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骑式两轮摩托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2053 阅读:3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跨骑式两轮摩托车,摩托车的车架由两个并列的上纵梁和两个并列的下本弯梁与前端的车头主管连接组成,车架后端通过平叉轴铰接一个三角平叉,上纵梁具有用于降低车座高度而逐渐向下倾斜延伸的后段,三角平叉的上斜叉管沿上纵梁后段的延伸线延伸,一个卧设的后减震器平行于上纵梁的后段,位于车座下方,后减震器的前后端分别与上纵梁、三角平叉铰接。一个空气滤清器设置在上纵梁、下弯梁与车头主管连接处附近,其下方的下弯梁上设置水冷器,一个水冷发动机安装固定在车架上设置的悬挂支撑上,在靠近车架下弯梁下端的前转角处设置延伸出车架左右两侧的前搁脚。它能够降低车座高度和提高减震效果,增强乘骑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两轮摩托车,特别涉及一种俗称为太子车的跨骑式两轮摩托车
技术介绍
目前的俗称为太子车的跨骑式两轮摩托车的车架一般是在车头主管上焊接一根上弯梁和一根下斜梁,上弯梁的后端分岔向下,与下斜梁下端连接的底架连接,支承车座的后架与上弯梁焊接,发动机位于底架上,位于发动机的斜后上方设置空气滤清器。由于空气滤清器所处的位置位于车座下方,占据了车座位置,因此使以降低车座高度为目的来提高乘骑舒适性的太子车的车座位置的设置不够理想。尤其是针对中等身高的人而制造的中型太子车,更是因为其车架采用位于车身纵向中轴线的一根上弯梁和一根下斜梁,使车架安装部件的有效空间受到限制,导致空气滤清器尚未找到合适的安装位置,进一步降低车座的目的还不能实现。由于车座的位置较高,驾驶者的搁脚的位置就相对靠后,使驾驶者乘骑时的膝部夹角相对较小,影响乘骑的舒适性。而且因车架安装部件的有效空间有限,摩托车的电瓶通常是设置在车座下方的左或右侧,加大了车身宽度,由此造成跨骑宽度增大,影响乘骑舒适性。并且,由于目前中型太子车的后减震器通常是竖向安装在后架与平叉前部之间,其减震行程的设计受到限制,因此无法进一步提高摩托车的减震性能,影响乘骑的舒适性。目前中型太子车的前减震器通常是采取减震器叉管位于上方与用于转向的装置固定连接,减震器底筒位于下方装配前轮,这种设置方式,对前减震的减震效果有一定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车架采用双上纵梁和双下弯梁的俗称为太子车的跨骑式两轮摩托车,它既能够降低车座高度和提高减震效果,增强乘骑的舒适性,又有利于沿摩托车纵向中轴线安装配置主要部件,解决了摩托车部件布置上的难度。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摩托车的车架前端的车头主管通过用于转向的装置连接前减震器,前轮装配在前减震器下端,车架后端通过平叉轴铰接一个平叉,后轮装配在平叉尾端,所述平叉为一个具有上斜叉管的三角平叉,所述车架设有两个分开的并列焊接于车头主管的上纵梁,上纵梁具有用于降低车座高度而逐渐向下倾斜延伸的后段,三角平叉的上斜叉管沿上纵梁后段的延伸线延伸,三角平叉与车架组合成一个三角形,一个纵向卧设的后减震器平行于上纵梁向下倾斜延伸的后段设置,位于车座下方,后减震器的前端铰接于上纵梁向下倾斜延伸的后段,后端铰接于三角平叉的上斜叉管,所述车架设有两个分开的并列焊接于车头主管的下弯梁,上纵梁的后端焊接于下弯梁后部的向上延伸段,一个空气滤清器设置在车架前部的上纵梁、下弯梁与车头主管连接处附近,空气滤清器下方的下弯梁上设置水冷器,一个水冷发动机安装固定在车架上设置的悬挂支撑上,位于空气滤清器的斜下方和水冷器的后方,在靠近车架下弯梁下端的前转角处设置延伸出车架左右两侧的前搁脚。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所述车架采用两个分开的并列焊接于车头主管的上纵梁,和两个分开的并列焊接于车头主管的下弯梁,利用上纵梁、下弯梁与车头主管连接的三角区空间设置副水箱和空气滤清器,空气滤清器位于两个分开的并列设置的上纵梁之间,使原本位于车座下方的空气滤清器前置到车架前部,为降低车座高度和设置卧式后减震器提供了条件;同时,上纵梁具有为降低车座高度而逐渐向下倾斜延伸的后段,车座由该逐渐向下倾斜延伸的后段支承,使降低了高度的车座的配置安装能够得以实现。而且在双上纵梁上安装油箱,能够消除现有的跨骑式两轮摩托车的油箱为安装固定在一根柱梁上而设有的较大的凹陷,使油箱的容积能够增大。一个纵向卧设的后减震器平行于上纵梁向下倾斜延伸的后段设置,位于车座下方,后减震器的前端铰接于上纵梁向下倾斜延伸的后段,后端铰接于三角平叉的上斜叉管,使后减震行程能够增大,提高摩托车的后减震效果,增强乘骑摩托车的舒适性。由于省去了以前两轮摩托车位于后轮两侧的后减震器,使摩托车后部的结构更加简洁,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所述前减震器倒置设置,前减震器的底筒位于上方与用于转向的装置固定连接,前减震器的叉管位于下方装配前轮,使减震器叉管的运动自如,能够提高前减震效果。