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轮调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0910 阅读:2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辅助轮调整结构,适用于脚踏车上,此辅助轮调整结构包含有垂直架板、第一枢接臂及调整构件,其中垂直架板上端枢接于脚踏车上,第一枢接臂的一端活动枢接于垂直架板底端,另一端枢设一辅助轮,调整构件则设置于垂直架板及第一枢接臂之间,并由控制单元、刚性调整单元及复数个连杆构成,以该控制单元进行调整该刚性调整单元或该些连杆,提供该垂直架板及该第一枢接臂的活动裕度或改变相对位置,又,提供一第二枢接臂以供使辅助轮接触于地面或远离地面的调整,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调整构件让使用者以渐进的方式调整,减少对辅助轮的依赖学习骑乘脚踏车。(*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提供一种辅助轮调整结构,特别是有关于以渐进的方式 移除辅助轮的结构。
技术介绍
按,儿童在学习骑乘脚踏车的初期,常会因骑乘上无法平衡而容易跌 倒受伤,亦会大幅减低儿童对于骑乘脚踏车的学习兴趣,综观目前市面上 的儿童脚踏车辅助轮,其主要设计是为了辅助儿童快速学习骑乘脚踏车, 使还不会骑脚踏车的儿童在骑乘时就算是晃动也不会导致儿童摔倒受伤, 在传统辅助轮组的设计,往往只在车体后轮二侧简单的装上具有辅助轮的 辅助轮架而已,由装设的辅助轮予以辅助儿童维持骑乘平衡以利于快速学 习脚踏车,然而,该种传统的辅助轮架的设计,于实际使用上乃存有下列 缺隐1) 该种辅助轮使用久了易由辅助支撑轮架与车体螺结处松脱变形, 使得辅助轮根本无法紧贴于地面,而发挥不了作用。2) 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由完全不会到技术纯熟,各时期对于辅助 轮的需求均不相同,而传统固定式的辅助轮无法随使用者所需而调整倾斜 角度。3) 由于该种辅助轮刚性强,致使脚踏车转弯时由于没有设具倾斜角, 故于快速转弯时,常会造成脚踏车重心不稳而翻覆摔倒。4) 该种传统的辅助轮结构于使用者学会的后,若继续使用,将因辅 助轮的存在而容易造成骑乘上重心不稳而摔倒,故一旦学会的后,必需拆 下辅助轮,其产品附加价值极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为提供一种辅助轮调整结构,特别是有关于以渐进的方式移除辅助轮的结构,以克服公知存在的缺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辅助轮调整结构,适用于一脚踏 车,该辅助轮调整结构至少包含一垂直架板,其上端枢接于该脚踏车上;一第一枢接臂,其一端活动枢接于该垂直架板底端,另一端枢设一辅 助轮;以及一调整构件,设置于该垂直架板及该第一枢接臂之间,该调整构件由 一控制组件、 一刚性调整单元及复数个连杆构成,以该控制组件进行调整 该刚性调整单元或该些连杆,提供该垂直架板及该第一枢接臂的活动裕度 或改变相对位置。所述的辅助轮调整结构,其中该控制组件用以调整该刚性调整单元的 裕度,以提供该垂直架板及该第一枢接臂的活动裕度。所述的辅助轮调整结构,其中该控制组件用以调整该些连杆,以提供 该垂直架板及该第一枢接臂的改变相对位置。所述的辅助轮调整结构,其中该调整构件还包括一插销以限制该些连 杆的活动裕度。所述的辅助轮调整结构,其中该刚性调整单元包括为弹簧或气缸。 依据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辅助轮调整结构,适用于一脚踏车,该辅助轮调整结构至少包含一垂直架板,其上端枢接于该脚踏车上,并于靠近上端的板面上设置一限位部;一第一枢接臂,其一端活动枢接于该垂直架板底端,另一端枢设一辅 助轮;一第二枢接臂,其一端活动枢接于该垂直架板的该限位部上;以及一调整构件,设置于该第一枢接臂及该第二枢接臂之间,用以提供该 第一枢接臂及该第二枢接臂的活动裕度或改变相对位置。所述的辅助轮调整结构,其中该第二枢接臂的活动限位包括使该辅助 轮接触于地面或远离地面。所述的辅助轮调整结构,其中该调整构件由一控制组件、 一刚性调整 单元及复数个连杆构成,该控制组件进行调整该刚性调整单元或该些连杆。所述的辅助轮调整结构,其中该控制组件用以调整该刚性调整单元的 裕度,以提供该第一枢接臂及该第二枢接臂的活动裕度。所述的辅助轮调整结构,其中该控制组件用以调整该些连杆,以提供 该第一枢接臂及该第二枢接臂的改变相对位置。所述的辅助轮调整结构,其中该调整构件还包括一插销以限制该些连 杆的活动裕度。所述的辅助轮调整结构,其中该刚性调整单元包括为弹簧或气缸。