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8802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摩托车车架,包括主梁管、立管、前支撑管和对称设置的发动机下护架管、中侧管、后斜撑管和后车架管;其特征在于:将摩托车车架前支撑管与主梁管交接改为前支撑管与立管交接;发动机下护架管与前支撑管直接连接;这样结构更为合理强度更好。为减小震动,在后车架管与后斜撑管之间对称固设加强块,并在两后车架管后部增设加强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骑式跑车车架受力结构进行了研究,在个别关键部位合理增设了加强机构,在增加成本最少的情况下大大提高了摩托车车架的强度,使车架不易折断和破裂;减小了震动,提高了摩托车在行驶过程中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摩托车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摩托车车架。 技术背景摩托车车架是整个摩托车的支撑,主要用于承受发动机及其他机件的重量, 并将发动机、传动系统、悬挂装置、转向装置和车轮等互相连接起来;同时用于 承载人体和货物。根据摩托车的车型不同,可分为钢管式车架、钢板式车架和钢 管、钢板合成车架等。骑式跑车车架要求强度高、刚性好,主要采用圆管或方管焊接而成,参见图l、图2和图3,它包括主梁管l、立管2、前支撑管3和对称 设置的发动机下护架管4、侧支架5、中侧管6、平叉板7、后斜撑管8和后车架 管9,发动机下护架管4和中侧管6包围着发动机。其主要结构为主梁管l前端 连接立管2并与前支撑管3交接;发动机下护架管4是两根对称并向两侧叉开的, 发动机下护架管4与前支撑管3通过连接板15作为受力件连接,发动机下护架管 4上设有侧支架5用于连接其他部件;两根对称的中侧管6设于车架中部,其上 端与主梁管l的后端连接,两根中侧管6向两侧叉开并向下弯折,其下端分别连 接到两根发动机下护架管4的后端,中侧管6向下弯折处连接有平叉板7;两根对 称的后车架管9 一端分别连接在两根中侧管6的前部,另一端向后延伸与尾架连 接;两根后斜撑管8的上端分别连接在两根后车架管9的中部,下端分别连接在 两根中侧管6的中下部。这种摩托车车架,存在以下问题前支撑管3上端与主梁管1交接,使主梁 管1受力过大;前支撑管3下端与发动机下护架管4前端通过连接板15连接,这 种连接方式强度较低,易松脱;发动机下护架管4上的侧支架5直接连接在发动 机下护架管4上,侧支架5连接的部件过重时容易造成发动机下护架管4被拉破; 由于中侧管6与跨度较大的后车架管9直接连接,摩托车行驶时震动过大,影响 行驶速度,而且使车架容易断裂;中侧管6向下弯折处容易断裂。如果单纯考虑 增加加强板,不但会增加成本,而且未必达到理想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强 度大、抗震性好,尤其适于骑式跑车的摩托车车架。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摩托车车架,包括主梁管、立管、前 支撑管和对称设置的发动机下护架管、中侧管、后斜撑管和后车架管;其特征在 于将摩托车车架前支撑管与主梁管交接改为前支撑管与立管交接;发动机下护 架管与前支撑管交接;这样结构更为合理可强度更好。为减小震动,在后车架管与后斜撑管之间对称固设加强块,并在两后车架管 后部增设加强管。为避免车架断裂,在发动机下护架管内侧与侧支架之间设有内加强块;发动 机下护架管外侧设一外加强块,侧支架固定在此外加强块上。所述中侧管向下弯 折处设一平叉加强板,平叉板的上端连接于平叉加强板上。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对现有骑式跑车车架受力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在个别关键部位合理增设了 加强机构,在增加成本最少的情况下大大提高了摩托车车架的强度,使车架不易 折断和破裂;减小了震动,提高了摩托车在行驶过程中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摩托车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的A向视图(局部); 图4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俯视图;图6是4的A向视图(局部); 图7是图6的B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4、图5和图6所示,本技术摩托车车架主要采用圆管或方管焊接而成,主要包括主梁管l、立管2、前支撑管3和对称设置的发动机下护架管4、侧支架5、中侧管6、平叉板7、后斜撑管8和后车架管9。