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8892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现有的乘用型水稻插秧机,备有发动机(5)、配置在发动机(5)后方的转向体(15)、和覆盖发动机(5)上方的操作板体(10)。由于发动机(5)的上方被操作板体(10)覆盖着,所以,在对发动机(5)的上部等进行维修时,因操作板体(10)的存在,使维修作业很不方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该问题。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作业车辆中,转向体(15)的转向盘上轴(41),以横向的倾斜轴(46)为中心,可与操作板体(10)接离地上下转动。操作板体(10)以转动架(61)中的、与倾斜轴(46)平行状的作为横支轴的筒状轴部(65)为中心,可与转向体(15)接离地上下开闭转动。转向盘上轴(41)和操作板体(10)可分别独立地转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稻插秧机、拖拉机等的农业机械、轮式装载机等特 殊作业用车辆那样的作业车辆
技术介绍
已往,作为作业车辆之一例的乘用型水稻插秧机,备有搭载在行 驶机体前部的发动机、和配置在该发动机后方的转向体。为了使发动 机和转向体的转向盘轴的(尤其是发动机的)维修作业容易,多采用 若干个可分割的軍装置覆盖着。专利文献1揭示了乘用型水稻插秧机的 一例,在该水稻插秧机中, 把軍装置分割成覆盖发动机上方的操作板体、覆盖发动机前部的前部 軍体、和覆盖发动机后部及转向盘轴的后部罩体三个部分。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乘用型水稻插秧机中,上述前部罩体和后部 罩体,可装卸地安装在行驶机体上,操作板体固定在转向盘轴上。在 进行发动机的维修作业时,要将这些前后罩体卸下,使发动机的四周 (前后左右)露出。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210816号7>才艮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在上述已往的构造中,由于操作板体用若干螺栓固定在转 向盘轴上,发动机的上方被操作板体覆盖着,所以,在要维修发动机 的上部、或位于该部位的装置类(例如,空气滤清器等)时,操作板 体的存在成为维修时的障碍。另外,即使把操作板体卸下,要将若干 螺栓柠开也很麻烦。即,在上述专利文献l的构造中,发动机的上部、 该部位处的装置类的维修作业很不方便或者困难。另外,在操作板体上,多设有显示有关乘用型水稻插秧机的各种 信息的显示板。这时,在操作板体的背面侧(发动机的上方),配置着显示板用的控制箱。但是,上述已往的构造中,控制箱位于用螺栓固定在转向盘轴上 的操作板体与发动机之间,所以,在制造乘用型水稻插秧机时,往控 制箱上连接电线束的作业比较难,存在着作业性差的问题。为此,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课题是提供能够解决上述全部问题的作业车辆。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技术方案1记载的作业车辆,备有搭载在行 驶机体前部的动力源、配置在该动力源后方的转向体、覆盖上述动力源上方的至少一部分的操作板体;上述转向体,以横向的倾斜轴为中 心,可与上述操作板体接离地上下转动;上述操作板体,以与上述倾 斜轴同轴状或平行状的横支轴为中心,可与上述转向体接离地上下开 闭转动;上述转向体和上述操作板体,可分别独立地转动。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l记载的作业车辆中,其特征在 于,位于上述动力源上方的上部架的后端部,通过上述横支轴,可转 动地轴支承在上述行驶机体中的、立设在上述动力源后方的支承部件 上;上述上部架的前端部,可装卸地与上述行驶机体连接;上述操作 板体安装在上述上部架上。技术方案3的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2记栽的作业车辆中,其特征在 于,操作上述行驶机体动作的操作杆机构,从上述操作板体的上面朝 外伸出,该操作杆机构的基端部,安装在上述上部架上并可与上述上 部架一体地转动。技术方案4的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2或3记载的作业车辆中,其特 征在于,在上述行驶机体的前部,分别可装卸地安装着从前后包围上 述动力源和上述操作板体的前部罩体和后部罩体;上述上部架的前端 部,可装卸地与上述行驶机体中的、立设在上述动力源前方的辅助架 连接,在卸下了上述前部罩的状态下,上述上部架的前端部露出于操 作板体的前方。