依本技术的辅助轮调整结构,适用于脚踏车上,此辅助轮调整结 构包含有垂直架板、第一枢接臂及调整构件,其中垂直架板上端枢接于脚 踏车上,第一枢接臂的一端活动枢接于垂直架板底端,另一端枢设一辅助 轮,调整构件则设置于垂直架板及第一枢接臂之间,并由控制单元、刚性 调整单元及复数个连杆构成,以该控制单元进行调整该刚性调整单元或该 些连杆,提供该垂直架板及该第一枢接臂的活动裕度或改变相对位置。再者,因依本技术的辅助轮调整结构,适用于脚踏车上,此辅助 轮调整结构包含有垂直架板、第一枢接臂、第二枢接臂及调整构件,其中 垂直架板上端枢接于脚踏车上,并于靠近上端的板面上设置限位部,第一 枢接臂的一端活动枢接于垂直架板底端,另一端枢设一辅助轮,第二枢接 臂其一端活动枢接于垂直架板的限位部上,调整构件,设置于第一枢接臂 及第二枢接臂之间,用以提供第一枢接臂及第二枢接臂活动裕度或改变相 对位置。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辅助轮调整结构的调整构件,能让使用 者以渐进的方式调整,逐步减少对辅助轮的依赖,进而学会骑乘脚踏车。附图说明图1是显示本技术的一辅助轮调整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显示本技术的一辅助轮调整结构的调整状态示意图;图3是显示本技术的一辅助轮调整结构的作动状态示意图;图4是显示本技术的另一辅助轮调整结构的调整状态示意图; 图5是显示本技术的再一辅助轮调整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显示本技术的再一辅助轮调整结构第二枢接臂的作动状态 示意图;图7是显示本技术的再一辅助轮调整结构的调整状态示意图; 图8是显示本技术的再一辅助轮调整结构的作动状态示意图;以及图9是显示本技术的另一辅助轮调整结构的调整状态示意图。 图中主要组件符号说明I- 辅助轮调整结构;II- 垂直架板;III- 上端; 112-底端;12- 第一枢接臂; 121及122-—端;13- 调整构件;131- 控制单元;132- 刚性调整单元;133- 连杆;134- 螺纹;14- 脚踏车;15- 辅助轮; 21-方向; 31-插销;4- 辅助轮调整结构; 41-固定孔;5- 辅助轮调整结构;51- 第二枢接臂;511-—端;52- 限位部;以及9-辅助轮调整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面依本 技术的辅助轮调整结构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 如下,其中相同的组件将以相同的组件符号加以说明。请参阅图1,为显示本技术的一辅助轮调整结构的示意图。图中,辅助轮调整结构l包含有垂直架板ll、第一枢接臂12及调整构件13,其 中垂直架板11上端111枢接于脚踏车14上,第一枢接12臂的一端121 活动枢接于垂直架板11底端112,另一端122枢设一辅助轮15,调整构 件13则设置于垂直架板11及第一枢接臂12之间,并由控制单元131、刚 性调整单元132及复数个连杆133构成,控制单元131由连杆133上的螺 纹134进行调整刚性调整单元132或该些连杆133,提供垂直架板11及第 一枢接臂12的活动裕度或改变相对位置,刚性调整单元132 —般较佳为 弹簧或气缸等。请参阅图2,显示本技术的一辅助轮调整结构的调整状态示意图。 图中,调整控制单元131使之往上或往下的方向21移动,用以调整刚性 调整单元132的裕度,以提供垂直架板11及第一枢接臂12的活动裕度。请参阅图3,显示本技术的一辅助轮调整结构的作动状态示意图。 图中,抽离调整构件13的插销31,以解除连杆133活动裕度的限制,使 垂直架板11及第一枢接臂12达到最大的活动裕度。请参阅图4,显示本技术的另一辅助轮调整结构的调整状态示意 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辅助轮调整结构,适用于一脚踏车,其特征在于,该辅助轮调整结构至少包含:    一垂直架板,其上端枢接于该脚踏车上;    一第一枢接臂,其一端活动枢接于该垂直架板底端,另一端枢设一辅助轮;以及    一调整构件,设置于该垂直架板及该第一枢接臂之间,该调整构件由一控制组件、一刚性调整单元及复数个连杆构成,以该控制组件进行调整该刚性调整单元或该些连杆,提供该垂直架板及该第一枢接臂的活动裕度或改变相对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玉岗
申请(专利权)人:硕懋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远东科技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