其主要改进在于将摩托车车架前支撑管3与主梁管1交接改为前支撑管3与 立管2交接,焊接或铆接均可,这样结构更合理,强度才得到保证。发动机下护架管4是两根对称并向两侧叉开的,发动机下护架管4与前支撑 管3取消连接板15作为受力件连接方式,分别将发动机下护架管4与前支撑管3 的连接部位加长、打扁后直接焊接或铆接,改变连接板受力强度不能保证的问题。参见图7,在发动机下护架管4上还设有侧支架5,侧支架5通过内加强块 11和外加强块10与发动机下护架管4固定连接。发动机下护架管4外侧设一外 加强块IO,侧支架5固定在此外加强块10上,同时避免了钢管容易被拉破的情 况,强度更好。两根对称的中侧管6设于车架中部,其上端与主梁管1的后端连接,两根中 侧管6向两侧叉开并向下弯折,其下端分别连接到两根发动机下护架管4的后端, 中侧管6向下弯折处连接有平叉板7,现有的平叉板7由于在中侧管6的弯折处 连接,极易出现车架断裂,因此本设计在中侧管6向下弯折处设一平叉加强板14, 平叉板7的上端连接于平叉加强板14上。两根对称的后车架管9 一端连接在两根中侧管6的前部,另一端向后延伸与 尾架连接;两根后斜撑管8的上端分别连接在两根后车架管9的中部,下端分别 连接在两根中侧管6的中下部,而中侧管6与后车架管9直接连接,摩托车行驶 时震动过大,影响行驶速度,而且使车架容易断裂,故在车架管9与后斜撑管8 之间对称固设加强块12,并在车架管9尾部增设加强管13。本技术在个别关键部位合理增设了加强机构,在增加成本最少的情况下 大大提高了摩托车车架的强度,使车架不易折断和破裂;减小了震动,提高了摩 托车在行驶过程中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车架,包括主梁管(1)、立管(2)、前支撑管(3)和对称设置的发动机下护架管(4)、中侧管(6)、后斜撑管(8)和后车架管(9);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撑管(3)与立管(2)交接;发动机下护架管(4)与前支撑管(3)交接。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在两后车架管(9)与 两后斜撑管(8)之间对称固设有加强块(12),并在两后车架管(9)之间设置 加强管(13)。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下护架管(4) 上还设有侧支架(5),侧支架(5)通过内加强块(11)和外加强块(10)与发 动机下护架管(4)固定连接。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侧管(6)向下 弯折处设一平叉加强板(14),平叉加强板(14)上连接平叉板(7)。专利摘要一种摩托车车架,包括主梁管、立管、前支撑管和对称设置的发动机下护架管、中侧管、后斜撑管和后车架管;其特征在于将摩托车车架前支撑管与主梁管交接改为前支撑管与立管交接;发动机下护架管与前支撑管直接连接;这样结构更为合理强度更好。为减小震动,在后车架管与后斜撑管之间对称固设加强块,并在两后车架管后部增设加强管。本技术对骑式跑车车架受力结构进行了研究,在个别关键部位合理增设了加强机构,在增加成本最少的情况下大大提高了摩托车车架的强度,使车架不易折断和破裂;减小了震动,提高了摩托车在行驶过程中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文档编号B62K11/02GK201095402SQ200720125178公开日2008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11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11日专利技术者勇 罗, 勇 高 申请人:隆鑫工业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车架,包括主梁管(1)、立管(2)、前支撑管(3)和对称设置的发动机下护架管(4)、中侧管(6)、后斜撑管(8)和后车架管(9);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撑管(3)与立管(2)交接;发动机下护架管(4)与前支撑管(3)交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勇罗勇
申请(专利权)人:隆鑫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