)和鞍座架(27)上的鞍座(42),活动装在立管弯头(14)上的滑轮(30),活动装在中接头(9)上的后摇臂(16),装在后摇臂(16)前端上的限位螺栓(6),与后摇臂(16)连为一体的接头(11)和减震器支架(19),装在接头( ...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