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的悬吊控制方法及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81444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摩托车的悬吊控制方法及其装置,该摩托车设置有前、后重力方向传感器,该悬吊控制方法包含一侦测步骤,及一判断步骤。该侦测步骤借由一控制器侦测该摩托车的车速,当车速介于一激活范围值时,开始自动调整该前、后避震器,该判断步骤借由该控制器随时侦测该摩托车的速度信号、刹车信号与前、后重力方向传感器的前后三维电压值,并输出相对应的控制信号随时依据摩托车的骑乘状态与路面情况调整该摩托车前、后避震器的状态,使摩托车能越加稳定地行驶,增加其安全性与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悬吊控制方法及其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摩托车 的悬吊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介绍
摩托车于行进中时,路面状况会直接影响车身的平稳程度,尤 其是凹凸不平的颠簸路面,会导致车身严重震荡失衡,使得骑士于 驾驶操控与刹车方面造成严重负面影响,造成摩托车无法稳定地行 驶。因此, 一般则以装设避震器,来吸收、减缓行进中摩托车于遭 遇颠簸路面时所产生的不规则震荡,使摩托车能越加稳定地行驶, 增加其安全性与舒适度。然而,避震器因应某种路况所产生的阻尼作用是固定的,所能 产生的避震效果也是固定的,为了摩托车能越加稳定地行驶,增加 其安全性与舒适度,摩托车骑士必须依摩托车于不同路况所产生震动负荷差异,相关业者发展出如中国台湾专利证书号第M289717 号所揭露的技术,借由骑士依据路况手动调整避震器所产生的阻尼 作用,但我国的道路状况改变剧烈,频频调整避震器,造成了摩托 车骑士的负担。所以研发能依据摩托车的骑乘状态及路面状况自动 调整避震器的所产生的阻尼,使摩托车骑士骑乘摩托车时能更加安 全与舒适,成为各摩托车制造商的研发重点。相关业者发展出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166594号所揭露的技术,借由一车速传感器搭配一角速度传感器的信号控制避震器的阻 尼力,但该角速度传感器只能侦测路面状态的改变,例如颠震、摔 震及恶劣路面对车辆所产生的上、下震动,以控制避震器的阻尼力。 但摩托车骑乘时,除加、减车速所产生的前、后震动,及路面状态 改变所产生的上、下震动外,更有摩托车转弯所产生的左、右震动, 由此可知,以该角速度传感器的单轴向侦测结果以控制避震器的阻 尼力,明显不足。专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可以依据摩托车骑乘状态 与路面状况自动调整避震器状态的摩托车的悬吊控制方法。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可以自动或手动调整 摩托车避震器状态的摩托车的悬吊控制装置。于是,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摩托车的悬吊控制方法包含一 侦测步骤,及一判断步骤。该判断步骤是借由一控制器侦测该摩托 车的车速,当车速介于一激活范围值时,开始自动调整该前、后避 震器。该侦测步骤包括一低速次步骤、 一中速次步骤,及一高速次 步骤。该低速次步骤是当车速介于一低速范围值时,该控制器输出一 控制信号使该前、后避震器调整为柔软的状态,若此时该控制器接 收到刹车信号,该控制器则输出一控制信号使该前避震器调整为适 中的状态,而该后避震器仍保持为柔软的状态。若未收到刹车信号, 则该前、后避震器保持为柔软的状态,而该控制器则持续接收来自 该前、后重力方向传感器的前、后三维电压值以调整该前、后避震 器的状态。 、该中速次步骤,是当车速介于一中速范围值时,该控制器输出一控制信号使该前、后避震器调整为适中的状态,若此时该控制器 接收到刹车信号,该控制器则输出一控制信号使该前避震器调整为 坚硬的状态,而该后避震器仍保持为适中的状态,若未收到刹车信 号,则该前、后避震器保持为适中的状态,而该控制器则持续接收 来自该前、后重力方向传感器的前、后三维电压值以调整该前、后 避震器的状态。该高速次步骤是当车速大于一高速值时,该控制器输出一控制 信号使该前、后避震器调整为硬的状态,而该控制器则持续接收来 自该前、后重力方向传感器的前、后三维电压值以调整该前、后避 震器的状态。本专利技术摩托车的悬吊控制装置包含一设置于该摩托车上的悬 吊单元、 一调整单元、 一感测单元,及一设置于该摩托车上的控制 器。该悬吊单元包括两分别间隔设置于该摩托车上的前、后避震器, 该调整单元于该前、后避震器设有调整用的前、后致动器,该感测 单元包括一用于感测该摩托车速的车速传感器、 一用于感测该摩托 车的刹车的刹车开关、 一用于感测路面颠簸的前重力方向传感器, 及一用于感测路面颠簸的后重力方向传感器。该控制器用于接收一 来自该车速传感器的车速信号、 一来自该刹车开关的刹车信号、来 自该前重力方向传感器的该前三维电压值,及来自该后重力方向传 感器的该后三维电压值,并输出相对应的控制信号用以分别控制该 前、后致动器以调整前避震器及后避震器于柔软、适中,及坚硬三 种状态变换。