空气滤清器的前方设置有副水箱,空气滤清器下方的两根下弯梁上设置固定水冷器,一个“V”型双缸水冷发动机安装固定在车架上设置的悬挂支撑上,位于空气滤清器的斜下方和水冷器的后方,其冷却效果能够得到保证,进而保证发动机性能,同时也使这些部件的布置合理化。所述前减震器的前倾角大于30度,能提高行驶的稳定性和操纵的舒适性;在靠近车架下弯梁下端的前弯角处设置延伸出车架左右两侧的前搁脚,使驾驶者的膝部夹角弯曲在舒适状态;将原通常位于车座下方左或右侧的电瓶,移至在两个分开的并列设置的下弯梁后部的向上延伸段之间设置,减小乘骑部位的车身宽度;由此能够在摩托车的前后轮之间的轴距增大且车座降低后,仍然能够保证驾驶操纵和乘骑的舒适。所述前轮的直径大于后轮的直径,能够提高前轮越过障碍的能力,减小震动;后轮的轮宽大于前轮的轮宽,能够增强后轮的承载能力和行驶稳定性。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摩托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摩托车的省略油箱和车座的俯视示意图。附图中,1为前轮,2为前减震器,3为副水箱,4为车头主管,5为用于转向的装置,6为方向把,7为空气滤清器,8为加强管,9为上纵梁,10为油箱,11为“V”型双缸水冷发动机,12为支耳,13为后减震器,14为电瓶,15为三角平叉,16为后轮,17为消声器,18为平叉轴,19为后悬挂支撑,20为换档臂,21为前搁脚,22为前悬挂支撑,23为制动臂,24为水冷器,25为下弯梁,26为车座。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图1、图2,摩托车的车架采用两个分开的并列焊接于车头主管4的上纵梁9,和两个分开的并列焊接于车头主管的下弯梁25,上纵梁9的后端焊接于下弯梁25后部的向上延伸段,车架前端的车头主管4上连接可转动的用于转向的装置5,用于转向的装置5与前减震器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方向把6连接固定在用于转向的装置上。所述前减震器2采用倒置设置,前减震器的底筒位于上方与用于转向的装置5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前减震器的叉管位于下方装配前轮1,前轮轴与前减震器的叉管的孔间隙配合,前减震器2的前倾角为32度。车架下弯梁25后部的向上延伸段的接近下端处焊接的支耳通过平叉轴18铰接一个三角平叉15,后轮16装配在三角平叉尾端。所述前轮的直径大于后轮的直径,后轮的轮宽大于前轮的轮宽。两个分开的并列的上纵梁9具有为降低车座高度而逐渐向下倾斜延伸的后段,三角平叉15的上斜叉管沿上纵梁后段的延伸线延伸,三角平叉与车架组合成一个三角形。一个纵向卧设的后减震器13平行于上纵梁9向下倾斜延伸的后段设置,位于车座下方,所述后减震器13的前端销轴与上纵梁9向下倾斜延伸的后段上焊接的支耳12铰接,位置对应于上纵梁上安装的油箱10和车座26的结合处,后减震器13的后端通过销轴与三角平叉15的上斜叉管上焊接的支耳铰接,位置对应于上纵梁后端与下弯梁的结合处。车架前部的上纵梁9、下弯梁25与车头主管4连接处附近形成的三角区设置空气滤清器7,空气滤清器7位于两个分开的并列的上纵梁9之间和上纵梁9与下弯梁25之间的空位,空气滤清器的上部两侧通过螺栓紧固在上纵梁焊接的支耳上,其下端两侧由下弯梁25和焊接在上纵梁、下弯梁之间的加强管8固定支撑。空气滤清器7的前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跨骑式两轮摩托车,摩托车的车架前端的车头主管通过用于转向的装置连接前减震器,前轮装配在前减震器下端,车架后端通过平叉轴铰接一个平叉,后轮装配在平叉尾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叉为一个具有上斜叉管的三角平叉,所述车架设有两个分开的并列焊接于车头主管的上纵梁,上纵梁具有用于降低车座高度而逐渐向下倾斜延伸的后段,三角平叉的上斜叉管沿上纵梁后段的延伸线延伸,三角平叉与车架组合成一个三角形,一个纵向卧设的后减震器平行于上纵梁向下倾斜延伸的后段设置,位于车座下方,后减震器的前端铰接于上纵梁向下倾斜延伸的后段,后端铰接于三角平叉的上斜叉管,所述车架设有两个分开的并列焊接于车头主管的下弯梁,上纵梁的后端焊接于下弯梁后部的向上延伸段,一个空气滤清器设置在车架前部的上纵梁、下弯梁与车头主管连接处附近,空气滤清器下方的下弯梁上设置水冷器,一个水冷发动机安装固定在车架上设置的悬挂支撑上,位于空气滤清器的斜下方和水冷器的后方,在靠近车架下弯梁下端的前转角处设置延伸出车架左右两侧的前搁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世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