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珏专利>正文

组合式妇幼三轮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9265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组合式妇幼三轮车,将原坤车车架前立式管套前再焊置一立式管套,拆掉前车部分,在新设置的立式管套内装上轴杆,其上端装上车把,车把轴心对称两侧与外曲形支承件连接,轴杆下端与内曲形支承件横梁中心连接;横轴通过双前轮中心在双前轮内外侧分别与向内、外、弯曲的支承件下端部连接。载物板上逆向装有婴车,解决了携带婴儿的困难。本车摩擦力小,前双轮间距较短,转向较灵活,骑车省力,适合妇幼乘坐,造价较低,移去婴车,载物板上可装物品,拆掉前部分换上原件即成自行车,具有多功能作用。(*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组合式三轮车,特别适合于妊妇及幼儿专用。通用的两轮自行车已很普遍,若用于负载重物或带人就影响其稳定性,不安全,在我国城市交通法规中明令禁止。大型三轮车结构体积大,骑行很费力,人口密集城市运行不便,小型三轮车虽缩小了体积,三个轮子着地三角区面积明显小于大三轮车,重心极易偏移,易翻车,其飞轮带动一定宽度的横轴,骑车时作功分布于两边后轮上,增加了阻力,且多采用小直径后轮运行效率偏低,乘车人在骑车人背后,骑车人不便照顾搭乘儿童的情况,分散注意力。前两轮式三轮车前部载物或坐人,后部为动力部分,体积大,造价较高,由于双前轮间距较长,骑车费力,骑车人掌握和改变运行方向带来明显难度,骑行或停放占地面积大,使用不便;特别对孕妇及婴儿更不适用。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专供孕妇及婴儿使用的,将车架立式管轴前移以使动力重心移后,管套内轴杆上下延长,上端装上车把,双外曲弧形支承件上端装于车把上对称位置两侧,轴杆下端与内曲弧形支承件横梁中心连接,装上载物板或将婴车逆向装入载物板上;双前轮横轴宽度较小,骑车省力,转向方便的组合式小型三轮车,便于妊妇或携带婴儿骑用。组合式妇幼三轮车,装卸方便,未组合时可当一般自行车使用,将车架原立式管套内装上回转轴杆、车把,轴杆下部装上前叉及直径较小的前轮即成自行车。妇幼乘用时,将上述另件拆掉,利用原车上靠前的立式管套装上可回转的上下加长的轴杆,分别装上车把及向内、向外弯曲的两组支承件;再装上横轴及双前轮、载物板,最后将婴车逆向装入,即组合成妇幼用三轮车。由于孕期妇女和有幼儿的家庭等,两轮自行车为其特定结构所限,骑自行车需要速度增加其稳定性,三轮车骑车费力,不适合妇幼乘坐;本车设计考虑到能在由孕妇至儿童学龄前这个阶段,始终能适应妇女日常生活的专用车型,只通过较为简便的方法组装成妇幼专用三轮车。该车可分为基体部分和婴车组装部分,基体部分工艺精度较高,造价高,因此采用原自行车支架结构、后轮、车座及传动部件,对保障原车型使用的稳定性、骑车速度、大量生产降低成本造价等,都是有利的。基体部分为整车结构的中后部,主要包括车架、车座、中轴、脚蹬、链条、后轮及飞轮部件等。车架前立式管套前面再设置一立式管套,其右侧用双横杆与原车架的前立式管套焊接,套管上下端口内部装有平面轴碗及滚珠件,管内装有轴杆,其上下端超出套管部分,分别与车把及内曲形支承件的横梁中心相连接固定;轴杆在管内两端处与平面轴承相配合,形成立向旋转轴体。婴车组装部分装在基体的前面,横轴宽度与车把宽度相近似,其两端分别连接两个同样小于后部车轮直径的前轮,横轴上两前轮的外侧,分别固定一对向外弧形弯曲的支承件,其上端与车把(3)回转中心的对称位置相连接,车把回转中心装在轴杆(2)的上端。横轴上两前轮内侧,分别固定一对向内弧形弯曲的支承件,其下部为叉形,其上端横梁中心与轴杆下部超出套管部分连接;两前轮与横轴及双支承件形成的空间范围为载重空间,其底部有载物板由两侧向内弯曲支承件下部叉形端两侧固定的角铁架来支承;载物板上装有婴车(带三个轮子的箱斗),将其逆向与整车相连,婴车两侧与前轮内侧支承件的相应位置,及车底在载物板上用螺栓紧固;这种以车身中后部分为基体,前面双车轮、支承件、婴车组装后,婴车轮子架空,不与地面接触,仍为三个轮子与地表支点的三点接触,相应地具有强于两轮车的稳定性,又因前轮间距较短,在一定程度上不失转向的灵活性,它非常适合于妊妇及婴儿在学龄期前使用,随着时间阶段的变化,只需经过简便拆卸组装即可转变为自行车功能。优点及效果1、车身中、后部分利用原有的自行车部件,其制造精度高、工艺较复杂,因此利用原部件可节约成本,造价低。2、前双轮间距短和单后轮形成三个轮子的地表支点,稳定性较好,在一定程度上不失转向的灵活性,无论骑行或停放,占地面积小。