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罗运明专利>正文

一种轨道交通的实现方法以及用于该方法中的车辆技术

技术编号:11755696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2 0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的实现方法以及用于该方法中的车辆。本发明专利技术是通过改变车轮的轮距以及对应轨道的间距实现车辆变线,需要变线的车辆将改变车轮的轮距,轮距变窄,然后下行进入变线轨道中,从而实现分岔变线,反之就可以实现交汇变线。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该技术方案后,其通过改变车轮的轮距以及对应轨道的间距,令不变线车辆沿直行轨道继续前进,而变线车辆通过变线轨道实现转弯、进站等操作。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变线改变现有轨道交通在水平面上实现的方式,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在竖直方向上实现车辆的交错变线,这样一来就可以大大降低轨道交通所需要的空间,减少车辆的相互干扰,提高交通通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
,特指一种轨道交通的实现方法以及用于该方法中的车辆
技术介绍
: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点、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用地等特点。面对日益堵塞的交通路线,世界各国都普遍认识到: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优先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现有的轨道交通中采用的是轮轨运转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其运行的车辆通常为具有多节车厢的电力机车,并且其运行的轨道为具有较强承载的钢轨。这种轨道交通虽然速度快、运量大,但是其存在的最大缺陷就是只能在固定站点间运行,线路简单,通常只有正反两个运行方向。就便利性而言,其还无法达到公路交通中汽车的功效。本专利技术人一直想提出一种将公路交通的便利性与轨道交通结合的新型轨道交通模式,将汽车的便利性引入到轨道中。令车辆在同时具有轨道交通的优点,又兼具汽车交通的便利,不会出现任意的变线、穿插,可实现交通的有序,但是轨道交通的轨道在变线是在水平面上进行的,这样就要求其需要更大范围的空间才可实现变线,难以实现在有限空间的变线(如分岔、汇合),或者轨道之间的交错。另外,轨道交通另一个不足就是造成成本以及运营成本高昂,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和维护。正式基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人经过不断的设计,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轨道交通的实现方法。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方法中包括有轨道和车辆,车辆在对应的轨道上运行,车辆正常行驶时,车辆的车轮通过轨道的限制沿轨道行进,轨道的宽度与车辆的轮距保持不变;车辆需要分岔变线时,轨道将分岔形成直行轨道与变线轨道,不变线的车辆沿直行轨道继续行进,需要变线的车辆进入变线轨道进行变线;所述的直行轨道与变线轨道采用上下分布,由直行轨道与变线轨道分岔口开始,直行轨道的轨道宽度保持不变,不变线的车辆轮距保持不变,沿直行轨道继续行进;由直行轨道与变线轨道分岔口开始,变线轨道的轨道宽度逐渐变窄,当变线轨道的轨道宽度达到指定宽度后,变线轨道将下沉,变线的车辆在进入变线轨道时,其轮距同时变小,与变线轨道的宽度适应,并沿变线轨道下沉,沿变线轨道的分布进行变线;车辆需要交汇变线时,直行轨道与变线轨道将进行交汇,不变线的车辆沿直行轨道持续行进,直至进入交汇后的轨道中,直行轨道的宽度和车辆的轮距不发生改变;变线轨道在与交汇处结合时,变线轨道开始升高,以与直行轨道交汇,当变线轨道升高到与直行轨道同一水平面时,变线轨道的轨道宽度逐渐的变宽,直至与直行轨道交汇,同时沿变线轨道行进的车辆其轮距同时变大,沿变线轨道的分布进行直至与直行轨道交汇。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轨道具有一导向槽,所述的车辆车轮位于该导向槽内,并沿导向槽行进。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导向槽内表面为圆弧面,所述的导向槽内表面的底面设置有摩擦片,通过摩擦片可为车辆的车轮提供行进或制动所需要的摩擦力,于摩擦片上固定有用于供电用的导电体。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车辆需要交汇变线时,直行轨道与变线轨道将进行交汇,所述的直行轨道为原始的直行轨道,或者所述的直行轨道为其他路径的直行轨道;即,所述的变线轨道重新交汇进入原有的轨道中,或者所述的变线轨道交汇进入一条新的路径中的轨道中。