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复反射器与车身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93714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5 0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回复反射器与车身的连接结构,包括位于内侧且整体呈板状的车身钣金件和安装在车身钣金件外侧的回复反射器,所述车身钣金件外表面设置凹槽,所述回复反射器安装在所述车身钣金件的凹槽内,所述回复反射器的周边向外设有外翻的翻边,翻边外端向所述凹槽侧壁逐渐靠拢并位于临近车身钣金件的凹槽周边轮廓位置处;在所述车身钣金件的凹槽底部与回复反射器之间设有至少一个垫块,所述垫块与回复反射器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防止回复反射器挤压变形,提高回复反射器与车身连接的美观性;同时生产难度低,制造误差小,安装简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灯具
,尤其涉及一种回复反射器与车身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回复反射器主要运用于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的后灯侧灯及高速公路等交通安全警示标志,其主要原理是光线照射到回复反射器的反光片上,反光片的内侧设置很多三棱镜状的凸起阵列,光线经过三棱镜阵列的折射后返回,形成无源反光效果,从而对周围的行人、车辆等起到一个警示的作用,减小夜间车辆碰撞事故的发生。为了汽车外部造型的美观,回复反射器往往安装在汽车预留的凹槽中,然而汽车预留的凹槽往往较浅,使得回复反射器的厚度较薄,回复反射器的整体刚性减弱,特别是两侧离安装点较远的部位,用手挤压可以感觉到明显的变形,使得回复反射器与车体之间出现明显的缝隙,影响整体的美观。同时,长时间的使用也很容易造成回复反射器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回复反射器与车身连接结构易于挤压变形,同时影响整体美观,安装不便的不足,提供一种回复反射器与车身连接结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回复反射器与车身的连接结构,包括位于内侧且整体呈板状的车身钣金件和安装在车身钣金件外侧的回复反射器,所述车身钣金件外表面设置凹槽,所述回复反射器安装在所述车身钣金件的凹槽内,该回复反射器内侧面轮廓与所述凹槽配合;所述回复反射器的周边向外设有外翻的翻边,翻边外端向所述凹槽侧壁逐渐靠拢并位于临近车身钣金件的凹槽周边轮廓位置处;在所述车身钣金件的凹槽底部与回复反射器之间设有至少一个垫块,所述垫块与回复反射器固定连接。这样,回复反射器的周边与车身钣金件凹槽周边的轮廓之间缝隙更小,在视觉上更加平滑、美观。同时回复反射器与车身钣金件之间的垫块能够填补两者之间的缝隙,支撑回复反射器,即使回复反射器自身有一定的变形误差,在垫块的作用下,回复反射器与车身连接的外观仍不受影响,在外界挤压时,也不会产生额外的变形。作为优化,所述垫块与回复反射器为一体成形得到,且垫块与车身钣金件的凹槽底部之间预设有0.5-lmm的间隙。这样,由于预设了 0.5-lmm的间隙,无论是回复反射器自身有制造误差,还是车身钣金件有制造误差,安装之后都可以用这个间隙进行弥补,使得安装之后的缝隙保持在0.5-lmm的范围,而这种缝隙在外界的压力下,变形量不足以使回复反射器与车身的连接结构的整体外观受到影响。作为优化,所述垫块为弹性材料制成,且一端与所述回复反射器用胶粘接在一起,另一端与所述车身钣金件的凹槽底部接触。这样,垫块采用弹性材料,自身具备一定的收缩性能,安装在回复反射器与车身之间,可以补偿回复反射器和车身钣金件的生产误差以及两者的安装误差,使得回复反射器与车身的连接结构的整体外观更加美观。作为优化,所述垫块分布设置于回复反射器周边位置。这样,垫块可以将回复反射器周边刚性较弱、容易变形的部位支撑起来,使得回复反射器与车身的连接结构的连接部位看起来更加协调。作为优化,所述回复反射器的两端背离所述车身钣金件的一侧各设置有一凹槽,所述凹槽靠近所述回复反射器中部的一侧侧边为沿垂直于凹槽表面方向设置。在安装回复反射器时,操作人员可以将手指卡住这个凹槽,更有利于回复反射器的安装。作为优化,所述回复反射器上设置有卡扣并靠卡扣插入对应的安装孔安装在所述车身钣金件的凹槽内,所述回复反射器上的卡扣和车身钣金件凹槽内的安装孔均位于各自向车身方向凹下的一个凹陷部分内。由于安装时是将整块回复反射器压在车身钣金件的凹槽内,遮挡住安装人员的视线,无法准确对正安装孔的位置,将车身钣金件凹槽内的安装孔设置在向车身方向凹下的一个凹陷部分内,凹陷部分可以作为卡扣的安装导向,快速定位安装孔的位置,使得安装快捷简便。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卡扣在所述回复反射器的长度方向设置有2个。两个卡扣可以在上下左右固定住回复反射器,同时生产简便,制造误差更容易控制,安装后的安装累积误差更小。