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坠落安全电梯。包括电梯轿厢、升降钢索和升降控制机构,以及设置在电梯轿厢左右两侧的两条纵向道轨,其中间部分的内壁上从上到下均匀设置有止动齿;所述电梯轿厢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上下贯通的卡槽,所述纵向道轨卡在卡槽内;所述两个卡槽内分别设置有防坠落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电梯轿厢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上下贯通的卡槽和卡在卡槽内的纵向道轨卡在卡槽内,并在两个卡槽内分别设置有于纵向道轨相配套的防坠落机构,能达到防止电梯轿厢极速坠落的目的,不仅能保证电梯内人员的人身安全,更为救援赢得宝贵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梯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坠落安全电梯。
技术介绍
近年来,因电梯故障而引发的人员伤亡事故时有发生,引起人们的重视。在电梯故 障中,升降钢索断裂而引发的电梯坠落事故的后果是最为严重的,此类事故往往会造成电 梯内人员的重伤伤残和死亡。然而,在本领域内尚未发现能够有效防止因升降钢索断裂而 引发的电梯坠落事故的有效措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坠落安全电梯,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种防坠落安全电梯,包括电梯轿厢、升降钢索和通过升降钢索控制电梯轿厢升 降的升降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电梯轿厢左右两侧的两条纵向道轨,所述纵 向道轨的高度与电梯井的高度相一致,其截面呈横向的U形结构,其中间部分的内壁上从 上到下均匀设置有止动齿;所述电梯轿厢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上下贯通的卡槽,所述纵向 道轨卡在卡槽内; 所述两个卡槽内分别设置有防坠落机构,所述防坠落机构包括套筒、导向轴、纵向 复位弹簧、压轴、止动片、止动轴、连杆和横向复位弹簧;所述套筒纵向设置,固定在卡槽的 内壁上;所述导向轴插装在套筒内,其顶端与升降钢索固定连接,下端穿出套筒与压轴固定 连接;所述纵向复位弹簧套在导向轴的下端上,且其底端与导向轴的底端固定连接,顶端顶 触在套筒的底端面上;所述止动片设有上下两个,呈"-I "形状,都设置有防止止动片转动 过量的止动锁;所述止动轴从止动片的拐角处贯穿,两端安装在卡槽的前后侧内壁上;所 述上下两个止动片通过连杆相连接;所述横向复位弹簧的内端固定在卡槽的内壁上,外端 固定在止动片上。 进一步地说,所述纵向道轨的前后两侧壁的外侧分别设有一号导向轴承、二号导 向轴承,所述一号导向轴承、二号导向轴承分别通过轴承架安装在卡槽的前后侧内壁上;所 述纵向道轨的中部侧壁的内侧设有三号导向轴承,所述三号导向轴承通过轴承架安装在卡 槽的内壁上;所述止动齿设有两列,所述三号导向轴承卡在两列止动齿之间。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在电梯轿厢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上下贯 通的卡槽和卡在卡槽内的纵向道轨卡在卡槽内,并在两个卡槽内分别设置有于纵向道轨相 配套的防坠落机构,一旦发生升降钢索断裂的情况,防坠落机构被触发,使止动片与纵向道 轨内壁上的止动齿相啮合,从而达到防止电梯轿厢极速坠落的目的,不仅能保证电梯内人 员的人身安全,更为救援赢得宝贵时间。【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中电梯轿厢与纵向道轨的装配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本技术所述的防坠落安全电梯,包括电梯轿厢3、升降钢索1、通过 升降钢索1控制电梯轿厢3升降的升降控制机构,以及设置在电梯轿厢3左右两侧的两条 纵向道轨2,所述纵向道轨2的高度与电梯井的高度相一致,其截面呈横向的U形结构,其中 间部分的内壁上从上到下均匀设置有止动齿6 ;所述电梯轿厢3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上下 贯通的卡槽34,所述纵向道轨2卡在卡槽34内。 所述两个卡槽34内分别设置有防坠落机构,所述防坠落机构包括套筒5、导向轴 4、纵向复位弹簧7、压轴8、止动片10、止动轴9、连杆12和横向复位弹簧11 ;所述套筒5纵 向设置,固定在卡槽34的内壁上;所述导向轴4插装在套筒5内,其顶端与升降钢索1固 定连接,下端穿出套筒5与压轴8固定连接;所述纵向复位弹簧7套在导向轴4的下端上, 且其底端与导向轴4的底端固定连接,顶端顶触在套筒5的底端面上;所述止动片10设有 上下两个,呈" ? "形状,都设置有防止止动片10转动过量的止动锁。所述止动轴9从止动 片10的拐角处贯穿,两端安装在卡槽34的前后侧内壁上;所述上下两个止动片10通过连 杆12相连接;所述横向复位弹簧11的内端固定在卡槽34的内壁上,外端固定在止动片10 上。 