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支持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2245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车辆的啮合地面组件的支持总成其包括一个底座部分,一柱,将其安装以便在行驶位置与保管位置间相对于底座部分而移动;闩锁总成,用以根据需要,在行驶位置或在保管位置支持该柱;及一个促动器,及其中,当该柱系在行驶位置时,该促动器自静止位置沿着释放路径可移动以便开始释放闩锁总成,以容许该柱自行驶位置移动至保管位置。(*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车辆的支持总成。如本文中所使用,“车辆”一词包括小型摩托车,即一种两轮器具,可具有三或四轮之车辆及无轮之车辆例如滑雪板。
技术介绍
小摩托化型摩托车的普及实质上日渐增加。虽然此类小摩托车通常具有紧凑构造,但是意欲能容易转变该小型摩托车自保管模式(此模式中,可容易处理小型摩托车)成为行驶模式,反之亦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车辆的啮合地面组件的支持总成,其包括一个底座部分,一支柱,将其安装以便在行驶位置与保管位置间相对于底座部分而移动;闩锁总成,用以根据需要,在行驶位置或在保管位置支持该柱;及一个促动器,其中,当该柱在行驶位置时,促动器自静止位置沿着释放路径可移动以便开始释放闩锁总成,以容许柱自行驶位置移动至保管位置。啮合地面组件可能是车辆的一个轮子,例如一前轮,或摩托化雪板的板或相似装置,雪上自行车、滑雪板或类似物。关于这一点,本专利技术并无限制。支持总成可包括一个架,其自不起作用位置可移动至操作位置,在操作位置时,当使柱自行驶位置移动至保管位置时,该架提供支持予车辆。闩锁总成可包括一个连接构件,其支枢式连接该柱至底座部分,及一个闩锁构件,其与连接构件上之第一互补构造可啮合,以保持该柱在行驶位置。该促动器,当沿着释放路径移动时,其可致使闩锁构件自第一互补构造上分开。该闩锁总成可包括一个联锁组件,其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间可移动,在第一位置时,该联锁组件防止闩锁构件与第一互补构造分开,在第二位置时,该联锁组件容许闩锁构件与第一互补构造分开。该联锁组件可于第一方向支枢式地移动,自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而该促动器可能以与第一方向相反之第二方向沿着释放路径支枢式可移动,以便致使闩锁构件与第一互补构造分开。该促动器可以第一方向支枢式可移动以便施加一制动力至车辆。该促动器可能是刹车踏板。当将该刹车踏板以第一方向移动时,该联锁组件可能与刹车踏板一致地移动。该闩锁构件可与连接构件上之第二互补构造啮合,以保持柱在保管位置。该底座部分可采取任何适当形式但优选是包括一个燃料箱。燃料箱的设计可能致使当车辆是小型摩托车时,该燃料箱在小型摩托车的前轮与后轮之间延伸,充作一结构上组件并提供小型摩托车使用人之支持足部。本专利技术亦扩大至小型摩托车,其包括一个底座部分;一个经安装至底座部分之从动后轮;一前轮;一个连接构件,其连接前轮至底座部分且其容许前轮在啮合地面位置与保管位置间移动;一个闩锁构件,其与第一构造可啮合来保持前轮在啮合地面之位置及与第二构造可啮合来保持前轮在保管位置;一促动器,其沿释放方向自静止位置可移动,当与第一构造啮合时,促动器致使闩锁构件与第一构造分开,且当将闩锁构件与第二构造啮合时,与第二构造分开,及一个联锁组件,其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间可移动,在第一位置时,该联锁组件防止闩锁构件至少与第一构造分开,而在第二位置时,该闩锁构件与第一构造可分开。附图说明图1是小型摩托车之透视图,其包括根据本专利技术之支持总成且具有一个柱,将小型摩托车的前轮安装在其上,系在行驶位置;图1A以细部放大显示小型摩托车的一部份;图2是图1中小型摩托车一部份之侧视图,以放大比例,说明支持总成的构造;图2A以细部放大显示小型摩托车的一部份;图3是相似于图2之图,显示柱支持总成连同柱处在保管位置;及图3A以细部放大显示小型摩托车的一部份。具体实施例方式附图的图1举例说明包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支持总成12的小型摩托车10。