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史卫军专利>正文

便携式多功能折叠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5076 阅读:2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自行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携式多功能折叠自行车,解决现有自行车折叠结构复杂、操作繁琐,功能单一等问题,包括横梁、前叉、后叉、前轮、后轮,前叉与横梁连接处固定有车把立管,后叉与横梁连接处设有车座立管,横梁中部增设横梁折叠构件,前叉上设置载物架和支撑行走架;横梁折叠构件包括折叠板,折叠板上、下端分别设有卡槽,两个折叠板一侧通过转轴铰接,另一侧设有琐槽,转轴下端固定有琐杆,琐杆端头设有调节手柄;前叉后方固定插柱,后叉一侧下方固定与插柱配合的柱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体积小、多用途、外形美观、折叠省时方便、占用空间小,折叠后可当作行李车、座凳使用,而且成本较低,有利于推广。(*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自行车
,具体为一种便携式多功能折叠自行车。技术背景公知,自行车是一种非常好的代步工具,它不消耗一次性能源,不污染环 境,骑行方便灵活,同时自行车也可作为人们休闲运动的器材,然而,无论是 作为代步工具还是休闲运动的器材,自行车的发展趋势是,在感观上要求美观、 造型和色彩独特新颖、花式品种多样;在结构上要求牢固、简单;在体积、重 量上要求小型化、轻便化。为了使现有普通自行车更趋于小型化、轻便化,人 们研制出了多种不同结构的折叠式自行车,使自行车在不骑行时易于携带、存 放时占用空间小,但是现有自行车的折叠结构复杂、操作繁琐,人们通常需要 花费很多时间,甚至还要随身携带专用工具才能完成自行车的折叠与展开,而 且现有折叠自行车作为最便捷的交通工具,却很难在长途旅行中运输货物、行 李,使自行车的功能大大受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自行车折叠结构复杂、操作繁琐,而且功能比较 单一等问题,提供一种便携式多功能折叠自行车。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便携式多功能折叠自行车,包括 横梁、与横梁前后端分别固定的前叉、后叉,还包括与前叉通过车轴连接的前 轮、与后叉通过车轴连接的后轮,前叉与横梁连接处固定有车把立管,后叉与 横梁连接处设有车座立管,横梁中部增设将其分割成两段的橫梁折叠构件,前 叉上设置可伸縮的载物架和支撑行走架;所述的横梁折叠构件包括分别固定于 横梁截割断面的折叠板,折叠板上、下端分别设有卡槽,两个折叠板一侧通过转轴铰接,另一侧间隔设有琐槽,其中一个折叠板下端固定有琐杆,琐杆端头 设有与其螺纹配合的调节手柄,琐杆下方固定在挡板上;前叉与横梁连接处的 后方固定插柱,后叉一侧下方固定与插柱配合的柱套;本技术通过横梁折 叠构件将整个自行车车架分割成两部分,同时由折叠板、转轴、琐杆等部件构 成的活页结构实现了车体的快速折叠与展开,而插柱与柱套的配合使用则可以 使折叠后的车身紧扣,不易分离,与现有折叠自行车相比,本技术结构简 单、操作简便、快捷;所述的载物架包括U型架、与U型架两侧边前端活动连接的支撑架,U型 架两侧边后端通过定位片、螺栓与前叉两侧铰接,两支撑架上固定有分别与前 轮车轴活动连接的连杆;U型架一侧边长于另一侧边,其中较长一侧边前端设 有卡扣,其上开有定位孔的定位片上固定有弹片,弹片上设置与定位孔紧压的 卡扣按钮;当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或健身器材时,通过上述结构将载物架折叠 起来;当自行车折叠后,可将载物架展开,将行李箱摆放在上面,此时折叠自 行车可当作是运载行李的工具,同时还可当作板凳或躺椅使用;所述的支撑行走架包括与前叉两侧铰接的鼻型架,鼻型架下端两侧设有行 走轮,鼻型架两侧与前叉之间还分别设置琐紧弹簧,支撑行走架有两个功能, 一是作为自行车展开时的支撑结构,此结构与现有自行车后轮的支撑结构一致, 二是依靠鼻型架下端的行走轮,使得行李的运送更加方便、省时省力。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体积小、多用途、外形美观、折叠省时 方便、占用空间小等优点,折叠后可当作行李车、座凳使用,是人们出行的最 佳选择,而且成本较低、,有利于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横梁折叠结构示意图图3为载物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车把立管的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5为车座立管的折叠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1中B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横梁2-前叉3-后叉4-前轮5-后轮6-车把立管7-车座立 管8-横梁折叠构件9-U型架10-支撑架11-折叠板12-卡槽13-转轴 