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具防漂浮自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719472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10 14: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吊具防漂浮自锁装置,包括吊具,所述吊具中部固定有锁爪支架,锁爪支架的两侧对称铰接有与车身內缘配合的锁爪,锁爪包括L型的卡勾,卡勾由直杆以及固定于直杆顶部的横杆组成,直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直杆成钝角的连杆,锁爪支架上固定设置有限制锁爪的锁紧位置的锁爪限位板,连杆底部固定有配重块;所述吊具下方设置有机架,机架两侧沿竖直方向对称固定有气缸和导轨,导轨位于气缸上方,导轨上滑动配合有移动底座,移动底座上固定有推动配重块的解锁杆,移动底座的底部与气缸的气缸杆固定连接。锁爪在配重块的作用下将车身压紧,在重力作用下进行自锁;解锁时,解锁杆通过气缸作用下向上运动,将锁爪配重块托起,进行解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涂装输送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吊具防漂浮自锁装置
技术介绍
在汽车行业中,白车身从焊装车间输送到涂装车间时,通过移栽设备转接到涂装车间前处理电泳输送线的吊具上,由吊具载着白车身完成前处理、电泳等表面处理作业。当白车身和吊具进入各表面处理槽时,因各表面处理槽内盛有不同的处理液,而白车身属于薄皮空腔结构,导致白车身在进入槽液时会受到浮力和槽液的冲击力作用,车身出现漂浮现象,严重时车身会漂离吊具,出现事故,影响正常生产。目前传统的措施是采用人工锁紧的方法:即用钩子钩住车身,然而在实际生产中常出现漏钩、脱钩现象,而自动锁紧的装置结构上较为复杂,而且运行中也会出现漏钩、脱钩的现象,不够安全可靠,且钩子对安装位置、空间要求高;使用、维护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就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吊具防漂浮自锁装置,该装置通过锁爪和配重块的结构压紧车身,避免车身漂浮,工作稳定性高,实用性好。为实现此目的,本技术所设计的吊具防漂浮自锁装置,包括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具中部固定有锁爪支架,锁爪支架的两侧对称铰接有与车身内缘配合的锁爪,锁爪包括L型的卡勾,卡勾由直杆以及固定于直杆顶部的横杆组成,直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直杆成钝角的连杆,锁爪支架上固定设置有限制锁爪的锁紧位置的锁爪限位板,连杆底部固定有配重块;所述吊具下方设置有机架,机架两侧沿竖直方向对称固定有气缸和导轨,导轨位于气缸上方,导轨上滑动配合有移动底座,移动底座上固定有推动配重块的解锁杆,移动底座的底部与气缸的气缸杆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锁爪支架包括锁爪固定架,锁爪固定架两侧对称固定有锁爪铰接板,所述锁爪铰接于锁爪铰接板上,所述锁爪限位板固定于锁爪铰接板上。进一步地,所述销轴上套设有轴套,所述转轴套设于轴套上。进一步地,所述机架的底部两侧固定有机架固定板,机架固定板的四个转角处分别设置有一个地脚螺栓。进一步地,所述锁爪的顶部设有与车身内缘配合的卡槽。更进一步地,所述移动底座上固定有解锁杆固定板,所述解锁杆固定于解锁杆固定板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锁爪在配重块的作用下将车身压紧,在重力作用下进行自锁;解锁时,解锁杆通过气缸作用下向上运动,将锁爪配重块托起,进行解锁。本技术的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使用、安装、维护方便,自动化程度高,使用范围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自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解锁杆推动配重块解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锁爪铰接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其中,I—吊具,2—锁爪固定架,3—锁爪铰接板,4—锁爪,,4.1—卡勾,4.2—连杆,5—锁爪限位板,6—配重块,7—机架,8—气缸,9—导轨,10—移动底座,11—解锁杆,12—气缸杆,13—销轴,14—限位螺母,15—转轴,16—轴套,17—机架固定板,18—地脚螺栓,19一卡槽,20—解锁杆固定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地详细说明:如图1一2所示的吊具防漂浮自锁装置,包括吊具1,吊具I中部固定有锁爪支架,锁爪支架的两侧对称铰接有与车身内缘配合的锁爪4,锁爪4包括L型的卡勾4.1,卡勾4.1由直杆以及固定于直杆顶部的横杆组成,直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直杆成钝角的连杆4.2,锁爪支架上固定设置有限制锁爪4的锁紧位置的锁爪限位板5,连杆4.2底部固定有配重块6 ;吊具I下方设置有机架7,机架7两侧沿竖直方向对称固定有气缸8和导轨9,导轨9位于气缸8上方,导轨9上滑动配合有移动底座10,移动底座10上固定有推动配重块6的解锁杆11,移动底座10的底部与气缸8的气缸杆12固定连接。