本专利技术的功效在于,借由该控制器随时侦测运算该前、后重力 方向传感器的前、后三维电压值,并搭配车速传感器的车速信号及 刹车开关的刹车信号,使得该前、后避震器能依据摩托车的骑乘状 态与道路状况自动调整,使摩托车能越加稳定地行驶,增加其安全性与舒适度。 附图说明图1是一示意图,说明本专利技术摩托车的悬吊控制装置的较佳实施例;图2是一侧视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中,摩托车的态样;图3是一局部放大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中,摩托车的车头的 态样;图4是一流程图,说明本专利技术摩托车的悬吊控制方法的较佳实 施例;图5是一流程图,辅助说明图4,说明本专利技术摩托车的悬吊控 制方法中,低速次步骤的流程;图6是一流程图,辅助说明图4,说明本专利技术摩托车的悬吊控 制方法中,中速次步骤的流程;及图7是一流程图,辅助说明图4,说明本专利技术摩托车的悬吊控 制方法中,高速次步骤的流程。具体实施例方式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及其它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 参考附图之一个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在本专利技术被详细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 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参阅图1,摩托车1的悬吊控制装置2的较佳实施例包含一设 置于该摩托车1上的悬吊单元21、 一设置于该摩托车1上的调整 单元22、 一设置于该摩托车1上的感测单元23、 一设置于该摩托车1上并连接该调整单元22及该感测单元23的控制器24、 一用 于自动模式或手动模式的切换开关25、 一设置于该摩托车1上的 调整开关27,及一设置于该摩托车1上并被该控制器24所控制的 显示单元26。参阅图2,该摩托车1包含一车架II、 一枢设于该车架上的坐 垫12,及一可转动地设置于该车架11上的车头13。该车架11被一车壳111所包覆,该车架11包括一容置于该车 壳111内且一端连接该车头13的头管112、 一容置于该车壳111内 且一端连接该头管112的主管115、 一端连接该主管115的另一端 的侧管113, 一自该侧管113另一端向后延伸且容置于该车壳111 内的后管114。该坐垫12枢设于该车壳111上。参阅图3,该车头13包括一车头本体131、两个分别连接该车 头本体131两相对侧的把手132,及两个分别与该两个把手132相 对应设置于该车头本体131上的刹车杆133 (图仅显示其一)。参阅图1、2该悬吊单元21包括两间隔地设置于该摩托车1上 的前、后避震器211、 212。该调整单元22包括两个分别设置于该摩托车1上用于调整该 前、后避震器2U、 212的前、后致动器221、 222,其中,该前致 动器221固设于该前避震其211上,而该后致动器222则固设于该 后避震器212上。参阅图l、 2与图3,该感测单元23包括一设置于该前避震器 211上用于感测该摩托车1的车速的车速传感器231、 一设置于其 中一刹车杆133上用于感测该摩托车1刹车的刹车开关232、 一设 置于该头管U2上用于感测路面颠簸的前重力方向传感器233,及一设置于该坐垫12底板上用于感测路面颠簸的后重力方向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的悬吊控制方法,包含: 判断步骤,借由一控制器侦测该摩托车的车速,当车速介于一激活范围值时,开始自动调整该前、后避震器;及 侦测步骤,包括: 低速次步骤,当车速介于一低速范围值时,该控制器输出一前、后避震器控制信号使该前、后避震器调整为柔软的状态,若此时该控制器接收到刹车信号,该控制器则输出一前、后避震器控制信号使该前避震器调整为适中的状态,而该后避震器仍保持为柔软的状态,若未收到刹车信号,则该前、后避震器保持为柔软的状态,而该控制器则持续接收来自该前、后重力方向传感器的前、后三维电压值以调整该前、后避震器的状态, 中速次步骤,当车速介于一中速范围值时,该控制器输出一前、后避震器控制信号使该前、后避震器调整为适中的状态,若此时该控制器接收到刹车信号,该控制器则输出一前、后避震器控制信号使该前避震器调整为坚硬的状态,而该后避震器仍保持为适中的状态,若未收到刹车信号,则该前、后避震器保持为适中的状态,而该控制器则持续接收来自该前、后重力方向传感器的前、后三维电压值以调整该前、后避震器的状态,及 高速次步骤,当车速大于一高速值时,该控制器输出一前、后避震器控制信号使该前、后避震器调整为硬的状态,而该控制器则持续接收来自该前、后重力方向传感器的前、后三维电压值以调整该前、后避震器的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玉坤
申请(专利权)人: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