3、婴车为小型车斗装有三个小轮,车后面的金属推把可作防护屏障,车箱的轮,组装后架空,不与地面接触,以减小阻力,如有意外倾斜,可起到支承防范作用。4、由于自行车稳定性与速度有关,速度慢影响安全,小三轮车型重心较高,且双后轮为驱动轮,地面摩擦力较大,耗费体力,不适合妇幼乘坐,本妇幼三轮车,双轮在前面,摩擦力小省力,增长支架长度使重心后移,婴车逆向放置前面,便于骑车人照顾,双前轮间距小,适合于城市交通情况。5、妇幼三轮车适合于孕妇或携带婴儿骑用,装拆方便,去掉婴车,载物板上可放物品或货架,适用于小商贩的运输售货;拆掉组装的前部分,换上前单轮及原件,即成自行车,具有多功能作用。附图的图面说明附图说明图1本妇幼三轮车(未装婴车)组装正视图;图2本妇幼三轮车(未装婴车)组装俯视图;图3本妇幼三轮车前部支承件结构示意图;图4本妇幼三轮车与婴车组装示意图;图5本妇幼三轮车拆掉前部后用原件组装自行车图。本技术的实施例,结合附图作进一步描述妇幼三轮车,见图1,车中部及后部为自行车原件,作为基本结构,前车轮(9)较后车轮(1)直径小,前车轮与后车轮直径之比为56,车架前部立式管套之前再设置一立式管套(4),用双横杆焊接,管套内装有轴杆(2)与管内两端处平面轴承相配合,其上端超出管套部分与车把(3)的回转中心连接,双支承件(5)上端与车把相连接,向内弯曲支承件(6)的横梁中心与轴杆下端超出套管部分相连接。图2为其俯视图,成对的向外弯曲支承件在双前轮的外侧,成对的向内弯曲支承件在双前轮的内侧,横轴(8)为双前轮的旋转轴心,内外弯曲支承件的下端装在同一横轴上,载物板(7)由两侧支承件(6)下部叉形端用螺栓固定的角铁架来支承,从图1中看到载物板下层为角铁架,图2俯视图中可看到载物板空间占有的面积,图3为前部支承件结构图,双支承件(5)与车把连接处,必须与车把中心对称,结为一体,围绕车把轴心转动,双支承件(6)上端部横梁连接与自行车前叉相类似;图4所示婴车(10)逆向装在妇幼三轮车前部,车底放置在载物板上,用螺栓紧固,婴车的后双轮及前轮均架空不接触地面,减少地面摩擦,婴车侧面与轮内侧支承件(6)叉形部分相应位置,可用弯曲铁片及螺钉固定连接,婴车的金属推把放于水平位置,作防护屏障,去掉婴车,载物板上可装物品,婴车单独存在时,即为婴儿手推车,其内装有弹簧软垫。图5为拆掉前车部分在靠后面的原立式管套内装上原车把(12)、轴杆(13)及前叉(14),再装上小于后轮直径的前单轮(15),便组装成自行车。权利要求1.组合式妇幼三轮车可分为基体部分和婴车组装部分,前者为整车结构的中后部,主要包括车架、车座、中轴、脚蹬、链条、后轮及飞轮部件,其特征在于a、车架前立式管套前面再设置一立式管套(4),其右侧用双横杆与原车架的前立式管套焊接,套管上下端口内部装有平面轴碗及滚珠件,管内装有轴杆(2),其上下端超出套管部分分别与车把(3)及支承件(6)的横梁中心相连接固定,轴杆在管内两端处与平面轴承相配合,形成立向旋转轴体;b、婴车组装部分装在基体的前面,横轴(8)宽度与车把宽度相近似,其两端分别连接两个同样直径小于后部车轮(1)的前轮(9),横轴上两前轮的外侧分别固定一对向外弧形弯曲的支承件(5),其上端与车把(3)回转中心的对称位置相连接,车把回转中心装在轴杆(2)的上端,横轴上两前轮内侧,分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组合式妇幼三轮车可分为基体部分和婴车组装部分,前者为整车结构的中后部,主要包括车架、车座、中轴、脚蹬、链条、后轮及飞轮部件,其特征在于:a、车架前立式管套前面再设置一立式管套(4),其右侧用双横杆与原车架的前立式管套焊接,套管上下端口内部装有平面轴碗及滚珠件,管内装有轴杆(2),其上下端超出套管部分分别与车把(3)及支承件(6)的横梁中心相连接固定,轴杆在管内两端处与平面轴承相配合,形成立向旋转轴体;b、婴车组装部分装在基体的前面,横轴(8)宽度与车把宽度相近似,其两端分别连接两个同样直径小于后部车轮(1)的前轮(9),横轴上两前轮的外侧分别固定一对向外弧形弯曲的支承件(5),其上端与车把(3)回转中心的对称位置相连接,车把回转中心装在轴杆(2)的上端,横轴上两前轮内侧,分别固定一对向内弧形弯曲的支承件(6),其下部为叉形,其上端横梁中心与轴杆下部超出套管部分连接;两前轮与横轴及双支承件形成的空间范围为载重空间,其底部有载物板(7)由两侧支承件(6)下部叉形端两侧固定的角铁架来支承;c、载物板上装有婴车(带轮子的箱斗),将其逆向与整车相连,婴车两侧与前轮内侧支承件(6)的相应位置,及车底在载物板上用螺栓紧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珏
申请(专利权)人:王珏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