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97680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8 19: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缩机组件,包括:压缩机、储液器以及隔热管,压缩机包括壳体和设在壳体内的压缩机构,压缩机构包括主轴承、气缸组件、副轴承和曲轴,曲轴贯穿主轴承、气缸和副轴承,气缸组件包括气缸,气缸具有相互连通的压缩腔和吸气孔,储液器设在压缩机外,储液器具有出气管,出气管的自由端伸入吸气孔内且与压缩腔连通,隔热管套设在出气管外且与出气管的外周壁彼此间隔开以限定出隔热腔,隔热管的一端与位于壳体外的出气管固定、且另一端伸入吸气孔内且与吸气孔的内壁固定。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压缩机组件,通过设置隔热管,有效地提高了吸入冷媒的温度恒定性和冷媒吸入量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压缩机的容积效率和整体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压缩机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压缩机组件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的压缩机,在密闭的壳体中安装有电机和压缩机构,电机和压缩机构通过具有偏心部的曲轴连接,电机和压缩机构工作的过程中,壳体内的温度得以升高,具体而言,在压缩机构的压缩作用下可以使冷媒的温度升高后排出到壳体内,以使壳体内的温度升高,且在电机做功发热的作用下可以使壳体内的温度进一步升高,这样,从储液器流入压缩机内的低温冷媒、在壳体内高温环境的作用下和当压缩机构排出的高温冷媒流经其的过程中,这些吸入的冷媒将受热膨胀、压力上升,从而在同样的工作容积下,压缩机构之后工作周期内吸入的冷媒量减少,致使压缩机的容积效率下降、整体性能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在于提出一种压缩机组件,所述压缩机组件可以改善吸入冷媒受热膨胀的问题。根据本技术的压缩机组件,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包括壳体和设在所述壳体内的压缩机构,所述压缩机构包括主轴承、气缸组件、副轴承和曲轴,所述主轴承和所述副轴承分别设在所述气缸组件的轴向两端,所述曲轴贯穿所述主轴承、所述气缸组件和所述副轴承,所述气缸组件包括气缸,所述气缸具有压缩腔和与所述压缩腔连通的吸气孔;储液器,所述储液器设在所述压缩机外,所述储液器具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自由端伸入所述吸气孔内且与所述压缩腔连通;以及隔热管,所述隔热管套设在所述出气管外且与所述出气管的外周壁彼此间隔开以限定出隔热腔,所述隔热管的一端与位于所述壳体外的所述出气管固定、且另一端伸入所述吸气孔内且与所述吸气孔的内壁固定。根据本技术的压缩机组件,通过设置隔热管,有效地提高了吸入冷媒的温度恒定性和冷媒吸入量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压缩机的容积效率和整体性能。具体地,所述壳体上形成有适于穿过所述出气管的通孔,其中所述隔热管包括:第一隔热管,所述第一隔热管的一端与所述出气管固定、且另一端与所述通孔的内壁固定;和第二隔热管,所述第二隔热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隔热管相连、且另一端伸入所述吸气孔内且与所述吸气孔的内壁固定。具体地,所述第二隔热管的所述一端伸入所述第一隔热管内且与所述第一隔热管的内壁固定。可选地,所述第二隔热管为密封圈。可选地,所述第二隔热管为弹性密封圈。进一步地,所述隔热腔内设有隔热材料件。具体地,所述壳体内具有油池,所述曲轴上形成有中心油孔,其中所述隔热腔与所述中心油孔和所述油池均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副轴承上设有副盖板,所述副轴承与所述副盖板之间限定出副连通腔,其中所述隔热腔通过所述副连通腔与所述油池连通。进一步地,所述隔热管的邻近所述油池的一侧形成有连通孔,所述隔热腔内部通过所述连通孔与所述油池直接连通。可选地,所述气缸组件包括在轴向上设置的多个气缸,相邻的两个所述气缸之间设有隔板。