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转向机构的防护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0067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托车转向机构的防护盖,该转向机构于转向头管上方设有一转向把手,该转向把手左右两侧各设有刹车杆,于转向头管设有一顶梁及一底梁,该顶梁及底梁可供摩托车的前叉予以穿设固定,其中,该顶梁上方固设有一防护盖,借由该防护盖可遮蔽仪表板饰盖的缺口,以防止消费者误将手指伸入造成夹伤,或避免异物、灰尘掉入,并达到增进摩托车外观性的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转向机构的防护盖,尤其涉及于转向头 管的顶梁上设置一防护盖,以遮蔽仪表板饰盖的缺口的防护盖结 构。
技术介绍
各式各样的摩托车已广为大众所使用,而成为消费者于日常生 活中经常使用的短程交通工具,且每年各车厂更是输出数量众多的 各型摩托车至国外市场,为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提供不小的贡献; 就交通工具而言,除有捷运、公共巴士等大众公共运输工具之外, 还有为数众多的个人交通工具,如汽车、摩托车等,其中,摩托车 所兼具便利与快速的功能是其它交通工具所无法比拟的,而为了增 加骑乘上的舒适性及稳定性,目前摩托车业者亦开发出多款大型车 种来提供消费者多样化的选择。而目前大型的摩托车l,请参阅图l所示,该摩托车l的仪表 板11设有一仪表板饰盖12,该仪表板饰盖12设有一缺口 13,该 缺口 13可提供一空间供转向把手座14通过,该转向把手座14设 置于前叉15上方的顶梁16上,该转向把手座14上固设有转向把 手17,借由该转向把手17可控制摩托车1的行进方向,该转向把 手17两端设有剎车杆18,该剎车杆18上设有剎车油管181,该剎 车油管181可分别控制摩托车1的前碟剎盘及后碟剎盘(图中未示 出)。3现有的摩托车1的剎车油管181由剎车油杯19的下方出口穿 过转向把手17上、下罩盖的下方,再通过顶梁16后固定于摩托车 1的前碟剎盘及后碟剎盘上;由于一般设有顶梁16的转向把手座 14的座体较大,且为仪表板ll、剎车杆18等主配线必经之处,因 此为了增加主配线的旋转面积,而必须将仪表板饰盖12的缺口 13 予以加大,然而,却容易造成转向把手17于左、右旋转时,该仪 表板饰盖12的缺口 13与转向把手17的罩盖产生无可避免的可视 间隙孔;该间隙孔的产生容易造成下列的缺失.-1、 消费者容易将手指伸入,造成夹伤。2、 灰尘、异物容易掉入,且清理不易。3、 仪表板11、剎车杆18等主配线外露,导致摩托车1的外观 性不佳。4、 摩托车1于左、右转向时,剎车油管181容易摩擦到缺口 13边缘,造成管路磨损破裂,严重影响骑车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摩托车1中所具有的上述缺陷。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摩托车转向 机构的防护盖,该转向机构于转向头管上方设有一转向把手,该转 向把手左右两侧各设有剎车杆,于转向头管设有一顶梁及一底梁, 该顶梁及底梁可供摩托车的前叉予以穿设固定,其中,该顶梁上方 固设有一防护盖,该防护盖位于仪表板饰盖下方,并能将该缺口予 以遮蔽,且该防护盖可随转向机构转动。借由本专利技术中的该防护盖可遮蔽仪表板饰盖的缺口,以防止消 费者误将手指伸入造成夹伤,或避免异物、灰尘掉入,并达到增进4摩托车外观性的功效。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摩托车转向机构的防护盖中,该转向机构于 转向头管上方设有一转向把手,该转向把手左右两侧各设有剎车 杆,于转向头管设有一顶梁及一底梁,该顶梁及底梁可供摩托车的 前叉予以穿设固定,该顶梁上方固设有一防护盖,该防护盖可随着 转向把手一起旋转,其中,该防护盖上设有多个定位凹槽,该定位 凹槽可供剎车油管及仪表板的主配线卡固,以避免旋转该转向把手 时,该等配线与仪表板饰盖的缺口产生摩擦,而造成磨损破裂者。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摩托车的俯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摩托车的侧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摩托车的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便于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及所能达成的功效,现在配合附图说 明如下首先,请参阅图2、 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摩托车2包括有转向机 构21、车架单元22、前轮23、动力单元24、后轮25、车体盖26、 驾驶座27等。