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摩擦式的筒纱退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828613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5 1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摩擦式的筒纱退绕装置,包括固定柱、纱筒主轴、摩擦控制组件,所述纱筒主轴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柱活动连接,所述摩擦控制组件包括摩擦盘、设置有曲臂中轴摩擦曲臂、所述摩擦盘设置于所述纱筒主轴的另一端;所述摩擦盘的柱面设有凹槽。所述摩擦曲臂包括摩擦端、驱动端,所述摩擦端的轮廓与所述凹槽的轮廓相匹配。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使用寿命明显提高,结构更加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纺织机械,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摩擦式筒纱退绕装置,该退绕装置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技术中,筒纱退绕装置是一种用于经纱机中的装置。该装置在筒纱的纱线的释放过程中保证纱线有足够的张力,使得纱线在加工过程中处于绷直张紧状态,便于加工。纱线张力调整有最初的操作人员手工增减配重数量的方式,发展到通过摩擦来实现对纱线的张紧程度的控制。如公开号为202464933U的专利,所述的“一种可自调张力的筒纱退绕机构”,所述退绕机构通过与筒纱的主轴相连的摩擦盘与摩擦皮带的滑动,来控制纱线的张紧。但是由于上述皮带以及弹簧等零部件均与暴露与外界。由于外界的工作环境温度高,湿度大,灰尘多,因此会加快该装置的老化,缩短其使用寿命。再者,是该技术方案所述的退绕机构结构复杂,增加了加工时的难度。因此,在现有的技术中,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摩擦式的筒纱退绕装置,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退绕装置使用寿命短,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下述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摩擦式的筒纱退绕装置,包括固定柱、纱筒主轴、摩擦控制组件,所述纱筒主轴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柱活动连接,所述摩擦控制组件包括摩擦盘、设置有曲臂中轴摩擦曲臂、所述摩擦盘设置于所述纱筒主轴的另一端;所述摩擦盘的柱面设有凹槽。所述摩擦曲臂包括摩擦端、驱动端,所述摩擦端的轮廓与所述凹槽的轮廓相匹配。进一步是所述曲臂中轴的一端通过扭簧机构与所述摩擦曲臂的中部连接,所述曲臂中轴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柱连接。进一步而言所述退绕装置还包括动导线轮、动导线轮连接轴、定导线轮、定导线轮连接轴、摆动连接杆,所述动导线轮连接轴的中部活动连接有与其同轴心的所述动导线轮。所述曲臂中轴与所述摆动连接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动导线轮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摆动连接杆另一端连接,所述动导线轮连接轴的另一端与所述摩擦曲臂的所述驱动端活动连接;所述定导线轮通过所述定导线轮连接轴与所述固定柱活动连接。进一步而言所述摩擦曲臂的弯曲角度为15?35°。本技术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这样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了内置有扭簧的扭簧机构进行通过上述摩擦曲臂与上述摩擦片接触来产生摩擦力,以此控制释放纱线时纱线的张力。省去了摩擦皮带,采用了摩擦曲臂。上述扭簧采用了内置,避开了工作环境的高温、高湿以及粉尘。同时摩擦曲臂的耐磨程度高于摩擦皮带,因此本技术的使用寿命明显提高,结构更加简单。【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新型摩擦式筒纱的无级调整退绕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中:固定柱1、纱筒主轴2、摩擦盘3、摩擦曲臂4、凹槽5、摩擦端6、驱动端7、曲臂中轴8、扭簧机构9、动导线轮10、动导线轮连接轴11、定导线轮12、定导线轮连接轴13、摆动连接杆14。一种新型摩擦式的筒纱退绕装置,包括固定柱1、纱筒主轴2、摩擦控制组件,纱筒主轴2的一端与固定柱I活动连接,摩擦控制组件包括摩擦盘3、设置有曲臂中轴8摩擦曲臂4、摩擦盘3设置于纱筒主轴2的另一端。摩擦盘3的柱面设有凹槽5。摩擦曲臂4包括摩擦端6、驱动端7,摩擦端6的轮廓与凹槽5的轮廓相匹配,使得摩擦曲臂4的驱动端7能够很好的控制该退绕装置,因停机在纱筒惯性的作用下使得纱线松旷散乱。