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磨抛光机的抛光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50397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7 18: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研磨抛光机的抛光头结构,包括芯轴;所述芯轴从轴头至轴尾依次套设有端盖、第一阻尼轮、内隔圈、第二阻尼轮和第三阻尼轮;所述第一阻尼轮上套设有第一抛光带卷,所述第二阻尼轮上套设有第二抛光带卷,第三阻尼轮上套设有第三抛光带卷;所述第一抛光带卷与第二抛光带卷之间设有第一外隔圈,且第一外隔圈套设在内隔圈上;所述第二抛光带卷与第三抛光带卷之间设有第二外隔圈。所述的第一阻尼轮、第二阻尼轮和第三阻尼轮能产生不同的阻力,使得上述抛光带卷能进行单一差速放抛光带,而且在放抛光带过程中使抛光带涨紧绷直,这样就实现了在同一台研磨抛光机上对工件各个部分依据不同抛光要求同时进行抛光,生产效率高且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研磨抛光机,特别是涉及一种研磨抛光机的抛光头结构
技术介绍
许多工件为了达到精度要求,通常要进行抛光加工,而且许多工件不同部分的精度要求不同。现有研磨抛光机的抛光头包括芯轴,芯轴上安装有一个阻尼轮,阻尼轮上套设有一个抛光带卷,该阻尼轮只能产生一种阻尼效果,因此针对各个部分精度要求不同的工件,只能在不同抛光机上针对各个部分分别进行抛光加工,增加了生产厂家设备投入量,而且切换设备时,需要拆卸工件和重新夹持工件,比较耗时。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研磨抛光机的抛光头结构,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研磨抛光机的抛光头结构,所述抛光头结构包括芯轴;所述芯轴从轴头至轴尾依次套设有端盖、第一阻尼轮、内隔圈、第二阻尼轮和第三阻尼轮,所述的第一阻尼轮、第二阻尼轮和第三阻尼轮分别通过键与所述芯轴固连;所述第一阻尼轮上套设有第一抛光带卷,所述第二阻尼轮上套设有第二抛光带卷,第三阻尼轮上套设有第三抛光带卷,且所述第二抛光带卷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三阻尼轮上;所述第一抛光带卷与所述第二抛光带卷之间设有第一外隔圈,且所述第一外隔圈套设在所述内隔圈上;所述第二抛光带卷与所述第三抛光带卷之间设有第二外隔圈;所述芯轴通过设在其轴尾的连接件与研磨抛光机本体相连,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三阻尼轮之间安装有间隙调整圈。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阻尼轮、第二阻尼轮和第三阻尼轮均包括外圈、内圈和制动螺母;所述的内圈和制动螺母均套设在所述芯轴上,且它们均容纳在所述外圈内,所述外圈一端侧壁延伸并向轴心弯折形成一侧环;所述内圈位于所述制动螺母与所述侧环之间;所述内圈与所述制动螺母之间设置有套设在所述芯轴上的耐磨环;所述内圈与所述侧环之间设置有套设在所述芯轴上的两个摩擦环,两个所述摩擦环之间还设有所述耐磨环;所述内圈的靠近所述侧环的端面上沿轴向开设有几个盲孔,几个所述盲孔布置在同一圆周上,所述盲孔中安装有弹簧和弹簧顶块,所述弹簧顶块一端与所述弹簧相连,另一端靠在对应所述摩擦环上。进一步地,所述内圈内壁与所述芯轴通过键相连。进一步地,所述内隔圈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外隔圈的宽度;所述第一抛光带卷一端和所述第二抛光带卷一端分别延伸至所述内隔圈上且与所述第一外隔圈接触。如上所述,本技术的研磨抛光机的抛光头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所述芯轴从轴头至轴尾依次套设有第一阻尼轮、内隔圈、第二阻尼轮和第三阻尼轮;所述第一阻尼轮上套设有第一抛光带卷,所述第二阻尼轮上套设有第二抛光带卷,第三阻尼轮上套设有第三抛光带卷,所述的第一阻尼轮、第二阻尼轮和第三阻尼轮能产生不同的阻力,使得上述抛光带卷能进行单一差速放抛光带,而且在放抛光带过程中使抛光带涨紧绷直,这样就实现了在同一台研磨抛光机上对工件各个部分依据不同抛光要求同时进行抛光,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技术的研磨抛光机的抛光头结构示意图。图2显示为沿图1中A-A的剖视图。图3显示为本技术的芯轴立体图。图4显示为本技术的阻尼轮立体图。图5显示为本技术的阻尼轮主视图。图6显示为沿图5中B-B的剖视图。图7显示为本技术的内圈剖视图。元件标号说明I芯轴11连接件2端盖3阻尼轮31第一阻尼轮32第二阻尼轮33第三阻尼轮301外圈3011侧环302内圈3021盲孔303制动螺母304耐磨环305摩擦环306弹簧307弹簧顶块4内隔圈51第一抛光带卷52第二抛光带卷53第三抛光带卷61第一外隔圈62第二外隔圈7间隙调整圈【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至图7。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研磨抛光机的抛光头结构,所述抛光头结构包括芯轴I ;所述芯轴I从轴头至轴尾依次套设有端盖2、第一阻尼轮31、内隔圈4、第二阻尼轮32和第三阻尼轮33,且所述的第一阻尼轮31、第二阻尼轮32和第三阻尼轮33分别通过键与所述芯轴I固连。所述第一阻尼轮31上套设有第一抛光带卷51,所述第二阻尼轮32上套设有第二抛光带卷52,第三阻尼轮33上套设有第三抛光带卷53,且所述第二抛光带卷52 —端延伸至所述第三阻尼轮33上;所述第一抛光带卷51与所述第二抛光带卷52之间设有第一外隔圈61,且所述第一外隔圈61套设在所述内隔圈4上;所述第二抛光带卷52与所述第三抛光带卷53之间设有第二外隔圈62 ;所述芯轴I通过设在其轴尾的连接件11与研磨抛光机本体相连,所述连接件11与所述第三阻尼轮33之间安装有间隙调整圈7。所述内隔圈4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研磨抛光机的抛光头结构,所述抛光头结构包括芯轴(1),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轴(1)从轴头至轴尾依次套设有端盖(2)、第一阻尼轮(31)、内隔圈(4)、第二阻尼轮(32)和第三阻尼轮(33);所述的第一阻尼轮(31)、第二阻尼轮(32)和第三阻尼轮(33)分别通过键与所述芯轴(1)固连;所述第一阻尼轮(31)上套设有第一抛光带卷(51),所述第二阻尼轮(32)上套设有第二抛光带卷(52),第三阻尼轮(33)上套设有第三抛光带卷(53),且所述第二抛光带卷(52)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三阻尼轮(33)上;所述第一抛光带卷(51)与所述第二抛光带卷(52)之间设有第一外隔圈(61),且所述第一外隔圈(61)套设在所述内隔圈(4)上;所述第二抛光带卷(52)与所述第三抛光带卷(53)之间设有第二外隔圈(62);所述芯轴(1)通过设在其轴尾的连接件(11)与研磨抛光机本体相连,所述连接件(11)与所述第三阻尼轮(33)之间安装有间隙调整圈(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晓峰魏杰汪伟胡建雷张福田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联航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