通过气缸8驱动解锁杆11上下移动,解锁杆11推动配重块6使锁爪2旋转,当解锁杆11不与配重块6接触时,锁爪4受配重块6的重力作用与车身内缘压紧,当解锁杆11推动配重块6上移时,锁爪4旋转与车身内缘脱开,实现解锁,本技术的工作过程简单可靠,操作方便,实用性好。上述技术方案中,锁爪支架包括锁爪固定架2,锁爪固定架2两侧对称固定有锁爪铰接板3,锁爪4铰接于锁爪铰接板3上,锁爪限位板5固定于锁爪铰接板3上。将锁爪支架设计成锁爪固定架2和锁爪铰接板3的结构形式,安装方便,制造成本低。如图3所示,锁爪铰接板3的上部固定有销轴13,销轴13端部配合有限位螺母14,销轴13上套设有转轴15,锁爪4的下部转角处固定于转轴15上,锁爪限位板5固定于锁爪铰接板3的顶部,锁爪限位板5与锁爪铰接板3垂直。通过限位螺母14限制转轴15的位置,转轴15与锁爪4固定形成一整体结构,锁爪4随转轴15旋转。上述技术方案中,销轴13上套设有轴套16,转轴15套设于轴套16上。通过轴套16的结构,进一步提高了转轴15旋转的稳定性。如图1一2所示,机架7的底部两侧固定有机架固定板17,机架固定板17的四个转角处分别设置有一个地脚螺栓18。机架7底部通过地脚螺栓18固定于地面或钢平台上,固定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如图1所示,锁爪4的顶部设有与车身内缘配合的卡槽19。通过卡槽19的结构进一步保证了锁爪4与车身内缘配合的结构稳定。如图2所示,移动底座10上固定有解锁杆固定板20,解锁杆11固定于解锁杆固定板20上。通过移动底座10的结构,进一步保证解锁杆11的固定强度,同时减少了解锁杆11的设计长度,当解锁杆11与配重块6作用时,结构强度高。本技术中,在车身进入前处理电泳输送线上件工位时,解锁杆11在气缸8的作用下向上运动,解锁杆11向上运动的过程中接触到锁爪4上的配重块6,促使左侧锁爪4进行顺时针方向转动,右侧锁爪4进行逆时针方向转动(如图1所示),解锁杆11上升到位后,锁爪4的也转动到位,锁爪4的爪头偏离工件压紧位置,处于解锁状态(如图2所示),此时车身可通过移栽设备进入吊具I内。当车身进入吊具I就位后,解锁杆11在气缸8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左侧锁爪4在配重块6的作用下进行逆时针方向转动,右侧锁爪4进行顺时针方向转动,直到锁爪4的爪头回到工件压紧位置,在配重块的作用下紧紧压住车身内缘,进入自锁状态。车身在前处理电泳输送线上运行过程中,锁爪4 一直在配重6的作用下紧紧压住车身,从而起到防漂浮自锁的功能,而且永不失效。车身电泳完毕后进入到车身下件工位,此时解锁杆11在气缸8的作用下向上运动,促使左侧锁爪4在解锁杆11的作用下进行顺时针方向转动,右侧锁爪4进行逆时针方向转动,进行解锁,解锁后车身通过移栽设备转接到下个工序。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主权项】1.一种吊具防漂浮自锁装置,包括吊具(1),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具(I)中部固定有锁爪支架,锁爪支架的两侧对称铰接有与车身内缘配合的锁爪(4),锁爪(4)包括L型的卡勾(4.1),卡勾(4.1)由直杆以及固定于直杆顶部的横杆组成,直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直杆成钝角的连杆(4.2),锁爪支架上固定设置有限制锁爪(4)的锁紧位置的锁爪限位板(5),连杆(4.2)底部固定有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吊具防漂浮自锁装置,包括吊具(1),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具(1)中部固定有锁爪支架,锁爪支架的两侧对称铰接有与车身內缘配合的锁爪(4),锁爪(4)包括L型的卡勾(4.1),卡勾(4.1)由直杆以及固定于直杆顶部的横杆组成,直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直杆成钝角的连杆(4.2),锁爪支架上固定设置有限制锁爪(4)的锁紧位置的锁爪限位板(5),连杆(4.2)底部固定有配重块(6);所述吊具(1)下方设置有机架(7),机架(7)两侧沿竖直方向对称固定有气缸(8)和导轨(9),导轨(9)位于气缸(8)上方,导轨(9)上滑动配合有移动底座(10),移动底座(10)上固定有推动配重块(6)的解锁杆(11),移动底座(10)的底部与气缸(8)的气缸杆(12)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健张群胡全心彭学文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