所述纵向道轨2的前后两侧壁的外侧分别设有一号导向轴承31、二号导向轴承 33,所述一号导向轴承31、二号导向轴承33分别通过轴承架安装在卡槽34的前后侧内壁 上;所述纵向道轨2的中部侧壁的内侧设有三号导向轴承32,所述三号导向轴承32通过轴 承架安装在卡槽34的内壁上;所述止动齿6设有两列,所述三号导向轴承32卡在两列止动 齿6之间。 升降钢索1没有发生断裂时,防坠落机构不被触发,纵向复位弹簧7处于压缩状 态,压轴8不触发止动片10,电梯轿厢3正常升降运行。一旦升降钢索1发生断裂时,导向 轴4失去升降钢索的拉力,纵向复位弹簧7瞬间释放拉伸,拉动导向轴4向下运动,压轴8随 之向下触动止动片10,使止动片10绕止动轴9转动,在连杆12的作用下,两个止动片10同 时动作,止动片10纵向位的部分转动至横向位,并与纵向道轨2的止动齿6相啮合,并且, 在止动锁的作用下,止动片10与纵向道轨2的止动齿6啮合后,止动片10不再发生动作, 从而使电梯轿厢3悬浮在电梯井内,防止其极速坠落引发人员伤亡事故。【主权项】1. 一种防坠落安全电梯,包括电梯轿厢(3)、升降钢索(1)和通过升降钢索(1)控制电 梯轿厢(3)升降的升降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电梯轿厢(3)左右两侧的两 条纵向道轨(2),所述纵向道轨(2)的高度与电梯井的高度相一致,其截面呈横向的U形结 构,其中间部分的内壁上从上到下均匀设置有止动齿(6);所述电梯轿厢(3)的左右两侧分 别设有上下贯通的卡槽(34),所述纵向道轨(2)卡在卡槽(34)内; 所述两个卡槽(34)内分别设置有防坠落机构,所述防坠落机构包括套筒(5)、导向 轴(4)、纵向复位弹簧(7)、压轴(8)、止动片(10)、止动轴(9)、连杆(12)和横向复位弹簧 (11);所述套筒(5)纵向设置,固定在卡槽(34)的内壁上;所述导向轴(4)插装在套筒(5) 内,其顶端与升降钢索(1)固定连接,下端穿出套筒(5)与压轴(8)固定连接;所述纵向复 位弹簧(7)套在导向轴(4)的下端上,且其底端与导向轴(4)的底端固定连接,顶端顶触 在套筒(5)的底端面上;所述止动片(10)设有上下两个,呈"π "形状,都设置有防止止动 片(10)转动过量的止动锁;所述止动轴(9)从止动片(10)的拐角处贯穿,两端安装在卡槽 (34)的前后侧内壁上;所述上下两个止动片(10)通过连杆(12)相连接;所述横向复位弹 簧(11)的内端固定在卡槽(34)的内壁上,外端固定在止动片(10)上。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坠落安全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道轨(2)的前后两 侧壁的外侧分别设有一号导向轴承(31)、二号导向轴承(33),所述一号导向轴承(31)、二 号导向轴承(33)分别通过轴承架安装在卡槽(34)的前后侧内壁上;所述纵向道轨(2)的 中部侧壁的内侧设有三号导向轴承(32),所述三号导向轴承(32)通过轴承架安装在卡槽 (34)的内壁上;所述止动齿(6)设有两列,所述三号导向轴承(32)卡在两列止动齿(6)之 间。【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电梯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坠落安全电梯。包括电梯轿厢、升降钢索和升降控制机构,以及设置在电梯轿厢左右两侧的两条纵向道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坠落安全电梯,包括电梯轿厢(3)、升降钢索(1)和通过升降钢索(1)控制电梯轿厢(3)升降的升降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电梯轿厢(3)左右两侧的两条纵向道轨(2),所述纵向道轨(2)的高度与电梯井的高度相一致,其截面呈横向的U形结构,其中间部分的内壁上从上到下均匀设置有止动齿(6);所述电梯轿厢(3)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上下贯通的卡槽(34),所述纵向道轨(2)卡在卡槽(34)内;所述两个卡槽(34)内分别设置有防坠落机构,所述防坠落机构包括套筒(5)、导向轴(4)、纵向复位弹簧(7)、压轴(8)、止动片(10)、止动轴(9)、连杆(12)和横向复位弹簧(11);所述套筒(5)纵向设置,固定在卡槽(34)的内壁上;所述导向轴(4)插装在套筒(5)内,其顶端与升降钢索(1)固定连接,下端穿出套筒(5)与压轴(8)固定连接;所述纵向复位弹簧(7)套在导向轴(4)的下端上,且其底端与导向轴(4)的底端固定连接,顶端顶触在套筒(5)的底端面上;所述止动片(10)设有上下两个,呈形状,都设置有防止止动片(10)转动过量的止动锁;所述止动轴(9)从止动片(10)的拐角处贯穿,两端安装在卡槽(34)的前后侧内壁上;所述上下两个止动片(10)通过连杆(12)相连接;所述横向复位弹簧(11)的内端固定在卡槽(34)的内壁上,外端固定在止动片(10)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召古,
申请(专利权)人:张召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