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囊装置及附带气囊装置的摩托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73047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摩托车的事故时有助于对乘员进行彻底保护的气囊构筑技术及其相关技术。在作为摩托车的自动二轮车上搭载具有前方冲突时向形成于乘员前方侧的乘员保护区域展开膨胀的气囊(121)、能够向气囊(121)内部供给膨胀气体的充气机(125)、以及能够调整由充气机(125)供给而流向气囊(121)内部的膨胀气体的流动状态的整流布(130)的气囊装置(1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搭载于摩托车上的气囊装置的构筑技术。
技术介绍
以往公开了通过在摩托车上安装气囊装置而实现对乘员的保护的各种技术。例如自动二轮车,在发生前方冲突时,收容在安装于车架上的壳体内的气囊根据膨胀气体而展开膨胀,由此约束乘员的技术已公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此技术中提出了确保扩大气囊保护区域的可能性,但当把气囊装置搭载于如摩托车那样四周被开放构成的车体上时,构筑对于通过气囊确实约束乘员有效的更好的技术要求很高。特开2002-13777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借鉴于这样点而进行了研究,并以提供在摩托车发生事故时有助于对乘员进行彻底保护的气囊构筑技术及其相关技术为目的。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构成了各实施例的专利技术。这些各实施例的专利技术适用于各种摩托车所搭载的气囊装置的构成。而且,在本说明书中“摩托车”广义地包含鞍乘车辆,即乘员跨座到座席而入座的方式的车辆,例如包含在乘员席前方并设了燃料箱型的自动二轮车、和在乘员席与手柄支撑用头管之间形成了空间部的小型摩托车型的自动二轮车中的任一种。除了自动二轮车以外还有具有三个以上的行使轮而乘员鞍乘入座的车辆(例如用于比萨派送等的三轮摩托车、走险路用的三轮或四轮手推车式摩托车)、和如雪车等借助于雪橇或无限轨道带行使且乘员鞍乘入座的车辆也包含在上述的“摩托车”中。(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案)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案中安装在摩托车上的气囊装置至少具备气囊、膨胀气体供给装置以及调整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气囊在摩托车前方冲突时向形成于乘员前方侧的乘员保护区域展开膨胀。通过膨胀气体供给装置向该气囊内部供给膨胀气体。典型的是作为此膨胀气体供给装置使用了所谓称作充气机的装置。通过作动此充气机向气囊内部供给膨胀气体,从而气囊向形成于乘员前方侧的乘员保护区域突出而展开膨胀。本专利技术的调整装置具有能够调整由膨胀气体供给装置供给而流向气囊内部的膨胀气体的流动状态的功能。而且,在本说明书中的“流动状态”主要广义地包含膨胀气体的流向、流量、以及压力等有关于膨胀气体流动的状态量。例如通过设置在气囊内部划分该气囊内部的织布片、和由织布片形成的筒状或袋状的部件,可以构成本专利技术的调整装置。典型的是通过由调整装置给流入气囊内部的膨胀气体的流向付与方向性,可以把流入气囊内部的膨胀气体流向调整为所望的流动状态。由此,能够控制气囊展开膨胀的方向。通过向气囊内部供给膨胀气体而只把确实地使气囊展开膨胀为要点的构成很难控制气囊展开膨胀的方向,但若如本专利技术使用通过调整装置来调整气囊内部的膨胀气体的流动状态的构成,不仅最终能使气囊确实地展开膨胀,还能对其过程中该气囊以怎样的顺序展开膨胀进行控制。例如通过控制气囊展开膨胀的方向,可以设定摩托车前方冲突时的乘员状态对应的气囊展开膨胀的状态。特别是当在如摩托车那样四周开放构成的车体上搭载气囊装置时,通过控制气囊展开膨胀的方向而限制对乘员的方向展开膨胀,可以实现事故时对乘员的彻底保护。(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案的气囊装置,在第一方案的构成的调整装置中,采用了袋状部件而构成。此袋状部件为收容于气囊内部的袋状部件,并具有流入部和流出部。在本专利技术中由膨胀气体供给装置供给的膨胀气体通过流入部而流进袋状部件内部,并流过该袋状部件内部空间后,通过流出部流向袋状部件外部。因此,根据适当调节流出部的位置、个数、形状、以及大小(内径)等,可以把通过流出部流向袋状部件外部的膨胀气体的流出方向(喷出方向)设定成所望的方向。根据改变从袋状部件流出的膨胀气体的流出方向,可以调整形成于袋状部件外部的膨胀气体的流动状态。