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混凝土型材加工浇注方法及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11737574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15 18: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混凝土型材加工浇注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步骤一,调整混凝土浇注设备,使浇注设备的浇注头移至模具车的特定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定位置具体为浇注头位于模具车的槽底,所述浇注头喷出的混凝土的方向与磨具车槽底夹角为5°~15°;步骤二,启动浇注开关开始浇注,直至模具车被浇注满,移出浇注头。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包括如该方法对应的一种浇注设备。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及设备保证在混凝土型材加工过程中,混凝土浇注时,喷头放置在模具车槽底,待混凝土盖住喷头后,喷头再上移,避免浇注过程中进入空气,从而影响混凝土型材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型材的生产方法及设备,特别是一种混凝土型材加工浇注方法及设备。
技术介绍
混凝土型材,例如加气块是建设工程施工的必备材料之一,应用非常广泛。而混凝土型材往往都需要承重,其强度是混凝土型材质量的重要参数之一。混凝土型材的承重强度与其加工过程中的浇注工艺密切相关,如果浇注混凝土时有空气进入会严重影响混凝土型材的强度,影响建筑安全和寿命。同时,型材加工过程中,都会在型材磨具车内涂上脱模油,以便于型材从磨具车上脱掉,但若浇注方法不当,容易导致磨具车内表面的脱模油流失,进而导致脱模困难,脱模时容易损坏型材。现国内、国外生产的加气块等混凝土型材浇注混凝土时,其浇注头为悬空雨淋式浇注方式,即料桨从模具车上方喷洒到磨具车内,浇筑时大量的空气不均匀地带入至料浆内,导致加气块坯体出现明显的不均匀的空气气泡,既影响强度,又不美观,而且坯体的容重不均匀。由于浇注时对模具底面的冲击较大,导致模具槽底涂好的脱模油层被冲掉,使坯体与模具槽底粘连。浇注设备的浇注头在浇注时固定不动,浇注过程中浇注方向也不变化。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混凝土型材加工浇注方法及设备,可有效解决浇注混凝土时空气容易渗入,从而影响混凝土型材的强度等问题,其设备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容易大面积推广。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新型混凝土型材加工浇注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步骤一,调整混凝土浇注设备,使浇注设备的浇注头移至模具车的特定位置,所述特定位置具体为浇注头位于模具车的槽底,所述浇注头喷出的混凝土的方向与磨具车槽底夹角为5°?15° ;步骤二,启动浇注开关开始浇注,直至模具车被浇注满,移出浇注头。本专利技术新型混凝土型材加工浇注设备,包括设置在支撑架上的搅拌罐,搅拌罐槽底连接浇注管道,浇注管道另一端与浇注头连接,其特征在于:浇注管道由固定管道和活动管道组成,固定管道和活动管道活动连接,活动管道的端部与浇注头连接,浇注头通过液压缸与支架连接。按上述方案,所述浇注头设置有喷嘴、缓冲腔和混凝土进料口,所述混凝土进料口的轴线与喷嘴轴线不平行,所述缓冲腔设置在浇注头的底部。按上述方案,所述喷嘴向上倾斜与水平线夹角为5°?15°。按上述方案,所述浇注头的喷嘴端部为斜面,上部比下部长。按上述方案,所述浇注头内设置或防冲网。本专利技术设备工作原理及动作过程为:由于固定管道和活动管道之间活动连接,活动管道可以相对固定管转动,当液压缸开始工作移动浇注头时,活动管道也相应运动。将浇注设备移动至与模具车合适的位置后,液压气缸开始工作,带动浇注头移动到模具车的槽底,待模具车内的混凝土盖住浇注头后,液压缸回程运动,浇注头相对模具车向上运动,模具车灌满后,浇注头移出模具车。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新型混凝土型材加工浇注方法及设备,具有如下优点:1、由于开始浇注时,浇注头位于模具车的槽底,混凝土喷出是不会像雨淋一样,避免喷出的混凝土大量的接触空气,从而形成气泡,由于浇注头位于模具车的槽底,随着模具车内的混凝土不断增加,可完全避免喷出的混凝土与空气接触,彻底杜绝气泡产生;2、由于浇注头的喷嘴与模具车槽底呈微小夹角,喷出的混凝土不会对模具车槽底造成较大冲击,从而避免了模具车内的脱模油被冲散;3、由于喷嘴与浇注头的进料口不平行,对进入浇注头的混凝土流速起了缓冲作用,避免喷出混凝土速度过快;4、由于浇注头内设置了缓冲腔,进一步对进入浇注头的混凝土流速进行缓冲,保证喷嘴喷出的混凝土流速不会过快而形成水花状,减少气泡的形成;5、由于本专利技术的喷嘴端部为斜面,且上部比下部长,上部对喷出的混凝土有向上的阻挡作用,阻止喷出的混凝土向上运动,洒落在模具车内,有效避免了气泡的形成。