曲臂中轴8的一端通过扭簧机构9与摩擦曲臂4的中部连接,曲臂中轴8的另一端与固定柱I连接。其中扭簧机构9为两个能实现相对扭转的同心机构,该同心机构包括内轴、和外旋转套。外旋转套能相对于内轴旋转,同时外旋转套也能在扭簧的作用下恢复至初始状态。退绕装置还包括动导线轮10、动导线轮连接轴11、定导线轮12、定导线轮连接轴13、摆动连接杆14,动导线轮连接轴11的中部活动连接有与其同轴心的动导线轮10。曲臂中轴8与摆动连接杆14的一端活动连接,动导线轮连接轴11的一端与摆动连接杆14另一端连接,动导线轮连接轴11的另一端与摩擦曲臂4的驱动端7活动连接;定导线轮12通过定导线轮连接轴13与固定柱I活动连接。摩擦曲臂4的弯曲角度为20°。使用过程中先将纱筒套入纱筒主轴2,然后在纱筒主轴2的一头固定上摩擦盘3,将纱线顺延着动导线轮连接轴11、定导线轮12引出。【主权项】1.一种新型摩擦式的筒纱退绕装置,包括固定柱(I)、纱筒主轴(2)、摩擦控制组件,所述纱筒主轴(2)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柱(I)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控制组件包括摩擦盘(3)、设置有曲臂中轴(8)摩擦曲臂(4)、所述摩擦盘(3)设置于所述纱筒主轴(2)的另一端;所述摩擦盘(3 )的柱面设有凹槽(5 );所述摩擦曲臂(4 )包括摩擦端(6 )、驱动端(7 ),所述摩擦端(6)的轮廓与所述凹槽(5)的轮廓相匹配,所述曲臂中轴(8)的一端通过扭簧机构(9)与所述摩擦曲臂(4)的中部连接,所述曲臂中轴(8)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柱(I)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摩擦式的筒纱退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退绕装置还包括动导线轮(10)、动导线轮连接轴(11 )、定导线轮(12)、定导线轮连接轴(13)、摆动连接杆(14),所述动导线轮连接轴(11)的中部活动连接有与其同轴心的所述动导线轮(10);所述曲臂中轴(8)与所述摆动连接杆(14)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动导线轮连接轴(11)的一端与所述摆动连接杆(14)另一端连接,所述动导线轮连接轴(11)的另一端与所述摩擦曲臂(4)的所述驱动端(7)活动连接;所述定导线轮(12)通过所述定导线轮连接轴(13)与所述固定柱(I)活动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摩擦式的筒纱退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曲臂(4)的弯曲角度为15?35°。【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摩擦式的筒纱退绕装置,包括固定柱、纱筒主轴、摩擦控制组件,所述纱筒主轴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柱活动连接,所述摩擦控制组件包括摩擦盘、设置有曲臂中轴摩擦曲臂、所述摩擦盘设置于所述纱筒主轴的另一端;所述摩擦盘的柱面设有凹槽。所述摩擦曲臂包括摩擦端、驱动端,所述摩擦端的轮廓与所述凹槽的轮廓相匹配。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使用寿命明显提高,结构更加简单。【IPC分类】B65H59-38, B65H49-18【公开号】CN204528912【申请号】CN201520163928【专利技术人】于拥军, 徐均, 王银生, 傅青, 黄国明 【申请人】江苏占姆士纺织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8月5日【申请日】2015年3月23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摩擦式的筒纱退绕装置,包括固定柱(1)、纱筒主轴(2)、摩擦控制组件,所述纱筒主轴(2)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柱(1)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控制组件包括摩擦盘(3)、设置有曲臂中轴(8)摩擦曲臂(4)、所述摩擦盘(3)设置于所述纱筒主轴(2)的另一端;所述摩擦盘(3)的柱面设有凹槽(5);所述摩擦曲臂(4)包括摩擦端(6)、驱动端(7),所述摩擦端(6)的轮廓与所述凹槽(5)的轮廓相匹配,所述曲臂中轴(8)的一端通过扭簧机构(9)与所述摩擦曲臂(4)的中部连接,所述曲臂中轴(8)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柱(1)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拥军徐均王银生傅青黄国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占姆士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