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级变速器的变速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738111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15 19: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级变速器的变速控制装置,其具有在下坡路行驶时将变速比向低速侧进行补正的下坡控制功能,能够防止在下坡控制执行中未完成制动操作的情况下给驾驶员带来不舒适感。TCU(40)具备:下坡控制部(41),其在下坡路行驶时执行将无级变速器(30)的变速比向低速侧进行补正的下坡控制;变速比保持部(43),其在下坡控制被执行时检测到制动操作的情况下,将无级变速器(30)的变速比保持在制动操作开始时的变速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上搭载的无级变速器的变速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作为车辆的自动变速器,可无级地变更变速比的链(或带)式或环式等无级变速器(CVT)被广泛应用。在此,链式的无级变速器具有设置于输入轴上的初级带轮、设置于输出轴上的次级带轮、搭设于两带轮之间的作为动力传递要素的链,通过使各个带轮的槽宽变化使链的卷挂直径连续地变化,从而使变速比无级地变化。在这种无级变速器中,例如根据加速踏板开度和车速表示车辆的运转状态的参数来控制变速比。即,基于这些参数设定目标涡轮转速(或目标发动机转速、目标初级带轮转速),以实际涡轮转速收敛于该目标涡轮转速的方式控制变速比。另外,作为这种无级变速器,已知在下坡路行驶时,具备将无级变速器的变速比向低速侧(降档方向)进行补正的下坡控制功能的无级变速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以车辆的平坦路行驶时的行驶阻力为基准而求得行驶阻力增加量AR,其行驶阻力增加量AR的值为负时,判定为车辆在下坡路上行驶,将变速比向低速侧(降档方向)进行补正。予以说明,在此,上述行驶阻力增加量Λ R相当于下坡路行驶时的重量斜度,通过从驱动轮的驱动力减去空气阻力、滚动阻力、加速阻力来计算。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 - 83434号公报但是,上述的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在下坡路行驶时(下坡控制执行中)踩下制动踏板的情况下,下坡控制中断并保持控制状态。在此,例如,若假定在下坡路上行驶中执行下坡路控制且变速比被向低速侧(降档方向)补正时,踩下制动踏板保持下坡控制,之后,路面的斜度变缓的状况,则成为在对变缓的下坡路进行过补正的状态下保持下坡控制。进而,在这种状态下,若继续踏下制动踏板车速难以下降,则此次伴随车速的下降,保持发动机转速不变使变速比重新回到低速,之后,发动机转速沿着低档线(变速线)进行下降。这样一来,就成为发动机持续高转速的状态,有可能给驾驶员带来不舒适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除上述问题点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在下坡路行驶时将变速比向低速侧进行补正的下坡控制功能的无级变速器的变速控制装置,能够防止在下坡控制执行中进行制动操作时给驾驶员带来不舒适感。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无级变速器的变速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下坡控制单元,其在下坡路行驶时执行将无级变速器的变速比向低速侧进行补正的下坡控制;检测单元,其检测驾驶员的制动操作;变速比保持单元,其在由下坡控制单元执行下坡控制时,通过检测单元检测到制动操作的情况下,将变速比保持在制动操作开始时的变速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无级变速器的变速控制装置,在下坡路行驶时执行将变速比向低速侧(降档方向)进行补正的下坡控制时进行了制动操作的情况下,无级变速器的变速比被保持在制动操作开始时的变速比。因此,随着车速下降,发动机转速也下降,防止发动机持续高转速的状态。因此,能够防止在下坡控制执行中进行了制动操作的情况下,给驾驶员带来不舒适感。优选的是,本专利技术的无级变速器的变速控制装置还具备制动降档控制单元,其在检测到制动操作的情况下,根据变速比和减速度,执行将变速比变更为降档状的制动降档控制,在由制动降档控制单元执行制动降档控制的情况下,变速比保持单元将变速比保持在制动降档控制结束时的变速比。这样一来,在执行制动降档控制的情况下,保持该制动降档控制结束时的变速比。因此,能够使制动降档控制和变速比的保持并存。