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甘福彬专利>正文

一种自行车辅助轮支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0707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行车辅助轮支架结构,该支架包括与车轮轴连接的第一安装部(11),与辅助轮轴连接的第二安装部(12)和位于两者间的过渡部(13),所述第一安装部(11)与折向外侧的过渡部(13)之间设有弹性组件(20);第一安装部(11)由与车轮轴垂直的板状体(111)和板状体向外侧凸起的侧壁(112)构成,板状体(111)上设有多个与车轮轴对应的第一安装孔(113);过渡部(13)与第一安装部(11)底部的对应部分的上表面设有用于安装弹性组件(20)的凸块(21);弹性组件(20)是弹簧,用于增强弹性作用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装配有辅助轮的自行车上。(*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自行车结构,尤指一种自行车辅助轮支架结构
技术介绍
自行车是人们最为常用的代步工具,而儿童自行车,是儿童最喜爱的运动类玩具之一,通常在掌握自行车技术之前,儿童用的自行车的后轮需要装配有辅助轮,如图1所示,车轮1通过车轮轴2固定在自行车架3上,在车轮轴2两侧的分别通过辅助轮支架4装有辅助轮5,参见图2,支架4系一体采用刚性金属或塑胶材料制成,其上端是与车轮轴2固定连接且垂直地面的第一安装部41,中间是向外侧折起的连接部44,下端是与辅助轮轴6固定连接同时也是垂直地面的第二安装部43,两个安装部上分别设有安装孔42与各自的车轮轴2、辅助轮轴6固定连接。在骑乘时重心可能会因为侧拐或技术不熟练而侧倾,这时辅助轮5着地并与自行车前、后轮形成三点着地的支撑,防止摔倒,但是,现有的辅助轮支架4并不会适时调整自行车,反而容易一直偏倾下去,须以较大的身体摆动去平衡,这样骑乘时总不容易使车子摆正,让初骑乘者感觉很不适。再者,因为支架4本身呈刚性体的缘故,辅助轮着地时常会发出较大的嗓音,让骑乘者和周围的人感到不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富有弹性和较高强度的自行车辅助轮支架。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这种自行车辅助轮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支架包括与车轮轴连接的第一安装部,与辅助轮轴连接的第二安装部和位于两者间的过渡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折向外侧的过渡部之间设有弹性组件。第一安装部由与车轮轴垂直的板状体和板状体向外侧凸起的侧壁构成,板状体上设有多个与车轮轴对应的第一安装孔。过渡部是将第一安装部的下端向外侧折弯,并形成横截面为弓形的中空板状体,在中空部分的中央设有中空支撑柱。过渡部与第一安装部底部的对应部分的上表面设有用于安装弹性组件的凸块。弹性组件是弹簧。第二安装部是由过渡部下端向下弯折而形成,它由与辅助轮轴垂直的第二板状体和向内侧凸起的侧壁构成,第二板状体上设有与辅助轮轴对应的第二安装孔。本技术辅助轮支架结构特点在于第一安装部和过渡部间施加了弹力,优点是当一侧的辅助轮受压时,该弹力可以施加一个反作用力使自行车摆正位置,同时辅助轮着地时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使骑乘者和旁人感觉更为舒适。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辅助轮支架使用示意图。图2是现有辅助轮支架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辅助轮支架外观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辅助轮支架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3、图4所示,这种辅助轮支架10包括与车轮轴连接的第一安装部11、第二安装部12和两者间的过渡部13,其中第一安装部11用于与车轮轴连接,它由与车轮轴垂直的板状体111和板状体111向外侧凸起的侧壁112构成,侧壁112的凸起的高度由上至下逐渐增大,板状体111上设有与车轮轴对应的第一安装孔113,考虑到自行车轮和辅助轮的小大不同,该支架为可调节式,即在板状体111上纵向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113,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孔位;过渡部13是将第一安装部11的下端向外侧折弯,并形成横截面为弓形的中空板状体,在中空部分的中央设有中空支撑柱131,目的是为了减轻辅助轮支架的重量,更重要的是为了增强支架的刚性;第二安装部12用于与辅助轮轴垂直连接,是过渡部13下端向下弯折而成,它由第二板状体121和向内侧凸起的侧壁122构成,第二板状体121和板状体111平行,第二板状体121上设有与辅助轮轴对应的第二安装孔123;在第一安装部11和过渡部13连接处,过渡部13弓形的上表面132和第一安装部11底部侧壁112设置成弧形连接,呈U形体,在该U形体两个内壁设有用于弹性组件20安装的凸块21,由于该支架10采用金属或塑胶材料制成,该U形体富有弹性且具有较高强度,在外力作用下U形开口被压缩,其本身具有一个恢复原状的弹性,同时为了加大弹性,在U形体内的凸块21上卡接有弹性组件20(图3未示出),这里的弹性组件20为弹簧20,弹簧20的两端开口分别套装在凸块21上,当自行车侧偏时,辅助轮着地,并对辅助轮支架10施加作用力,U形体受到挤压,弹簧20也被压缩,同时弹簧20对第一安装部11和过渡部13施加反作用力,使得自行车可以调整到正常的状态。在有些情形,自行车辅助轮并不是与自行车轮平行设置的,而第二安装部(12)中的第二板状体(121)是与自行车辅助轮的设置相关,所以第二板状体(121)与板状体(111)并非一定为平行设置。而且弹性组件(20)也不仅限于弹簧(20),还可以是V型的弹片等等。本技术适用于装配有辅助轮的自行车上。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辅助轮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支架包括与车轮轴连接的第一安装部(11),与辅助轮轴连接的第二安装部(12)和位于两者间的过渡部(13),所述第一安装部(11)与折向外侧的过渡部(13)之间设有弹性组件(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辅助轮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安装部(11)由与车轮轴垂直的板状体(111)和板状体向外侧凸起的侧壁(112)构成,板状体(111)上设有多个与车轮轴对应的第一安装孔(1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辅助轮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渡部(13)是将第一安装部(11)的下端向外侧折弯,并形成横截面为弓形的中空板状体,在中空部分的中央设有中空支撑柱(13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辅助轮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部(13)与第一安装部(11)底部的对应部分的上表面设有用于安装弹性组件(20)的凸块(2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车辅助轮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组件(20)是弹簧。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辅助轮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安装部(12)是由过渡部(13)下端向下弯折而形成,它由与辅助轮轴垂直的第二板状体(121)和向内侧凸起的侧壁(122)构成,第二板状体(121)上设有与辅助轮轴对应的第二安装孔(123)。专利摘要一种自行车辅助轮支架结构,该支架包括与车轮轴连接的第一安装部(11),与辅助轮轴连接的第二安装部(12)和位于两者间的过渡部(13),所述第一安装部(11)与折向外侧的过渡部(13)之间设有弹性组件(20);第一安装部(11)由与车轮轴垂直的板状体(111)和板状体向外侧凸起的侧壁(112)构成,板状体(111)上设有多个与车轮轴对应的第一安装孔(113);过渡部(13)与第一安装部(11)底部的对应部分的上表面设有用于安装弹性组件(20)的凸块(21);弹性组件(20)是弹簧,用于增强弹性作用力。本技术适用于装配有辅助轮的自行车上。文档编号B62H1/12GK2910734SQ20062001407公开日2007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19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19日专利技术者甘福彬 申请人:甘福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辅助轮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支架包括与车轮轴连接的第一安装部(11),与辅助轮轴连接的第二安装部(12)和位于两者间的过渡部(13),所述第一安装部(11)与折向外侧的过渡部(13)之间设有弹性组件(2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甘福彬
申请(专利权)人:甘福彬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