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防双块式无砟轨道混凝土浇注时期轨排上浮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505155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31 14: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防双块式无砟轨道混凝土浇注时期轨排上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进行双块式无砟轨道混凝土浇注及振捣作业,当混凝土初凝后,选取配重,再将小车放置到工具轨上,然后将配重放置到小车中,并人工推动小车在工具轨上缓慢移动,通过小车及配重将轨排下压,消除双块式无砟轨道混凝土浇注时期流态混凝土浮力导致的轨排局部高程误差。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预防双块式无砟轨道混凝土浇注时期轨排上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工程施工领域,涉及一种预防双块式无砟轨道混凝土浇注时期轨排上浮的方法
技术介绍
CRTSⅠ型双块式无碴轨道是我国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的主要形式之一。其主要施工过程是将工具轨与双块式轨枕组成轨排,利用螺杆调节器的竖向螺杆支撑工具轨轨排,利用精密测量手段配合螺杆调节器控制工具轨排的空间位置,从而间接地确定双块式轨枕在道床内的空间位置,通过现浇道床混凝土将双块式轨枕永久固定在道床内,拆除工具轨换铺长轨后形成无缝线路。高速铁路要求高精度来实现线路的高平顺性,在浇注混凝土之前须对工具轨进行高低、方向、轨距等多项轨道参数采用绝对测量方法将允许误差控制在±1mm范围内,道床成型后换铺长轨后,需利用调整扣件对线路进行精确调整治理,消除工务缺陷,达到高速运行标准。浇注道床混凝土施工中,因工具轨排靠螺杆调节器提供竖向支撑,但没有有效的竖向约束,浇注道床混凝土时,在受到流态混凝土浮力的作用时,常常引起轨排局部上浮,导致轨排的竖向支撑悬空,在振捣力的作用下,混凝土粗骨料进入轨枕桁架钢筋和轨枕预制混凝土块下方,起到一定的支垫作用,一旦混凝土彻底凝固,将会影响无碴轨道线路的高低精度,需要在铺轨后更换轨底垫板的厚度来调整轨面平顺性。以往在双块式无碴轨道施工时,为避免轨排出现上浮误差,路基和隧道地段常采用在底座板上钻孔植入短钢筋,待轨排精调结束后,将轨枕桁架钢筋与底座植筋点焊在一起,利用植筋的拉力克服轨排上浮,收到良好效果。但钻孔、植筋、点焊工作量大,费工费时,有时甚至对精度造成干扰,需要重新测量定位;在桥梁地段因道床板与底座之间设有土工布隔离层,以满足温度变化影响,桥梁长度热胀冷缩变化的需要,采用植筋方法直接限制了道床板的微小滑动,同时植筋穿透了隔离层,导致道床混凝土浆液沿植筋孔进入隔离层底部,形成隔离层与底座粘连,进一步影响道床与梁体之间的微小滑动的功能,在桥梁地段不能直接采用植筋方法预防轨排上浮。因此,目前在桥梁地段进行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时,尚没有理想的轨排上浮预防办法。鉴于轨排上浮预防措施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开发了一种能够消除双块式无砟轨道混凝土浇注时期轨排上浮误差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预防双块式无砟轨道混凝土浇注时期轨排上浮的方法,该方法能够消除双块式无砟轨道混凝土浇注时期轨排上浮误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预防双块式无砟轨道混凝土浇注时期轨排上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进行双块式无砟轨道混凝土浇注及振捣作业,待混凝土初凝后,选取配重,再将小车放置到工具轨上,然后将配重放置到小车中,并推动小车在工具轨上移动,通过小车及配重将轨排下压,消除双块式无砟轨道混凝土浇注时期轨排上浮误差。在混凝土初凝与终凝之间的时间内,即混凝土塑性消失之前,推动小车在工具轨上移动。配重与小车作用在工具轨上能够消除混凝土浮力造成轨排向上的浮量。小车的重量、配重的重量及轨排的重量之和大于混凝土的浮力。所述小车上设置有用于推动小车移动的手柄和制动装置。通过小车及配重将轨排下压,消除双块式无砟轨道混凝土浇注时期轨排上浮误差,还原轨排由竖向螺杆支撑的原始状态。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消除双块式无砟轨道混凝土浇注时期轨排上浮误差的方法在具体操作时,当混凝土初凝后,则通过装有配重的小车在工具轨上缓慢移动,通过小车及配重的重量将轨排下压,消除双块式无砟轨道混凝土浇注时期轨排上浮误差,从而有效还原轨排浇注混凝土之前的高程控制精度,消除混凝土浮力造成的高程精度误差,简化原有路基、隧道地段植筋焊接固定轨排预防上浮的繁琐工序,填补桥梁地段无防浮措施的空白,操作简单、快速,劳动强度低,节约成本,易于推广,可作为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的必备工装。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而不是限定。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消除双块式无砟轨道混凝土浇注时期轨排上浮误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进行双块式无砟轨道混凝土浇注及振捣作业,当混凝土初凝后,选取配重,再将小车放置到工具轨上,然后将配重放置到小车中,并推动小车在工具轨上移动,通过小车及配重将轨排下压,消除双块式无砟轨道混凝土浇注时期轨排上浮误差。在混凝土初凝与终凝之间的时间内,推动小车在工具轨上移动。配重与小车作用在工具轨上能够消除混凝土浮力造成的轨排向上浮量。小车的重量、配重的重量及轨排的重量之和大于混凝土浇注的浮力。所述小车上设置有用于推动小车移动的手柄和制动装置。通过小车及配重将轨排下压,消除双块式无砟轨道混凝土浇注时期轨排上浮误差,还原轨排由竖向螺杆支撑的原始状态。本专利技术的原理为:初凝是混凝土由流态向固态转化的重要判断依据,随着混凝土的逐步凝固,流态特征逐步消失,其浮力也随之减小,逐步消失,当混凝土终凝后,混凝土作用在轨枕只有支撑力和握裹力。本专利技术充分利用混凝土凝固过程中,浮力逐步减小的特性,在混凝土初凝至终凝的时间内,趁着混凝土内部还具有一定的滑动性之际,通过给轨排施加竖向力迫使轨排向下移动回位,还原轨排竖向支撑状态,彻底消除混凝土浮力引起的轨面局部高程误差。达到预防因混凝土浇注浮力导致的施工高程误差的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预防双块式无砟轨道混凝土浇注时期轨排上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先进行双块式无砟轨道混凝土浇注及振捣作业,当混凝土初凝后,选取配重,再将小车放置到工具轨上,然后将配重放置到小车中,并带动小车在工具轨上移动,通过小车及配重提供对轨排的向下压力,消除双块式无砟轨道混凝土浇注时期轨排上浮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防双块式无砟轨道混凝土浇注时期轨排上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先进行双块式无砟轨道混凝土浇注及振捣作业,当混凝土初凝
后,选取配重,再将小车放置到工具轨上,然后将配重放置到小车中,并带动
小车在工具轨上移动,通过小车及配重提供对轨排的向下压力,消除双块式无
砟轨道混凝土浇注时期轨排上浮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防双块式无砟轨道混凝土浇注时期轨排上浮的
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混凝土初凝与终凝之间的时间内,推动小车在工具轨上
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防双块式无砟轨道混凝土浇注时期轨排上浮的
方法,其特征在于,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新民李浩雨张翠芹毕永清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