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能够防止回复反射器挤压变形,使回复反射器与车身连接看起来更加美观;2、生产难度低,误差小,安装更加简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剖面结构示意简图。图2为本技术的回复反射器的后视图。图3为图1中本技术的垫块区域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具体实施时: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回复反射器与车身的连接结构,包括位于内侧且整体呈板状的车身钣金件I和安装在车身钣金件I外侧的回复反射器2,所述车身钣金件I外表面设置凹槽,所述回复反射器2安装在所述车身钣金件I的凹槽内,该回复反射器2内侧面轮廓与所述凹槽配合;所述回复反射器2的周边向外设有外翻的翻边,翻边外端向所述凹槽侧壁逐渐靠拢并位于临近车身钣金件I的凹槽周边轮廓位置处;在所述车身钣金件I的凹槽底部与回复反射器2之间设有至少一个垫块3,所述垫块3与回复反射器2固定连接。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所述垫块3与回复反射器2为一体成形得到,且垫块3与车身钣金件I的凹槽底部之间预设有0.5-lmm的间隙。当然,在具体实施时,垫块3也可以单独作为一个零件与回复反射器2安装在一起。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垫块3分布设置于回复反射器2周边位置。在具体实施时,也可以根据回复反射器2的易变性位置不同设置垫块3。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回复反射器2的两端背离所述车身钣金件I的一侧各设置有一凹槽,所述凹槽靠近所述回复反射器2中部的一侧侧边为沿垂直于凹槽表面方向设置。这样,在安装回复反射器时,操作人员可以将手指卡住这个凹槽,使安装更加方便。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回复反射器2上设置有卡扣4并靠卡扣4插入对应的安装孔安装在所述车身钣金件I的凹槽内,所述回复反射器2上的卡扣4和车身钣金件I凹槽内的安装孔均位于各自向车身方向凹下的一个凹陷部分内。这样,在凹陷部分的导向作用下,回复反射器2的安装也更容易。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卡扣4在所述回复反射器2的长度方向设置有2个。设置2个卡扣4可以降低加工难度,提高加工精度,同时也便于安装,在具体实施时,也可以根据回复反射器2的长度和宽度尺寸大小来设置其它数量的卡扣4。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以本技术为限制,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回复反射器与车身的连接结构,包括位于内侧且整体呈板状的车身钣金件(I)和安装在车身钣金件(I)外侧的回复反射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钣金件(I)外表面设置凹槽,所述回复反射器(2)安装在所述车身钣金件(I)的凹槽内,该回复反射器(2)内侧面轮廓与所述凹槽配合;所述回复反射器(2)的周边向外设有外翻的翻边,翻边外端向所述凹槽侧壁逐渐靠拢并位于临近车身钣金件(I)的凹槽周边轮廓位置处;在所述车身钣金件(I)的凹槽底部与回复反射器(2)之间设有至少一个垫块(3),所述垫块(3)与回复反射器(2)固定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复反射器与车身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块(3)与回复反射器(2)为一体成形得到,且垫块(3)与车身钣金件(I)的凹槽底部之间预设有0.5-lmm的间隙。3.如权利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回复反射器与车身的连接结构,包括位于内侧且整体呈板状的车身钣金件(1)和安装在车身钣金件(1)外侧的回复反射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钣金件(1)外表面设置凹槽,所述回复反射器(2)安装在所述车身钣金件(1)的凹槽内,该回复反射器(2)内侧面轮廓与所述凹槽配合;所述回复反射器(2)的周边向外设有外翻的翻边,翻边外端向所述凹槽侧壁逐渐靠拢并位于临近车身钣金件(1)的凹槽周边轮廓位置处;在所述车身钣金件(1)的凹槽底部与回复反射器(2)之间设有至少一个垫块(3),所述垫块(3)与回复反射器(2)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明超
申请(专利权)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