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重安全钳上的提拉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61386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2 14: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对重安全钳上的提拉机构,属于电梯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对重安全钳动作时,因钢丝绳直接作用于安全钳上面,绳夹容易与涨紧装置打架,这样造成井道的底坑深度加深或者对重架高度降低,成本高等技术问题。本对重安全钳上的提拉机构,设置于电梯的对重安全钳处,对重安全钳处具有牵引钢丝绳,本机构包括提拉杆和连接件,连接件的一端固连在牵引钢丝绳上,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提拉杆上端相铰接,提拉杆下端用于与对重安全钳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生产成本低、工作稳定性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梯
,涉及一种提拉机构,特别是一种对重安全钳上的提拉机构
技术介绍
电梯安全钳装置是在限速器的操纵下,当电梯出现超速、断绳等非常严重的故障后,将轿厢紧急制停并夹持在导轨上的一种安全装置。他对电梯的安全运行提供有効的保护作用,一般将其安装在轿厢架或对重架上。现有的对重安全钳动作时,因钢丝绳直接作用于安全钳上面,绳夹容易与涨紧装置打架,这样造成井道的底坑深度加深或者对重架高度降低,才能保证安全钳顺利动作,而对重架降低,对重块材料很有可能从水泥变成参铁或者铸铁,造成成本大幅增加,降低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对重安全钳上的提拉机构,该提拉机构具有生产成本低、工作稳定性好的特点。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对重安全钳上的提拉机构,设置于电梯的对重安全钳处,所述的对重安全钳处具有牵引钢丝绳,其特征在于,本机构包括提拉杆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固连在牵引钢丝绳上,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提拉杆上端相铰接,所述提拉杆下端用于与对重安全钳相连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当电梯出现异常时,牵引钢丝绳通过连接件带动提拉杆向上移动,提拉杆带动对重安全钳动作,从而将轿厢紧急制停并夹持在导轨上;采用该结构,通过提拉杆使对重安全钳动作,提拉杆不会与牵引钢丝绳之间产生干涉,大大降低了底坑要求,同时,也无需增加对重架的高度,生产成本低、工作稳定性好。所述的连接件呈T字形,它包括呈长片状的片体一、片体二和片体三,所述片体二和片体三的中部分别固连在片体一内端的两侧且片体二与片体三对称设置,所述片体一的外端固连在牵引钢丝绳上,上述提拉杆上端位于片体一和片体三的下端之间,它还包括一根铰接杆,铰接杆穿过片体二、片体三和提拉杆将提拉杆铰接在片体二和片体三下端。采用以上结构,可将提拉杆和牵引钢丝绳相连接,同时,避免提拉杆和牵引钢丝绳两者直接接触,结构合理。所述片体二和片体三上端通过紧固件相连接。采用以上结构,可使片体二和片体三固定更加可靠、方便。所述牵引钢丝上固连有联动件,上述片体一外端固连在联动件上。所述的联动件包括杆体一、杆体二和杆体三,所述杆体二的上端与牵引钢丝绳的一端固连,所述杆体三下端与牵引钢丝绳的另一端固连,所述杆体一的上端与杆体二下端相铰接,所述杆体一下端与杆体三上端相铰接,杆体一的中部与片体一外端固连。采用以上结构,可将片体一和牵引钢丝绳连接在一起,从而牵引钢丝绳可带动片体一动作。所述杆体二呈筒状且杆体二端部的两侧具有呈片状凸出的凸肩二,紧固件穿在两个凸肩二和杆体一上将杆体一与杆体二铰接。采用以上结构,可通过紧固件将杆体一与杆体二铰接在一起,固定快速、可靠。所述杆体三呈筒状且杆体三端部的两侧具有呈片状凸出的凸肩三,紧固件穿在两个凸肩三和杆体一上将杆体一与杆体三铰接。采用以上结构,可通过紧固件将杆体一与杆体三铰接在一起,固定快速、可靠。本机构还包括一固连在电梯支架上的导向板,所述的导向板上具有贯穿的导向孔,上述提拉杆位于导向孔处。