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压缩机组件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压缩机组件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再一个实施例的压缩机组件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又一个实施例的压缩机组件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00:压缩机组件;1:压缩机;11:壳体;111:油池;12:电机;13:主轴承;131:第一油路;132:第二油路;133:第三油路;134:主盖板;135:主连通腔;14:副轴承;141:第四油路;142:副盖版;143:副连通腔;144:第五油路;15:气缸;151:压缩腔;152:吸气孔;1521:第一孔;1522:第二孔;1523:第三孔;16:曲轴;161:偏心部;162:中心油孔;17:活塞;2:储液器;21:出气管;211:子出气管;212:锥形管;3:隔热管;3a:隔热腔;3b:隔热材料件;31:第一隔热管;311:第一管段;312:第二管段;313:第三管段;32:第二隔热管;321:连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技术。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技术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压缩机组件100。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压缩机组件100,包括:压缩机1、储液器2以及隔热管3。其中,压缩机I可以为卧式压缩机或者立式压缩机,下面仅以压缩机I为立式压缩机为例进行说明,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了下面的技术方案后,显然可以理解的压缩机I为卧式压缩机的技术方案,因此这里不再详述压缩机I为卧式压缩机的技术方案。具体地,压缩机I包括壳体11和设在壳体11内的压缩机构,压缩机构包括主轴承13、气缸组件、副轴承14和曲轴16,主轴承13和副轴承14分别设在气缸组件的轴向两端,曲轴16贯穿主轴承13、气缸组件和副轴承14。如图1所示,壳体11可以大体形成为圆柱形,且壳体11内限定出容纳腔,容纳腔内安装有压缩机构和电机12,其中电机12与压缩机构通过曲轴16相连,曲轴16的一端(例如图1中所示的上端)与电机12的转子固定相连,曲轴16的另一端(例如图1中所示的下端)贯穿主轴承13、气缸组件以及副轴承14,从而当电机12的转子驱动曲轴16旋转时,曲轴16可以对气缸组件内的冷媒进行压缩。气缸组件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气缸15,每个气缸15均具有压缩腔151和与压缩腔151连通的吸气孔152。具体地,当气缸组件仅包括一个气缸15时,压缩机I为单缸压缩机,此时,主轴承13和副轴承14分别设在气缸15的轴向两端,以与气缸15共同限定出压缩腔151,当气缸组件包括多个气缸15时,压缩机I为多缸压缩机(图未示出),此时,多个气缸15在轴向上设置,且相邻的两个气缸15之间设有隔板(图未示出),位于每个气缸15轴向两端的隔板、主轴承13或者副轴承14与气缸15共同限定出压缩腔151。下面仅以压缩机I为单缸压缩机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气缸15上形成有沿其轴向贯穿的压缩腔孔,主轴承13封盖在压缩腔孔的顶部,副轴承14封盖在压缩腔孔的底部,从而主轴承13、副轴承14与压缩腔孔之间限定出压缩腔151,气缸15上进一步形成有沿其径向贯穿的吸气孔152,吸气孔152可以由气缸15的外周壁向气缸15的中心方向贯穿以与压缩腔孔相连通,从而吸气孔152与压缩腔151彼此连通。储液器2设在压缩机I外,储液器2具有出气管21,出气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包括壳体和设在所述壳体内的压缩机构,所述压缩机构包括主轴承、气缸组件、副轴承和曲轴,所述主轴承和所述副轴承分别设在所述气缸组件的轴向两端,所述曲轴贯穿所述主轴承、所述气缸组件和所述副轴承,所述气缸组件包括气缸,所述气缸具有压缩腔和与所述压缩腔连通的吸气孔;储液器,所述储液器设在所述压缩机外,所述储液器具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自由端伸入所述吸气孔内且与所述压缩腔连通;以及隔热管,所述隔热管套设在所述出气管外且与所述出气管的外周壁彼此间隔开以限定出隔热腔,所述隔热管的一端与位于所述壳体外的所述出气管固定、且另一端伸入所述吸气孔内且与所述吸气孔的内壁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青郑立宇吴多更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