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电梯安全制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841407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6 14: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梯制造技术领域,具体为新型电梯安全制动装置,包括制动盘,靠制动盘的上部部分的外围以及下半部分的外围分别设有上下相对设置的制动机构,上下的两个所述制动机构分别设置在同一个旋转架的上下两个位置且上下的两个所述制动机构与所述旋转架之间均通过一用于调整制动机构与旋转架之间的角度调整装置连接在一起,所述旋转架连接至一电机的电机转轴上,所述电机设置在用于固定在曳引机上的安装底座上,所述电机和安装底座通过一可使得电机平移的平移装置连接在一起,运行安全稳定、成本低且制动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梯制造
,具体为新型电梯安全制动装置
技术介绍
曳引电梯的其中一个主要部件就是曳引机,对其进行制动的制动装置起到最主要的安全作用,制动装置的性能及成本,直接决定了电梯的品质和竞争力,而现有的绝大多数制动装置是直接制动在曳引轮上,制动装置长期性动作与制动轮磨擦发热,导致磁钢去磁;还有很大一部分制动在制动盘上的碟刹制动器,都面临着难调整,加工难度高的问题,而且不稳定性高,制动效果不佳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运行安全稳定、成本低且制动效果好的新型电梯安全制动装置。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新型电梯安全制动装置,包括制动盘,靠制动盘的上部部分的外围以及下半部分的外围分别设有上下相对设置的制动机构,上下的两个所述制动机构分别设置在同一个旋转架的上下两个位置且上下的两个所述制动机构与所述旋转架之间均通过一用于调整制动机构与旋转架之间的角度的角度调整装置连接在一起,所述旋转架连接至一电机的电机转轴上,所述电机设置在用于固定在曳引机上的安装底座上,所述电机和安装底座通过一可使得电机平移的平移装置连接在一起,所述制动机构包括靠制动盘的左右盘面的两侧分别设有的左刹车片和右刹车片,所述左刹车片固定在位于所述左刹车片左侧的左安装板上,所述右刹车片固定在位于所述右刹车片右侧的右安装板上,所述左安装板和所述右安装板位于所述制动盘的上方的部位之间通过一个前后方向延伸的铰接轴铰接在一起,所述左安装板的顶端固定有左制动控制板,所述右安装板的顶端固定有右制动控制板,所述左制动控制板和所述右制动控制板内均设有电磁线圈,所述左制动控制板和所述右制动控制板之间的位置设有两端分别作用到所述左制动控制板和所述右制动控制板的用于制动的制动弹簧,所述铰接轴的前后两端分别安装有前固定板和后固定板,所述前固定板和后固定板之间位于左安装板左侧和位于右安装板右侧分别固定有左定位板和右定位板,所述左定位板和所述左安装板之间以及所述右定位板和所述右安装板之间均设有下缓冲弹簧,所述左定位板和所述左制动控制板之间以及所述右定位板和所述右制动控制板之间均设有上辅助制动缓冲弹簧。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上下两个制动机构对伴随曳引轮旋转的制动盘进行制动从而起到制动效果,而上下两个制动机构通过旋转架被电机带动旋转作用在外周围旋转作业,电机的旋转作用应该与制动盘的旋转方向相反,这样使得制动的稳定性和效果可以进一步提高,缩短制动时间,更加安全,减少惯性和其他扰动给制动带来的影响,角度调整装置使得整个制动机构多了一个可以调节其角度,从而可以调整左、右刹车片与制动盘的角度,尽量保证平行状,角度调整装置可以采用现有的蜗轮、蜗杆结构,平移装置可以采用现有的气缸结构或者液压缸结构或者丝杆结构,可以连接至自动控制设备进行自动化控制,平移装置可以使得制动机构的主体可以在水平、竖直方向移动,调整其与制动盘之间的位置关系,利于更高质量的制动作业的进行,减少结构间的损伤,对稳定性提高、使用寿命延长等均有较好的作用,另外,可以配合不同的制动盘或者其他制动作业的要求进行作业,可控性更强,安装底座可以使得制动装置较好地安装固定在曳引机上;该制动装置通过左、右刹车片制动并制动在制动盘上,跟安装磁钢的制动轮没有直接的接触,并不会因为频繁的动作使得制动轮的温度升得非常高,而使得磁钢失去磁性,该结构中,电梯运行时,电磁线圈进行通电,使得左制动控制板和右制动控制板产生足够的相互吸引的电磁力以克服来自于制动弹簧的向左右两侧将左、右制动控制板撑开的弹性作用力而相互吸引到较近的距离,并由于铰接轴的杠杆作用,使得位于铰接轴下部的左安装板和右安装板则处于外张的状态,从而使得左、右刹车片不对制动盘进行夹紧,从而不进行制动,当电梯不工作时,电磁线圈不通电,则左、右制动控制板之间没有相互吸引的电磁力了,则制动弹簧的制动作用开始发挥,其所具有的足够的外弹的力将左、右制动控制板撑开,此时,铰接轴下部的左、右安装板迅速收紧,通过左、右刹车片将制动盘牢牢夹住完成制动,整个结构的机动性和受力分布更加合理,制动弹簧和制动盘分开在了铰接轴的上下两侧被压缩的制动弹簧的作用力利用与铰接轴之间的距离,形成一个杠杆力,可以更大作用地发挥其作用力,相比于现有制动装置,在需要达到相同的制动力的情况下,只需要更小的