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重型汽车后下部防护试验的加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836638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6 0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重型汽车后下部防护试验的加载装置,属于汽车零部件试验的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重型汽车后下部防护试验的加载装置,该加载装置为长方体,顶面设置有凸台,底面设置有凹槽,凸台设置在加载装置的中心位置,凸台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定位销,凹槽设置在加载装置的中心位置,凹槽中心位置设置有加强芯,凹槽底面设置有与压力机固定连接的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性能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零部件试验的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重型汽车后下部防护试验的加载装置
技术介绍
据统计,我国货车保有量1900多万辆,占机动车保有量总数的7.8%,但货车肇事导致的死亡人数约占交通事故死亡总数的28%。面对如此严峻的货车交通事故,国家标准委员会拟制定更加严格的汽车后下部防护要求标准,以改善和提高货车后部防护装置对其他车辆的碰撞相容性。汽车生产企业为满足新法规要求,必须设计并验证货车后下部防护装置性能,因此,亟需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性能可靠、能够满足试验条件的加载装置进行后下部防护装置加载试验。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后下部防护压力试验的加载装置,将该加载装置固定于试验台压力机的加载部位,通过加载装置对后下部防护装置进行加载,来验证防撞装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一种用于重型汽车后下部防护试验的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该加载装置I为长方体,顶面设置有凸台11,底面设置有凹槽12,所述凸台11设置在所述加载装置的中心位置,所述凸台11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定位销13,所述凹槽12设置在所述加载装置的中心位置,所述凹槽12中心位置设置有加强芯14,所述凹槽12底面设置有与压力机固定连接的通孔15。所述凸台11为圆柱形。所述凹槽12为圆形。所述定位销13为圆柱形。所述通孔15呈圆周均匀分布。所述加载装置I侧面设置有辅助支撑该加载装置I的导向定位孔16。所述导向定位孔16为螺纹孔。所述加强芯14为圆柱形。所述加强芯14自由端平面与所述加载装置I底面在同一平面上。本技术工作时,将凸台的一面通过螺栓固定在压力机的加载部位,将带有凹槽的一面放置在防撞梁上,压力机施压,通过加载装置将力传递到防撞梁上,从而检验防撞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采用优质中碳钢,结构简单、性能可靠;2、加载装置设计有螺栓固定孔,与压力机采用内六角螺栓固定,沿分度圆均匀分布,加载时应力分布均匀,能够有效防止应力集中现象;3、加载装置与压力机固定端设计有一定位销,其作用一方面便于安装,另一方面能够有效提尚螺检抗剪切能力;4、加载装置加载面设计有一圆形凹槽,螺栓头可隐藏在凹槽内,有效防止了螺栓头对加载面的影响;5、加载装置加载面中心设计有一加强芯,加强芯端面与加载面相平,一方面减弱了凹槽对加载装置强度的影响,另一方面对后下部防护装置加载时,加载平面受力更均匀;【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右视图;图4为本技术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为:1、加载装置;11、凸台;12、凹槽;13、定位销;14、加强芯;15、通孔;16、导向定位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当然,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参见图1-图4,本技术是一种用于重型汽车后下部防护试验的加载装置,该加载装置I为长方体,顶面设置有凸台11,底面设置有凹槽12,凸台11设置在加载装置的中心位置,凸台11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定位销13,凹槽12设置在加载装置的中心位置,凹槽12中心位置设置有加强芯14,凹槽12底面设置有与压力机固定连接的通孔15。凸台11为圆柱形。凹槽12为圆形凹槽。定位销13为圆柱形。通孔15呈圆周均匀分布。加载装置I侧面设置有辅助支撑该加载装置I的导向定位孔16。导向定位孔16为螺纹孔。加强芯14为圆柱形。加强芯14自由端平面与加载装置I底面在同一平面上。本技术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用于重型汽车后下部防护试验的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该加载装置(I)为长方体,顶面设置有凸台(11),底面设置有凹槽(12),所述凸台(11)设置在所述加载装置的中心位置,所述凸台(11)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定位销(13),所述凹槽(12)设置在所述加载装置的中心位置,所述凹槽(12)中心位置设置有加强芯(14),所述凹槽(12)底面设置有与压力机固定连接的通孔(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重型汽车后下部防护试验的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11)为圆柱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重型汽车后下部防护试验的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2)为圆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重型汽车后下部防护试验的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销(13)为圆柱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重型汽车后下部防护试验的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5)呈圆周均匀分布。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重型汽车后下部防护试验的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装置(I)侧面设置有辅助支撑该加载装置的导向定位孔(16)。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重型汽车后下部防护试验的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定位孔(16)为螺纹孔。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重型汽车后下部防护试验的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芯(14)为圆柱形。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重型汽车后下部防护试验的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芯(14)自由端的平面与所述加载装置(I)底面在同一平面上。【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重型汽车后下部防护试验的加载装置,属于汽车零部件试验的
其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重型汽车后下部防护试验的加载装置,该加载装置为长方体,顶面设置有凸台,底面设置有凹槽,凸台设置在加载装置的中心位置,凸台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定位销,凹槽设置在加载装置的中心位置,凹槽中心位置设置有加强芯,凹槽底面设置有与压力机固定连接的通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性能可靠。【IPC分类】G01M17-007【公开号】CN204536003【申请号】CN201520239702【专利技术人】孙昌旺, 张新辰, 马圣龙, 徐伟刚, 候新华, 赵蕾 【申请人】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8月5日【申请日】2015年4月21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重型汽车后下部防护试验的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该加载装置(1)为长方体,顶面设置有凸台(11),底面设置有凹槽(12),所述凸台(11)设置在所述加载装置的中心位置,所述凸台(11)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定位销(13),所述凹槽(12)设置在所述加载装置的中心位置,所述凹槽(12)中心位置设置有加强芯(14),所述凹槽(12)底面设置有与压力机固定连接的通孔(1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昌旺张新辰马圣龙徐伟刚候新华赵蕾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