图2与图3分别显示操作和保管模式之支持总成。该支持总成包括一个底座部分14,一柱16及两个连接构件或板18(这些图中只一个构件可见),将其定位在柱的相对面上并连接该柱至基座部位。将每一连接板18在两点20和22上固定至柱16,及一个支枢点24固定至底座部分。安装一个刹车踏板30以便环绕支枢点24支枢式移动。该刹车踏板30具有两种功能。第一,其功能系以常见方式来控制车辆的刹车,第二,其功能系以相互作用之方式作为连同闩锁总成之促动器,此闩锁总成根据需要以操作模式或保管模式来锁住小型摩托车的前轮。该刹车踏板具有高于底座部分的上表面34之脚垫32及在远端上具有洞眼36在向外延伸之部份38上。该刹车踏板的向下面对的表面40界定一个凸轮表面,其功能在下文中叙述。在向下面对周围上,连接板18各自以第一和第二凹处或凹口42和44(见图2A)及延伸在两凹口间之一平滑弯曲之周围部份46所形成。将一联锁杆50支枢式安装至支枢点52上的底座部分14上,该联锁杆包括一反作用段54,其具有一个构造56(将刹车索59的外鞘58安装至其上),及一个孔60,将盘簧62的一个终端固定至其上。刹车索59与孔36啮合。将一销64固定至联锁杆50的一臂66上。将此销成形及确定大小以便其在形状和大小方面与凹口42和44互补。将一个联锁组件70安装至底座部分以便环绕支枢点24支枢式移动。该联锁组件包括一臂72(其终止在板74中,此板74系在刹车踏板的脚垫32下面)至支枢点的一边及一个钩形构造76(其中形成一个洞眼78)在支枢点的相对边上。弹簧62的一个终端与该洞眼啮合。该柱16向上延伸并固定至一个轴环80上,此轴环提供转向杆82(其通经该柱)之可旋转支持。将小型摩托车之前轮84连接至该柱的下端及将把手86固定至该柱的上端。前轮和转向杆之安装排列的构造是习知的,此处不须详述。将U形架座88固定至柱16的低端90上。底座部分14包括结构上强固之外壳且其充作车辆之底盘组件。该外壳界定一个燃料箱其具有一个加油口盖92在其向前上端上。将引擎94经由传动总成96安装至底座部分的后侧上,将传动授予小型摩托车的后轮98。刹车索59延伸至后轮98中之制动盘(图中未示),且当将该刹车索拉紧时,将摩擦之制动力施加至该制动盘而使轮子的旋转速率缓慢。这些特点是习见,因此不作叙述。将燃料以熟知方式自燃料箱供应至引擎。将座部100自支架102延伸,固定至底座部分的后方。图1显示具有柱16在行驶位置之小型摩托车10,而图3显示该柱在保管位置。在每一情况中,将该柱经由闩锁总成的作用闩锁在适当位置,此闩锁总成包括具有凹口42和44之板48、联锁杆50上之销64,具有钩形构造76之联锁组件70及弹簧62。如图2中详细显示,当柱16系呈行驶位置时,使闩锁销64与第一凹口42啮合。联锁组件的钩形构造76位处在销的下面,因此,其不能自凹口逸出。该小型摩托车系以通常方式使用,亦即,坐在座位100上之使用人可视需要驾驶该小型摩托车。当必须将小型摩托车刹车时,使用人通过使用其一只脚向下推动在脚垫32上来压下刹车踏板30。然后,该踏板以第一方向160(其系向下或顺时针方向)环绕支枢点24旋转并使刹车索59相对于外鞘58延伸来制动后轮98。将脚垫32下面之板74系与脚垫一致移动,因此,联锁组件70同样以第一方向移动,对抗盘簧62之偏压作用,(此盘簧的作用通常充作驱使踏板至静止位置)。以如此操作,将钧形构造76移动远离销64的下面。然而,该销不能自第一凹口42中移出,因为当将弹簧伸展时,将一个增加之力施加至联锁杆50的右手侧,然后其趋向于以顺时针方向环绕支枢点52旋转,产生一个力,其驱使该销更深入凹口中。如果欲将该小型摩托车摺叠成为紧凑模式供保管用,则使用人必须将刹车踏板自其静止位置如图2中所示提升,至如图3中所示之升高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支持总成,用于车辆的啮合地面组件,包括:一个底座部分;一柱,其被安装成在行驶位置与保管位置间相对于底座部分而移动;闩锁总成,用以根据需要,在行驶位置或在保管位置保持该柱;及一个促动器,其中,当该柱在行驶位置时,该促动器自静止位置沿着释放路径可移动以便开始释放闩锁总成,以容许该柱自行驶位置移动至保管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迈克尔罗伊登普齐
申请(专利权)人:迈克尔罗伊登普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ZA[南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