弹簧即可,从而电磁线圈所需产生克服制动弹簧的电磁力也可以变小,制动装置的成本也可以下降了,与此同时,由于需要的电磁力更小了,从而使得制动装置工作时产生的噪音也下降了,另外,前、后固定板以及左、右定位板使得整个制动装置形成一个牢固稳定、强度高的外围结构,保证制动和非制动作业的顺利、安全稳定地进行,便于提高制动效果,另外,上辅助制动缓冲弹簧的设置使得,在制动作用开始的时候使得制动有个较短时间的缓冲作用,减少结构间的损伤,同时在非制动状态时,可以协助相吸的电磁力以控制制动弹簧,而下缓冲弹簧,优选设置多个并且位于铰接轴下方的数量多于位于铰接轴上方的数量,则在制动完成后以及保持制动的状态时,可能会产生设备的扰动等意外因素,具有较好的缓冲保护的作用,同时在制动过程中协助制动弹簧提供一定的制动效果,而上辅助制动缓冲弹簧和下缓冲弹簧的位置以及连接的其他结构的设计使得整个制动装置的整体性更好,便于安全稳定又质量高的制动作业的有效进行,制动弹簧所能提供的弹力是大大地大于下缓冲弹簧以及上辅助制动缓冲弹簧所能提供的弹力的,这样才能便于制动与非制动的状态顺利、合理、有效地进行。作为对本技术的优选,左定位板或右定位板固定于角度调整装置上。优化结构的连接性,同时也利于调整左、右刹车片与制动盘的角度,尽量保证平行状,角度调整装置可以采用现有的蜗轮、蜗杆结构。作为对本技术的优选,安装底座上开设有两个以上螺纹安装固定孔。便于制动装置的拆装,可以通过螺杆等螺接连接,还可以适合不同曳引机的安装要求。作为对本技术的优选,角度调整装置和平移装置均连接有自动控制设备。提高自动化程度,提高制动作业的可控性。作为对本技术的优选,左制动控制板的前后两侧以及左侧分别固定有加强平衡块。进一步提尚运彳丁的稳定性,提尚结构的牢固度和优化受力分布。作为对本技术的优选,左刹车片和右刹车片均包括三个呈扇环形的主刹车片以及位于相邻的所述主刹车片之间用于连接相邻的所述主刹车片的副连接刹车片。提高制动效果,便于散热。作为对本技术的优选,制动弹簧的弹性系数大于下缓冲弹簧的弹性系数以及上辅助制动缓冲弹簧的弹性系数。便于制动装置有效进行作业,提高制动效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制动效果更佳,抗干扰的能力较强,制动速度更快,结构强度高且牢固,整体性、机动性好,运行安全稳定性高,对设备结构间的机械损伤少,自动化程度高,可控性强,使用寿命延长,便于安装调节等作业,制动效果更好,生产和使用成本较低,还能减噪,更加环保。【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正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左、右刹车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制动盘,11、左刹车片,12、右刹车片,110、左安装板,120、右安装板,2、铰接轴,31、左制动控制板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新型电梯安全制动装置,包括制动盘(1),其特征在于:靠制动盘(1)的上部部分的外围以及下半部分的外围分别设有上下相对设置的制动机构(77),上下的两个所述制动机构(77)分别设置在同一个旋转架(78)的上下两个位置且上下的两个所述制动机构(77)与所述旋转架(78)之间均通过一用于调整制动机构(77)与旋转架(78)之间的角度的角度调整装置(91)连接在一起,所述旋转架(78)连接至一电机(79)的电机转轴上,所述电机(79)设置在用于固定在曳引机上的安装底座(93)上,所述电机(79)和安装底座(93)通过一可使得电机(79)平移的平移装置(92)连接在一起,所述制动机构(77)包括靠制动盘(1)的左右盘面的两侧分别设有的左刹车片(11)和右刹车片(12),所述左刹车片(11)固定在位于所述左刹车片(11)左侧的左安装板(110)上,所述右刹车片(12)固定在位于所述右刹车片(12)右侧的右安装板(120)上,所述左安装板(110)和所述右安装板(120)位于所述制动盘(1)的上方的部位之间通过一个前后方向延伸的铰接轴(2)铰接在一起,所述左安装板(110)的顶端固定有左制动控制板(31),所述右安装板(120)的顶端固定有右制动控制板(32),所述左制动控制板(31)和所述右制动控制板(32)内均设有电磁线圈,所述左制动控制板(31)和所述右制动控制板(32)之间的位置设有两端分别作用到所述左制动控制板(31)和所述右制动控制板(32)的用于制动的制动弹簧(5),所述铰接轴(2)的前后两端分别安装有前固定板(61)和后固定板(62),所述前固定板(61)和后固定板(62)之间位于左安装板(110)左侧和位于右安装板(120)右侧分别固定有左定位板(71)和右定位板(72),所述左定位板(71)和所述左安装板(110)之间以及所述右定位板(72)和所述右安装板(120)之间均设有下缓冲弹簧(8),所述左定位板(71)和所述左制动控制板(31)之间以及所述右定位板(72)和所述右制动控制板(32)之间均设有上辅助制动缓冲弹簧(8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振华葛帅钱伟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西直门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