转向机构21,主要于转向头管211上方设一转向把手212,该 转向把手212左右两侧各设有剎车杆3,于转向头管211设有一顶 梁213及一底梁214,该顶梁213及底梁214可供摩托车2的前叉 215予以穿设固定,于前叉215的下方接设有前避震器216,该前避震器216的下方被一前轮23所支持,于转向头管211与前轮23 之间设有一前土除28,其中,该转向把手212借由于转向头管211 上方的顶梁213上设置一把手固定座217予以固设而成。该车架单元22,由转向头管211后方朝摩托车2后方延设有主 车架221及左右设置的一对下降管222,该下降管222的上端部朝 前叉215的前方设有一框架224,该框架224可供剎车杆3的油压 控制器31固设,该剎车杆3及油压控制器31之间以剎车油管32 连接。而于主车架221上方设有驾驶座27,该驾驶座27的后端向 摩托车2的后方延伸至车尾处。其中,驾驶座27与后轮25之间设 有一后避震器218。于摩托车2的末端设有一后灯RL,该后灯RL 与后轮25之间设有一后土除29。动力单元24,悬吊于主车架221的下方,该动力单元24至少 包含有一引擎241及一传动部242,该引擎241具有活塞及一燃烧 室(此处未绘出),该传动部242以皮带轮带动后轮25旋转作动。车体盖26,具有一前饰板261、 一遮膝罩262及两个侧边盖 263,该前饰板261设置于转向头管211的前方并设有一前灯FL, 该遮膝罩262设置于驾驶座27的前方,并与前饰板261连结。驾驶座27,为一座垫体,其底部由较硬的材质制成的座垫壳, 其上方为一软材质且包覆有一装饰层,借由上述的构造可供驾驶人 舒适地跨骑于上。再请参阅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主要于该顶梁213的上方固设有一 防护盖4,该防护盖4为一罩盖体,并对应于仪表板饰盖264缺口 2641的下方,于防护盖4的下方设有嵌合槽41,该嵌合槽41可对 应于顶梁213并予以嵌合,该防护盖4上设有多个固定孔42,该 固定孔42可供螺固组件S穿设以将防护盖4锁固于摩托车2的顶梁213上,其中,该防护盖4上另设有多个定位凹槽43,该定位 凹槽43可供剎车杆3的剎车油管32或仪表板的主配线(图中未示 出)卡固。本专利技术于实施时,请参阅图3、 4所示,利用螺固组件S将防 护盖4锁固于摩托车2的顶梁213上,并将剎车油管32或仪表板 的主配线卡固于防护盖4的定位凹槽43中,再将仪表板饰盖264 设于转向把手212的下方,而仪表板饰盖264的缺口 2641则位于 防护盖4的上方,借由该防护盖4而可将仪表板饰盖264的缺口 2641予以遮蔽。本专利技术的功效在于,于摩托车2的顶梁213上方固设一防护盖 4,借由该防护盖4可遮蔽仪表板饰盖264的缺口 2641,而可有效 防止消费者误将手指伸入造成夹伤,或避免异物、灰尘掉入,以达 到增进摩托车2外观性的功效;此外,由于该防护盖4可随着转向 把手212—起旋转,而该防护盖4上设有多个定位凹槽43,借由 该定位凹槽43可将剎车油管32及仪表板的主配线卡固,而该转向 把手212于旋转时,可带动该等配线一同转动,进而可避免该等配 线与仪表板饰盖264的缺口 2641产生摩擦,而造成磨损破裂,借 此,以达到提升摩托车2行车安全性的功效。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借由上述的结构,可改善现有技术的缺失并 达到所诉求的目的。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摩托车 ll仪表板 12仪表板饰盖13缺口14转向把手座15前叉16顶梁17转向把手 181剎车油管18剎车杆 19剎车油杯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转向机构的防护盖,该转向机构于转向头管上方设有一转向把手,该转向把手左右两侧各设有刹车杆,于转向头管设有一顶梁及一底梁,该顶梁及底梁可供摩托车的前叉予以穿设固定,其特征在于,该顶梁上方固设有一防护盖,该防护盖位于仪表板饰盖下方,并能将该缺口予以遮蔽,且该防护盖可随转向机构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苍懋
申请(专利权)人: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