例如气囊在展开膨胀过程中通过构成为把流出部配置在该气囊最初要展开膨胀的方向上,气囊经过所望的展开膨胀过程而展开膨胀。且通过在袋状部件上设置多个流出部的构成、和对流出部的大小(内径)进行多种变更的构成,可恰当地控制气囊展开膨胀的方向、时序、以及到膨胀结束时所需的时间等。根据如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案的构成,通过采用袋状部件可以调节从该袋状部件供给到气囊内部的膨胀气体的流向。且这种袋状部件由于结构简单而可以简化安装工序而非常合理。(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案的气囊装置配置在第二方案的构成中手柄的车体后方。此手柄向摩托车的车体左右方向延伸,并在与该左右方向交叉方向上具有凹陷的凹部。并且,袋状部件的流出部配置成在气囊展开膨胀时面向该气囊内部的凹部。由此,气囊以被限制了车体左右方向的扩充的细长状态向车体前方膨胀,并通过手柄的凹部膨胀。并且,在气囊展开膨胀的过程中,该气囊例如被控制成以车体前方、车体上方、乘员侧的顺序膨胀。由此,限制气囊展开膨胀过程中向乘员侧的膨胀,同时在气囊展开膨胀结束时,对该气囊约束乘员施加充分的阻力,从而可实现对乘员的彻底保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案的这种构成,通过把袋状部件的流出口与手柄的凹部的位置对应地进行配置,可在气囊内部形成对实现彻底保护乘员很有效的膨胀气体的流向。(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案在第二或第三方案的构成的气囊及袋状部件以彼此被接合的状态安装于气囊装置主体上。例如在气囊上通过缝制接合袋状部件的基础上,把该气囊安装到气囊装置主体上。由此,与把各气囊和袋状部件单独安装在气囊装置主体时相比,可以减少气囊的加固布等部件个数,且可以简化气囊的组装程序。(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案特定为安装了方案1~4的任一项中的气囊装置的摩托车。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由调整装置调整气囊装置中流在气囊内部的膨胀气体的流动状态,可以根据摩托车前方冲突时乘员的状态设定气囊展开膨胀状态,由此可实现事故时对乘员的彻底保护。此外,当使用收容于气囊内部的袋状部件构成调整装置时,能够调节从袋状部件向气囊内部供给的膨胀气体的流向。且这种袋状部件由于结构简单而简化安装工序而非常合理。此外,当把袋状部件的流出部配置成与手柄的凹部对应时,对在气囊内部形成对实现乘员的彻底保护的膨胀气体的流向非常有效。此外,当气囊和袋状部件以相互接合的状态安装于气囊装置主体上时,与把各气囊和袋状部件单独安装于气囊装置主体上时相比,可以减少气囊的加固布等部件个数,且可以简化气囊的组装程序。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方式的小型摩托车型的自动二轮车100的侧视图,表示在自动二轮车100上搭载了气囊装置120的状态。图2为表示图1中的气囊装置120的结构的图,是从乘员侧对展开膨胀结束时的气囊121的侧视图。图3为图2中的A-A线剖面向视图。图4为说明整流布130结构的图。图5为自动二轮车100的侧视图,表示气囊121展开膨胀结束的状态。图6为气囊121的剖视图,表示有关整流布130的安装状态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图。图7为图6中的B-B线剖面向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首先,参照图1~图4对本实施方式的小型摩托车型自动二轮车100的构成进行说明。其中,图1为本实施方式的小型摩托车型的自动二轮车100的侧视图,表示在自动二轮车100上搭载了气囊装置120的状态。图2为表示图1中的气囊装置120的结构的图,是从乘员侧对展开膨胀结束时的气囊121的侧视图。图3为图2中的A-A线剖面向视图。图4为说明整流布130结构的图。而且,本实施方式的自动二轮车100相当于本专利技术的“摩托车”中的一例。如图1所示,自动二轮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装于摩托车上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在所述摩托车的前方冲突时,向形成于乘员前方侧的乘员保护区域展开膨胀的气囊;能够向所述气囊内部供给膨胀气体的膨胀气体供给装置;以及能够调整由所述膨胀气体供给装置供给而流向所述气囊内部的膨 胀气体的流动状态的调整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田保人
申请(专利权)人:高田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