专利技术效果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构造中,配置在动力源后方的转向体,以横向的倾斜轴为中心,可与覆盖动力源上方的至少一部分的操作板体接离地上下转动;上述操作板体,以与上述倾斜轴同轴状或平行状的 横支轴为中心,可与上述转向体接离地上下开闭转动;上述转向体和 上述操作板体可分别独立地转动。根据该构造,在使上述转向体绕上述倾斜轴向下倒转后,只要将 上述操作板体绕上述横支轴朝上开放转动,该操作板体就可离开上述 动力源的上面,在上述操作板体与上述动力源的上面之间,张开了手 能伸进的足够大的空间。因此,在对上述动力源的上部、位于该部位的装置类(例如空气 滤清器等)进行维修时,上述操作板体的存在不成为维修的障碍。另 外,在维修时,也不必像已往那样要将上述操作板体卸下,省去了该 卸下作业的麻烦。因此,对上述动力源的上部、位于该部位的装置类 的维修作业容易。另外,由于在上述操作板体与上述动力源的上面之间,张开了手 能伸进的足够大的空间,所以,例如在控制箱配置在上述操作板体的 背面侧(上述动力源的上方)时,可以容易地进行往上述控制箱连接 电线束的作业,提高了作业车辆的组装性。在技术方案2记载的构造中,位于上述动力源上方的上部架的后 端部,经由上述横支轴可转动地轴支撑在上述行驶机体中的、立设在 上述动力源后方部位的支承部件上;上述上部架的前端部,可装卸地 与上述行驶机体连接;上述操作板体安装在上述上部架上。根据该构造,由于上述上部架的转动中心、即上述横支轴,位于 上述上部架的后端侧、即靠近上述转向体的一侧,所以,在将上述上 部架和上述操作板体绕上述横支轴向上开放地转动时,形成在上述操 作板体与上述动力源的上面之间的空间向前开放。因此,操作者可以从行驶机体的前方侧,对上述动力源的上部、 位于该部位的装置类进行维修。因此,在维修时,上述转向体的存在 不成为障碍,可提高作业效率。在技术方案3记载的构造中,操作上述行驶机体动作的操作杆机构,从上述操作板体的上面朝外伸出,该操作杆机构的基端部,安装 在上述上部架上、可与上述上部架一体地转动。所以,与上述上部架 和上述操作板体的上下开闭转动连动,上述操作杆机构也以上述横支 轴为转动中心连动地转动。因此,在使上述上部架和上述操作板体上下开闭转动时,不必将 上述操作杆机构卸下,它的存在并不碍事。因此,上述上部架和上述 操作板体的上下开闭转动操作容易,就这一点而言,也能提高对上述 动力源的上部、位于该部位的装置类进行维修作业的效率。在技术方案4记载的构造中,在上述行驶机体的前部,分别可装 卸地安装着从前后包围上述动力源和上述操作板的前部罩体和后部罩 体;上述上部架的前端部,可装卸地与上述行驶机体中的、立设在上 述动力源前方的辅助架连接,在卸下了上述前部罩体的状态,上述上 部架的前端部从上述操作板体的前方露出。所以,操作者捏住上述上 部架的前端部、进行上述上部架和上述操作板体的上下开闭转动操作。 即,上述上部架的前端部,也兼有作为上下开闭转动操作用的把手的 功能。所以,即使没有专用的把手部件,也能容易地进行上述上部架 和上述操作板体的上下开闭转动操作,可减少零部件数目。附图说明闺l是作为作业车辆的乘用型水稻插秧机的侧视图。 图2是乘用型水稻秧机的俯视图。 图3是行驶机体前部的俯视图。图4是省略了罩体的状态下的、行驶机体前部的俯视图。 图5是将上部架向上开放转动的状态下的、行驶机体前部的分解 侧视图。图6是从斜后方看的、转向体的立体图。 图7是从斜前方看的、转向体和上部架的立体图。 图8从斜后方看的、上部架的立体图。 图9是行驶机体前部的侧视图。图10是将上部架向上开放转动的状态下的、行驶机体前部的侧视图。图ll是操作板体、发动机罩体、和转向柱罩体的分解立体图。图12是行驶机体前部的右侧视图。图13是变速踏板和制动踏板的右侧视图。图14是从斜前方看的、变速踏板和制动踏板的立体图。图15是车速调节杆的作用说明图。图16是变速踏板的作用说明图。图17是制动踏板的作用说明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图1~图17)说明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作业车辆,备有搭载在行驶机体前部的动力源、配置在该动力源后方的转向体、覆盖上述动力源上方的至少一部分的操作板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转向体,以横向的倾斜轴为中心,可与上述操作板体接离地上下转动;上述操作板体,以与上述倾斜轴同轴状或平行状的横支轴为中心,可与上述转向体接离地上下开闭转动;上述转向体和上述操作板体,可分别独立地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笔山悟史大前健介
申请(专利权)人:洋马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