【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设备的主视图;图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浇注头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新型混凝土型材加工浇注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实施例1:步骤一,调整混凝土浇注设备,使浇注设备的浇注头至模具车的槽底,浇注头喷出混凝土方向与模具车槽底呈5度夹角;步骤二,启动浇注开关开始浇注,当浇注头被混凝土盖住后,浇注头随着磨具车中的混凝土的上升而上升,在模具车被填满后,浇注头完全移出模具车。如浇注头喷出的混凝土向左,则浇注头可放置在模具车的右侧。实施例2: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步骤基本相同,其不同在浇注头喷出混凝土方向略向上,与模具车槽底呈15度夹角。如图1、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设备的具体结构,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设备结构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3:本专利技术新型混凝土型材加工浇注设备,包括设置在支撑架3上的搅拌罐1,搅拌罐槽底2连接浇注管道,浇注管道另一端与浇注头10连接,浇注管道由固定管道8和活动管道5组成,固定管道8和活动管道5活动连接,活动管道5通过销轴9与固定管道8连接,活动管道5可相对固定管道8转动,固定管道8和活动管道5通过O型圈密封,活动管道5的端部与浇注头10连接,浇注头10通过液压缸4与支架3连接,工作时,浇注头10放置在模具车7中。所述浇注头设置有喷嘴102、缓冲腔103和混凝土进料口 101,所述混凝土进料口101的轴线与喷嘴102轴线呈5度夹角,缓冲腔103位于浇注头10的底部,所述浇注头10的喷嘴102端部为斜面,上部比下部长,所述浇注头10内设置防冲网11。当浇注头被收起时,活动管道和固定管道的接口处不密封,只有当浇注头放置在模具车底部时,活动管道和固定管道的接口处密封。防冲网11也可以设置在活动管道5内。实施例4,与实施例3的区别仅在于所述混凝土进料口 101的轴线与喷嘴102轴线呈15度夹角作为本实施例的同等变换,活动管道和固定管道也可通过柔性橡胶管接通,活动管道仍可绕固定管道转动。无论浇注头是否被收起或放下,活动管道和固定管道的接口处始终处于密封状态。此种变换仍属于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新型混凝土型材加工浇注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一,调整混凝土浇注设备,使浇注设备的浇注头移至模具车的特定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定位置具体为浇注头位于模具车的槽底,所述浇注头喷出的混凝土的方向与磨具车槽底夹角为5°?15°。 步骤二,启动浇注开关开始浇注,直至模具车被浇注满,移出浇注头。2.一种新型混凝土型材加工浇注设备,包括设置在支撑架上的搅拌罐,搅拌罐槽底连接浇注管道,浇注管道另一端与浇注头连接,其特征在于:浇注管道由固定管道和活动管道组成,固定管道和活动管道活动连接,活动管道的端部与浇注头连接,浇注头通过液压缸与支架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型材加工浇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浇注头设置有喷嘴、缓冲腔和混凝土进料口,所述混凝土进料口的轴线与喷嘴轴线不平行,缓冲腔位于浇注头的底部。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混凝土型材加工浇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向上倾斜,与水平线夹角为5°?1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凝土型材加工浇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浇注头的喷嘴端部为斜面,上部比下部长。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混凝土型材加工浇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浇注头内设置或防冲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混凝土型材加工浇注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步骤一,调整混凝土浇注设备,使浇注设备的浇注头移至模具车的特定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定位置具体为浇注头位于模具车的槽底,所述浇注头喷出的混凝土的方向与磨具车槽底夹角为5°~15°。步骤二,启动浇注开关开始浇注,直至模具车被浇注满,移出浇注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焱生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源丰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