优选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无级变速器的变速控制装置中,变速比保持单元通过对基于车辆的运转状态所设定的无级变速器的目标变速比设置限制值而保持变速比。这样一来,由于无级变速器的目标变速比被限制值(例如上限保护值和/或下限保护值)限制(保护),因此能够恰当地保持变速比。另外,优选的是,本专利技术的无级变速器的变速控制装置中,变速比保持单元通过对基于车辆的运转状态所设定的无级变速器的输入轴侧的目标转速设置限制值而保持变速比。在该情况下,由于无级变速器的输入轴侧的目标转速(例如目标发动机转速、目标涡轮转速、或目标初级带轮转速)被限制值(例如上限保护值及/或下限保护值)限制(保护),因此能够恰当地保持变速比。另外,优选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无级变速器的变速控制装置中,变速比保持单元在保持变速比时,以将该变速比保持在无级变速器可取的变速比的范围内的方式设定上述限制值。这样一来,能够将保持的变速比限制在无级变速器可取的变速比的范围内。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在下坡路行驶时将变速比向低速侧进行补正的下坡控制功能的无级变速器的变速控制装置,能够防止在下坡控制执行中进行制动操作时给驾驶员带来不舒适感。【附图说明】图1是与无级变速器的结构一起表示实施方式的无级变速器的变速控制装置的结构的框图;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无级变速器的变速比设定的图;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无级变速器的变速控制装置进行的下坡路行驶时的变速控制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图4是表示下坡时的发动机转速、及车速的变化的一个例子的时间图。符号说明I无级变速器的变速控制装置10发动机20变矩器30无级变速器34初级带轮35次级带轮36 链40 TCU41下坡控制部42制动降档控制部43变速比保持部59档位开关60 ECU62加速踏板传感器70 VDCU71制动液压传感器100 CAN【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另外,图中,同一或相当部分使用同一符号。另外,在各图中,同一要素附带同一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首先,利用图1对实施方式的无级变速器的变速控制装置I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无级变速器的变速控制装置I及应用了该变速控制装置I的无级变速器30的结构的框图。无级变速器30为根据车辆的运转状态使变速比自动且无级地进行变速的无级变速器。无级变速器30与发动机10的输出轴15连接,将来自发动机10的驱动力进行变换后输出。无级变速器30具有主轴32和副轴37,主轴32经由带有离合器功能和扭矩放大功能的变矩器20及减速齿轮31与发动机10的输出轴15连接,副轴37与主轴32平行地配设。在主轴32上设置有初级带轮34。初级带轮34具有与主轴32接合的固定带轮34a和与该固定带轮34a对向地、沿主轴32的轴向滑动自由地安装的可动带轮34b,以可变更各个带轮34a、34b的锥形面间隔,即带轮槽宽的方式构成。另一方面,在副轴37上设置有次级带轮35。次级带轮35具有与副轴37接合的固定带轮35a和与该固定带轮35a对向地、沿副轴37的轴向滑动自由地安装的可动带轮35b,以可变更带轮槽宽的方式构成。在初级带轮34和次级带轮35之间搭设有传递驱动力的链36。使初级带轮34及次级带轮35的槽宽变化,使链36相对于各带轮34、35的卷挂直径的比率(带轮比)变化,由此,无级地变更变速比。在此,若将链36相对于初级带轮34的卷挂直径设为Rp,将链36相对于次级带轮35的卷挂直径设为Rs,则变速比i用i = Rs/Rp来表示。在此,在初级带轮34(可动带轮34b)上形成有油压室34c。另一方面,在次级带轮35 (可动带轮35b)上形成有油压室35c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无级变速器的变速控制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级变速器的变速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下坡控制单元,其在下坡路行驶时执行将无级变速器的变速比向低速侧进行补正的下坡控制;检测单元,其检测驾驶员的制动操作;变速比保持单元,其在由所述下坡控制单元执行下坡控制时通过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制动操作的情况下,将变速比保持在制动操作开始时的变速比。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鲹本惠介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