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于所述直行轨道与变线轨道分岔口位置以及交汇处设置有警示设施,以提醒行驶车辆有序行进。该警示设施可以是交通信号灯,提醒行驶的车辆前方有分岔口,需要减速慢行,确保变线车辆开始进行调整,以进入变线轨道。或者通过交通信号灯控制进入交汇处的直行车辆或变线车辆有序行进,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通过改变车轮的轮距以及对应轨道的宽度实现车辆变线,这样一来,本专利技术具有传统轨道交通的有序行进的优点,可以通过轨道限制,确保车辆不会出现任意的变线、穿插,可实现交通的有序,同时,本专利技术也突破现有轨道交通中难以变线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改变车轮的轮距以及对应轨道的宽度,令不变线车辆沿直行轨道继续前进,而变线车辆通过变线轨道实现转弯、进站等操作。本专利技术的变线改变现有轨道交通在水平面上实现的方式,本专利技术是在竖直方向上实现车辆的交错变线,这样一来就可以大大降低轨道交通所需要的空间。上述技术方案中,车辆在变线过程中,首先变线轨道需要改变轨道宽度,然后再下沉分岔,或者变线轨道首先上升到与直行轨道相同的水平面,轨道的宽度再进行改变。即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的是:当车辆分岔时,采用先缩轨,再下沉;当车辆汇合时,采用先上升,再扩轨的方式。轨道宽度的改变与轨道高低位置的改变是分别进行的,本专利技术也可将这两个作业同步进行,即本专利技术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当车辆需要分岔变线时,轨道在分岔形成直行轨道与变线轨道之前将进入一段分岔口轨道,该分岔口轨道为一段一端宽、一端窄的渐变轨道,其中较窄的一端与分岔变线之前的轨道连接,从较窄的一端向较宽的一端渐变过程中,分岔口轨道的轨道宽度将向内逐渐变宽,直至在较宽的一端同时与直行轨道和变线轨道对接;当车辆需要交汇变线时,直行轨道与变线轨道将进行交汇,在直行轨道与变线轨道交汇之前将设置一端交汇口轨道,该交汇口轨道为一段一端宽、一端窄的渐变轨道,其中较宽的一端同时与直行轨道和变线轨道对接,从较款的一端向较窄的一端渐变过程中,交汇口轨道的轨道宽度将向外逐渐变窄,直至较窄一端与交汇后的轨道对接。上述的技术方案就是对前面所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了令变线(分岔或者交汇)时过度更加平稳,增加了分岔口轨道和交汇口轨道,该分岔口轨道和交汇口轨道通过自身宽度的变化,变线的车辆将在该分岔口轨道和交汇口轨道内完成车辆轮距的变化。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就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实现方法中的车辆。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首要解决的及时如何实现车辆的轮距可根据轨道宽度的变化而进行变化的问题,针对于此,本专利技术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实现方法中的车辆,该车辆包括车架以及安装在车架上的车轮组,每组车轮组包括左右对应的左、右车轮,所述的车轮组通过电动机驱动,带动左、右车轮转动,每组车轮组中的左、右车轮分别与一个转轴固定,左、右车轮的两个转轴之间通过一个轴套连动,且左、右车轮的两个转轴沿轴套的轴线方向实现相对或相向运行,以改变左、右车轮之间的间距。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左右车轮之间设置有一液压装置,通过液压装置驱动左、右车轮的两个转轴沿轴套的轴线方向实现相对或相向运行。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车轮组中的左、右车轮的转轴分别通过连杆机构与车架连接。当前第1页1 2 3 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轨道交通的实现方法,该方法中包括有轨道和车辆,车辆在对应的轨道上运行,其特征在于:车辆正常行驶时,车辆的车轮通过轨道的限制沿轨道行进,轨道的间距与车辆的轮距保持不变;车辆需要分岔变线时,轨道将分岔形成直行轨道与变线轨道,不变线的车辆沿直行轨道继续行进,需要变线的车辆进入变线轨道进行变线;所述的直行轨道与变线轨道采用上下分布,由直行轨道与变线轨道分岔口开始,直行轨道的轨道间距保持不变,不变线的车辆轮距保持不变,沿直行轨道继续行进;由直行轨道与变线轨道分岔口开始,变线轨道的轨道间距逐渐变窄,当变线轨道的轨道间距达到指定宽度后,变线轨道将下沉,变线的车辆在进入变线轨道时,其轮距同时变小,与变线轨道的间距适应,并沿变线轨道下沉,沿变线轨道的分布进行变线;车辆需要交汇变线时,直行轨道与变线轨道将进行交汇,不变线的车辆沿直行轨道持续行进,直至进入交汇后的轨道中,直行轨道的间距和车辆的轮距不发生改变;变线轨道在与交汇处结合时,变线轨道开始升高,以与直行轨道交汇,当变线轨道升高到与直行轨道同一水平面时,变线轨道的轨道间距逐渐的变宽,直至与直行轨道交汇,同时沿变线轨道行进的车辆其轮距同时变大,沿变线轨道的分布进行直至与直行轨道交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运明
申请(专利权)人:罗运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