14-琐槽15-琐杆16-调节手柄17-插柱18-柱套19-定位片20-螺栓 21-连杆22-卡扣23-定位孔24-弹片25-卡扣按钮26-鼻型架27-行走 轮28-琐紧弹簧29-折叠构件30-连杆31-堵头32-带手柄的转动销33-挡板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便携式多功能折叠自行车,包括横梁1、与横梁1前后端分 别固定的前叉2、后叉3,还包括与前叉2通过车轴连接的前轮4、与后叉3通 过车轴连接的后轮5,前叉2与横梁1连接处固定有车把立管6,后叉3与横梁 1连接处设有车座立管7,横梁1中部增设将其分割成两段的横梁折叠构件8, 前叉2上设置可伸縮的载物架和支撑行走架;如图2所示,所述的横梁折叠构件8包括分别固定于横梁截割断面的折叠 板ll,折叠板上、下端分别设有卡槽12,两个折叠板一侧通过转轴13铰接, 另一侧间隔设有琐槽14,其中一个折叠板下端固定有琐杆15,琐杆15端头设 有与其螺纹配合的调节手柄16,琐杆15下方固定在挡板33上;前叉2与横梁 1连接处的后方固定插柱17,后叉3 —侧下方固定与插柱17配合的柱套18; 插柱17上设有卡扣22,柱套18内侧开有定位孔23,后叉3上还固定有位于柱 套18后方的弹片24,弹片24内侧设置与柱套18上的定位孔23紧压的卡扣按钮25。具体折叠时,旋转调节手柄使琐杆脱离卡槽、琐槽,两个折叠板随转轴 转动并打开,从而使车体前部随着横梁的折叠转向车体后部,转动过程中使脚 踏板从两横梁中间穿过,并且使得前叉与横梁连接处的插柱插入后叉下方的柱 套内,随即插柱上的卡扣插入柱套内侧的定位孔内并与弹片内侧的卡扣按钮紧 压,实现了自行车的折叠,同时车体前部与后部紧扣,不易脱离;当自行车需 要展开时,用力按一下弹片上的卡扣按钮,使插柱脱离柱套,使车体前部绕横 梁折叠构件慢慢展开,直至两个折叠板上的琐槽重合,然后将琐杆插入琐槽内 并旋转调节手柄,使手柄下端与折叠板上的卡槽卡接即可。如图3所示,所述的载物架包括U型架9、与U型架9两侧边前端活动连 接的支撑架10, U型架9两侧边后端通过定位片19、螺栓20与前叉2两侧铰 接,两支撑架上固定有分别与前轮4车轴活动连接的连杆21;其中U型架9一 侧边前端设有卡扣22,其上开有定位孔23的定位片19上固定有弹片24,弹片 24上设置与定位孔23紧压的卡扣按钮25;载物架折叠时,U型架围绕前叉收 縮,支撑架在连杆的作用下与U型架重合,折叠后,U型架侧边上的卡扣正好 伸入定位片上的定位孔内,同时与弹片上的卡扣按钮紧压,实现支撑架与U型 架的紧扣,防止自行车行驶过程中载物架摇晃或妨碍自行车前行;当自行车折 叠后用于托运行李时,用力按一下弹片上的卡扣按钮,使得U型架上的卡扣脱 离定位孔,载物架展开。如图1所示,所述的支撑行走架包括与前叉2两侧铰接的鼻型架26,鼻型 架26下端两侧设有行走轮27,鼻型架26两侧与前叉2之间还分别设置琐紧弹 簧28,鼻型架在琐紧弹簧的作用下围绕前叉支起或收起。如图4所示,车把立管6与横梁1连接处设有折叠构件29,所述的折叠构 件29包括分别固定于车把立管6截割断面的折叠板11,折叠板11左、右侧分 别设有卡槽12,两个折叠板后侧通过转轴13铰接,其中一个折叠板下端固定有琐杆15,琐杆15端头设有与其螺纹配合的调节手柄16,琐杆15下方固定在 挡板33上,挡板33的作用可使车把立管与前叉紧紧相扣,起到固定作用。此 折叠构件与横梁折叠构件的结构及使用方法基本一致,车把立管可根据实际需 要进行折叠。如图5所示,插入横梁1内的车座立管7下端铰接有连杆30,连杆30下 端连接堵头31,横梁1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折叠自行车,包括横梁(1)、与横梁(1)前后端分别固定的前叉(2)、后叉(3),还包括与前叉(2)通过车轴连接的前轮(4)、与后叉(3)通过车轴连接的后轮(5),前叉(2)与横梁(1)连接处固定有车把立管(6),后叉(3)与横梁(1)连接处设有车座立管(7),其特征是:横梁(1)中部增设将其分割成两段的横梁折叠构件(8),前叉(2)上设置可伸缩的载物架和支撑行走架;    所述的横梁折叠构件(8)包括分别固定于横梁截割断面的折叠板(11),折叠板上、下端分别设有卡槽(12),两个折叠板一侧通过转轴(13)铰接,另一侧间隔设有琐槽(14),其中一个折叠板下端固定有琐杆(15),琐杆(15)端头设有与其螺纹配合的调节手柄(16),琐杆(15)下方固定在挡板(33)上;前叉(2)与横梁(1)连接处的后方固定插柱(17),后叉(3)一侧下方固定与插柱(17)配合的柱套(18);    所述的载物架包括U型架(9)、与U型架(9)两侧边前端活动连接的支撑架(10),U型架(9)两侧边后端通过定位片(19)、螺栓(20)与前叉(2)两侧铰接,两支撑架上固定有分别与前轮(4)车轴活动连接的连杆(21);其中U型架(9)一侧边前端设有卡扣(22),其上开有定位孔(23)的定位片(19)上固定有弹片(24),弹片(24)上设置与定位孔(23)紧压的卡扣按钮(25);    所述的支撑行走架包括与前叉(2)两侧铰接的鼻型架(26),鼻型架(26)下端两侧设有行走轮(27),鼻型架(26)两侧与前叉(2)之间还分别设置琐紧弹簧(2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卫军
申请(专利权)人:史卫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