采用以上结构,通过导向板可对提拉杆上下移动时起到导向,导向作用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对重安全钳上的提拉机构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通过提拉杆使对重安全钳动作,提拉杆不会与牵引钢丝绳之间产生干涉,大大降低了底坑要求,同时,也无需增加对重架的高度,生产成本低、工作稳定性好。2、本机构还包括导向板,导向板上具有的导向孔,提拉杆位于导向孔处;采用该结构,通过导向板可对提拉杆上下移动时起到导向,导向作用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电梯支架;2、对重安全钳;3、导向板;3a、导向孔;4、提拉杆;5、牵引钢丝绳;6、铰接杆;7、片体一 ;8、片体二 ;9、片体三;10、杆体二 ;11、杆体一 ;12、杆体三。【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本对重安全钳上的提拉机构,设置于电梯的对重安全钳2处,本电梯还包括电梯支架I ;对重安全钳2处具有牵引钢丝绳5,本机构包括提拉杆4和连接件,连接件的一端固连在牵引钢丝绳5上,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提拉杆4上端相铰接,提拉杆4下端用于与对重安全钳2相连接,对重安全钳2采用市场上买到的现有产品;采用该结构,通过提拉杆4使对重安全钳2动作,提拉杆4不会与牵引钢丝绳5之间产生干涉,大大降低了底坑要求,同时,也无需增加对重架的高度,生产成本低、工作稳定性好。如图1、图2所示,连接件呈T字形,它包括呈长片状的片体一 7、片体二 8和片体三9,片体二 8和片体三9的中部分别固连在片体一 7内端的两侧且片体二 8与片体三9对称设置,片体一 7的外端固连在牵引钢丝绳5上,提拉杆4上端位于片体一 7和片体三9的下端之间,它还包括一根铰接杆6,铰接杆6穿过片体二 8、片体三9和提拉杆4将提拉杆4铰接在片体二 8和片体三9下端;采用该结构,可将提拉杆4和牵引钢丝绳5相连接,同时,避免提拉杆4和牵引钢丝绳5两者直接接触,结构合理;片体二 8和片体三9上端通过紧固件相连接,采用该结构,可使片体二 8和片体三9固定更加可靠、方便。如图1、图2所示,牵引钢丝上固连有联动件,片体一 7外端固连在联动件上;联动件包括杆体一 11、杆体二 10和杆体三12,杆体二 10的上端与牵引钢丝绳5的一端固连,杆体三12下端与牵引钢丝绳5的另一端固连,杆体一 11的上端与杆体二 10下端相铰接,杆体一 11下端与杆体三12上端相铰接,杆体一 11的中部与片体一 7外端固连;采用该结构,可将片体一 ?和牵引钢丝绳5连接在一起,从而牵引钢丝绳5可带动片体一 7动作;杆体二10呈筒状且杆体二 10端部的两侧具有呈片状凸出的凸肩二,紧固件穿在两个凸肩二和杆体一 11上将杆体一 11与杆体二 10铰接;采用该结构,可通过紧固件将杆体一 11与杆体二10铰接在一起,固定快速、可靠;杆体三12呈筒状且杆体三12端部的两侧具有呈片状凸出的凸肩三,紧固件穿在两个凸肩三和杆体一 11上将杆体一 11与杆体三12铰接;采用该结构,可通过紧固件将杆体一 11与杆体三12铰接在一起,固定快速、可靠;本机构还包括一固连在电梯支架I上的导向板3,导向板3上具有贯穿的导向孔3a,提拉杆4位于导向孔3a处;采用该结构,通过导向板3可对提拉杆4上下移动时起到导向,导向作用好。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当电梯出现异常时,牵引钢丝绳5带动杆体一 11向上移动,杆体一 11带动片体一 7向上移动,片体一 7带动片体二 8向上移动,片体二 8带动提拉杆4向上移动,提拉杆4带动对重安全钳2动作,从而将轿厢紧急制停并夹持在导轨上。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电梯支架1、对重安全钳2、导向板3、导向孔3a、提拉杆4、牵引钢丝绳5、铰接杆6、片体一 7、片体二 8、片体三9、杆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对重安全钳上的提拉机构,设置于电梯的对重安全钳处,所述的对重安全钳处具有牵引钢丝绳,其特征在于,本机构包括提拉杆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固连在牵引钢丝绳上,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提拉杆上端相铰接,所述提拉杆下端用于与对重安全钳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刚李佑俭姚菊根沈海锋沈庆豪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嘉联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